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把教育行業定位爲服務行業?

主題:該不該把教育行業定位為服務行業?

作者:歷史學的還不錯——用匠心與讀者對話,用良心與心靈對話;不唯利是圖(不以盈利為目的),不隨波逐流;努力做一個"有態度,有溫度"的自媒體。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教育是服務行業,我們姑且認為教育就是服務行業,那問題來了,教育行業服務的對象是誰?

該不該把教育行業定位為服務行業?

教育服務的對象是學生?教育面向的直接對象就是學生,如果我們把教育服務的對象定位是學生,而對於服務行業來講你必須要讓你的服務對象滿意,且不說老師能否做到讓學生們滿意。如果老師真的讓學生滿意了,家長同意嗎?孩子是需要塑造的,很多人把教師比作園丁,那當一個園丁拿著剪刀剪掉苗木的枝杈時,您覺得這些苗木會滿意嗎?那不剪,你能想象沒有修剪的樹會長成什麼樣子。筆者認為即便教育是服務行業,那他服務的對象至少不是那些還沒有長大的孩子。如果是那樣對被服務的學生來說也是一種災難,至少是一種慢性毒藥。

該不該把教育行業定位為服務行業?

教育服務的對象是家長。從教育付費的角度來看,是家長付費來讓學生接受學校的教育,那教育服務的對象是家長。這也有一個問題,教育直接的面對對象是學生,家長所所接受到的服務效果評價是間接結果,需要學生去轉述給家長,而在轉述的過程中是帶著個人情感的,也是有傾向性的,即便是成績也是學習過程中某種反映,有滯後性和片面性。教師在每天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能否有足夠的精力來服務這些家長,要知道一個學生至少有兩名家長,甚至六位(假定一個班50人,就是300家長),如何讓這些家長同時滿意,如果我是教師這樣的局面我是不敢想象的。

該不該把教育行業定位為服務行業?

古代科舉時期的教育是官學,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統治人才,古代的教育肯定不是服務行業;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的教育先是學習蘇聯,如今又學習西方,諸如自由平等公平正義之類價值觀念開始深入人心。雖然WTO認為教育是一種服務,《服務貿易總協定》規定:"除由各成員政府徹底資助的教育活動以外,凡收取學費、帶有商業性的教育活動,均屬教育服務貿易範疇。"但是義務教育階段是不收取學費、也不是商業性的活動,那他們的工作就不是服務。筆者認為,除以盈利為目的的教育活動都不是服務,如果是服務也是一種特殊的服務活動,不能按照服務也標準來評判其優劣,不然則會出現外行人指揮內行人的情況出現,如果家長什麼都懂,那入學也許就變的不再有必要,完全可以通過"私塾"來實現。

該不該把教育行業定位為服務行業?

筆者見過這樣一句話,我覺得概括的很好,與大家分享"教育不是服務,它是心靈層面的引導和滋養,對待老師最好的態度是尊重和信任,因為也只有這些才能激活老師內心最崇高的情感,才能讓老師用心去對待孩子,給孩子一份最優質的教育。"

社會應該給教育團隊更多的理解與支持,而不是隻抓住負面消息不放,共同努力,不要讓教育發展成為"服務行業"。

一家之言,對此您怎麼看,留言區見!

2.文中配圖除特殊標註外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若侵權請與我們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