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長避短才能讓年輕教師的課更受學生歡迎

主題:揚長避短才能讓年輕教師的課更受學生歡迎

題記:在中國老教師和老醫生是比較受世人歡迎的,但是不管哪個老教師還是老醫生都是從菜鳥慢慢在實踐過程中逐漸成長起來的。如果能夠揚長避短也能讓年輕教師的課程收到學生的歡迎。

揚長避短才能讓年輕教師的課更受學生歡迎

年輕教師在教學初期相對於老司機的劣勢分析

年輕教師相對老教師而言最大的劣勢就是多年教學過程中積澱下來的教學經驗,當然這裡包括對課程標準、教材、知識體系、考試大綱、考查難易、考查範圍的整體把控,也包括對課程的把控能力、應對課堂突發狀況的問題的能力。兩個字概括就是"經驗"!而年輕教師之所以經常被人看成是剛入職場的菜鳥就是因為他們缺乏"經驗"。

揚長避短才能讓年輕教師的課更受學生歡迎

年輕教師在教學初期相對於老司機的優勢分析

年輕教師與學生年級差距小,易於形成和諧的師生關係,在心靈上容易與學生達成共鳴,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年輕教師對新知識,新概念,新技能的接受能力更強。新老師的自身教學模式還沒有定型,可塑性很強。年輕教師最大的優勢就是熱情,尤其是才參加工作的頭三年中,青年教師一般會把學生視作自己的朋友,在溝通上更具優勢。在對話教學深入人心的今天,溝通就是效率。他們會為不斷跟進學生的學習,如果講錯一道題,恨不得立馬飛到班級裡立刻糾正,以免"誤傷"學生。因為有熱情,學生也會把老師視作自己的學習夥伴,親其師,信其道,學習中的情意動力比較充足,知行能力就有了依靠。

揚長避短才能讓年輕教師的課更受學生歡迎

揚長避短才能讓年輕教師的課更受學生歡迎

學習可以彌補經驗的欠缺,所以年輕教師在上課之前依然可以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努力獲取更多的第一手資料,建議年輕教師在上課之前應該通篇閱讀教材,認真的研讀課程標準,熟悉考試大綱,先對要講授的這一個學段至少一個學期的內容有個宏觀的認識,從整體上了解這些知識間的內在聯繫,邏輯順序等。而針對每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則應該先通讀教材、把學生使用練習冊提前早做完,以學生的心態去體會學生學習或訓練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儘量多的提前去解決這個過程發現的問題。以謙虛的態度向老教師請教,把上課前發現的問題先解決掉。然後就是一定要多多聽老教師的課,筆者認為上課、聽課、反思、重新設計、上課的過程更有利年輕教師的成長。有教育專家就說"教師寫一輩子教案有可能也成不了名師,但是寫三年的教學反思就可能成為名師",由此可見教學反思對於教師成長的重要性。

揚長避短才能讓年輕教師的課更受學生歡迎

筆者是比較反對直接聽課、然後臨摹的的年輕教師成長之路的。筆者認為"思考"+"實踐"的雙輪驅動會更有利年輕教師的快速成長。所以要先上課,先自己嘗試去設計一個課程就是要在一張白紙自己先動手,而如果先聽課則會把自己的思路框定在老教師的思維框架之中。先自己設計完整的教學過程然後教學實踐,反思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聽老教師的課,批判的吸收老教師的長處,而不是一味的拿來主義,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如果只是臨摹老教師的課程可能會最後變成了"東施效顰"或"畫虎不成反類犬",所以一定是借鑑老教師的長處進行消化吸收並結合自己的特點內化成自己的東西,然後完成教學設計的2.0版本,重新再進行教學實踐,反思完善。如此一輪下來,你也會成為老司機。

作為年輕教師一定要有學習的精神,向包括同事、朋友、學生的所有人學習;要有謙虛的態度,畢竟你是剛入職的菜鳥,一定在"老鳥"、領導、學生、家長面前要謙虛,更重要的要發自內心的謙虛,但絕不是妄自菲薄;要有欣賞的眼光,要欣賞老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藝術、欣賞我們的學生,同事也要悅納自己;要有研究的心態,教研就是教學研究,一定要有科研的心態來對待我們的教育事業。如此即便年輕的教師也是一個充滿著活力的教師。那你的課則必然會收到學生的歡迎。

筆者個人見解,歡迎同行交流,留言區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