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要把「小」課題研究又給搞「大」了

主題:莫要把小課題研究又給搞大了

莫要把“小”課題研究又給搞“大”了

小課題研究通俗地說,是以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課題,運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師個人或不多的幾個人合作,在不長的時間內共同研究,取得結果,其研究結果直接被應用於參與研究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去,並取得實效的教育科學研究。小課題之所以被稱為小課題它就應該區別於我們的一般的課題研究。它有它獨特的魅力和特點。

"短"是指小課題研究的週期要短。作為課題研究動輒是要用年作為單位來衡量的。那麼小課題研究之所以稱之為小課題就是因為它研究週期要短,它可能需要幾個小時、幾天、幾周就能完成整個研究過程,筆者認為就是長時間也不宜超過一個月。

"小"是指它切入點和開口都很小,關注的是教育教學活動中問題的"某一點",甚至只是某個細節。小課題研究切口要小,它可以是教學過程的一個要素、一個環節、一個章節、一個案例、一個方面、一個專題、一種現象;小課題研究團隊要小,一般為一個人或教研組內部幾個人,便於溝通協調。如果研究範圍過於寬泛則不利於短期內研究完整和透徹,研究團隊過於龐大則要麼怠工要麼在團隊協調上耗費過多的精力。

"精"是指小課題雖然切口小、週期短,但是不意味著效果上要打折扣。小課題研究雖然在廣度上要求要小,那我們可以在深度上下功夫。做完以後要讓自己體會到"眼前一亮","心頭一喜"的愉悅。比如錢揚義教師就曾做過一個關於"到底是不是酒精燈外焰溫度最高"的一個小課題研究,並由此還發表多篇論文,就屬於這方便的一個典型代表。

"悍"是指小課題雖"小",但其價值並不小。小課題天生就具備"自下而上"、"土生土長",具有鄉土氣息,本身就是伴隨著問題而誕生的,其必然是要為解決的急需解決個人問題而服務的。

莫要把“小”課題研究又給搞“大”了

最初的小課題研究更多的是老師們自發的行為,現在很多學校和教研室在指導老師們在做這個工作,最近出現了一下與小課題研究初衷相悖的情況,比如研究的內容越來越大、研究團隊人員越來越多、週期越來越長、研究報告越來越難寫等。小課題研究,常常有專家學者說:"問題即課題,過程即研究,結果即成果。"小課題的最大特點就"小",小才靈活、才容易出成果,實用性才強。小課題研究雖然"小",但是不簡單,而且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並且可以用一系列的小課題來去完成一個大課題研究。不要過多的拘泥與形式,切不要把一個"小"課題又給搞"大"了!

莫要把“小”課題研究又給搞“大”了

筆者個人見解,歡迎同仁交流,留言區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