偏遠小鎮的日常,一把蒜苗都有人情味,一定要去地攤上買菜

唉!!農村十八線小鎮的菜市場,跟大城市真的不一樣

偏遠小鎮的日常,一把蒜苗都有人情味,一定要去地攤上買菜

自打生根落地在這個小地方,一住就是十多二十年,隔三差五上街趕場,對於小鎮上的菜市場,一直都持有相當的好感,自從脫下軍裝回家,曾經引以為傲的一身腱子肉已經當然無存,現在的我是一個胖子,對吃充滿了熱情,小鎮上有一條老街,臨進街口有一家老店,開了幾十還是上百年無人知曉,反正我從小就有,這店子只賣豆花兒飯,不知為何,每次路過,我就口舌生津,還有一家賣油果子的,一到下半年,天氣轉冷,我就喜歡去那裡尋找溫暖,小鎮老街總能留給我很溫暖的記憶,正所謂飽暖思YY。。。。。,人嘛,只有吃飽了,才會有暖意的!

小鎮只有巴掌大,家離菜市一二十分鐘,在農村地區逛菜市,妙處多多,簡直讓人愛死了

偏遠小鎮的日常,一把蒜苗都有人情味,一定要去地攤上買菜

跟城裡一樣,這裡的菜市也蓋了大棚,修了水泥臺子,做生意的菜販將蔬菜擺在水泥臺子上,需要不停噴水以保存菜蔬的新鮮,這些蔬菜大多從外地運來,菜販們從上一級市場批發過來零售,賺個差價,掙錢養家,我對這種其實沒有多大興趣,因此總是漫不經心,什麼都買不到就逛完了

偏遠小鎮的日常,一把蒜苗都有人情味,一定要去地攤上買菜

我真正要找的,是菜市場專門劃定的一片區域,是給山上農民準備的臨時攤點,轉彎抹角在菜市場的最裡面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賣菜的人把菜擺在地上,本地人看一眼就知道,這菜跟水泥臺子上的不一樣,首先是賣菜的人

偏遠小鎮的日常,一把蒜苗都有人情味,一定要去地攤上買菜

都是標準的農村大爺或者大媽,穿著破舊的中山裝,腳上穿著破了洞的解放鞋,腿上可能還有稀泥巴,他們的菜都不多,多數都是直接擺在地上或拿竹簍裝著,然後是品種單一,賣苦筍就賣苦筍,賣白菜就賣白菜,至多在旁邊擺兩把血皮菜,或是才挖的地瓜

偏遠小鎮的日常,一把蒜苗都有人情味,一定要去地攤上買菜

買菜的人蹲在地攤前,很耐心的挑挑揀揀,然後交給攤主過稱,跟菜販們的電子稱不同,這些攤主們的稱,都是原始的桿秤,帶秤砣看星子的那種,他們眯著眼睛,看著秤桿慢慢翹起來,,很大方的說:一斤六兩,算一斤半了。也許收錢的時候,還主動少要兩毛零錢,都是農村人,他們著急賣完菜,還要趕回去幹農活

偏遠小鎮的日常,一把蒜苗都有人情味,一定要去地攤上買菜

這些地攤上賣的菜普遍賣相不好,甚至還有蟲子,想必化肥和農藥用得少點,所以想必水泥臺子上的菜,更讓人放心一點

但是,任何事都沒有絕對,並不是所有地攤上的菜都值得買

偏遠小鎮的日常,一把蒜苗都有人情味,一定要去地攤上買菜

人都有從眾心理,你喜歡買地攤上的菜,好,便有菜販搞來竹簍和塑料布,把批發來的菜化整為零放在地上,冒充農民的菜出售,遇到從來不逛菜市場的人,以為擺攤的都是農民,便很容易被他們騙了,經常買菜的人很容易區分農民和菜販,看面孔,看衣著,都有訣竅,最主要的,肯定是看菜了,你想想,剛剛從地裡拔的菜跟長途跋涉來的菜,肯定是有區別的,而且,菜販的菜,今天賣不完,明天還會接著賣給你,而農民不會

偏遠小鎮的日常,一把蒜苗都有人情味,一定要去地攤上買菜

這邊是我喜歡逛菜市場的最大樂趣,一大幫人圍著一個老婆婆,竹籃裡盛著十來個綠殼鴨蛋,大家都想買,生怕搶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