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日報:種養尚「土法」 「傳統」再吃香

——藤縣發展生態農業激發農業經濟新活力

广西日报:种养尚“土法” “传统”再吃香

果農在給砂糖橘果樹施沼肥。鄭彬昌 文/圖

9月4日,開網店的創客李紹誠,計劃回鄉開創“互聯網+農業”經營模式,諮詢藤縣農業局高級農藝師黃福良,當前種什麼前景好。“據我10多年觀察,種生態菜好,成本低,不愁銷,價錢高。”黃福良說。

施肥不用化肥用有機農家肥,殺蟲用黃板、誘蟲燈,養豬吃野草……在藤縣,這樣按傳統生態方法種養的農業產業越來越多,產出的農產品也非常吃香。藤縣田野的傳統種植方式又興盛起來。

1 田園又興傳統風

“我經營的農場20多年了,由弱到強靠的是生態立場,鎮內同時辦的3個農場早就支撐不下去了。”藤縣和平鎮福強農場場主喻福強說。喻福強每年要從本地及貴港、玉林等地購進約9萬公斤雞糞,然後將雞糞堆漚發酵腐熟後,作為果樹、粉葛的基肥和追肥施放。喻福強這樣種出的李子不僅個大,25個果子就達0.5公斤(普通的要45個),而且爽脆、糖度高,受到客商的青睞,價錢大約是普通的3倍。

塘步鎮沙田村10來戶農戶抱團在長衝建立種養小區,克服人少資金缺的困難,山坡上養豬和雞,豬雞糞進入沼氣池進行發酵腐熟,沼肥供應山下的農田種菜,遵循綠色標準要求,形成了立體循環小區種養模式。

新慶鎮富榮村湯海健的種養則更“老土”一些。他全部使用自己調配的飼料,不添加任何促長激素和防病藥物,採用“輔料+精料+豬草”的生態餵養模式,仔豬斷乳前以精料為主,斷乳後以輔料為主。輔料由穀殼、花生殼、玉米棒等農業廢棄物進行加工而成,精料是米糠、玉米粉、魚粉等,豬草是蔬菜、野菜和野草,如白菜、蘿蔔、南瓜藤、紅薯藤、黑麥草等。在豬場後面近1000畝的山上利用沼肥種上紅薯、南瓜、魚草等各種豬草。每天早上,湯海健就把香豬從圈裡趕出放到山上,讓豬自由覓食野菜、豬草度日,晚上又把豬引迴圈裡喂少量飼料。

隨著藤縣生態農業蓬勃發展,一度無人問津的農家肥,如今在藤縣農村也日漸走俏,豬雞糞、塘泥、沼肥等成了搶手貨,養殖場銷售農家肥也有一筆小收入。

8月31日,在長衝種養小區,人們在忙著把一袋袋雞糞裝到大方拖,然後運往蒼梧縣六堡茶種植基地。3月底,長衝雞場和六堡茶種植基地達成長期合作協議,訂單收購農家肥。“現在我們20多養殖戶的雞糞成了熱銷貨。光我這雞場的雞糞年收入就達1萬多元。”長衝一雞場場主樑少賢說。

為了推廣生態農業,藤縣設立專門項目,提升農田有機質;出臺生態農業財政獎補鼓勵措施;整合農業發展、環境保護、農機補貼、農村能源等政策資金,優先發展生態農業;建設有機肥加工設施,配套出臺有機肥使用政策,促進有機肥使用便利化和有利可圖。派出20多人的農技人員,加強生態農業技術培訓,現場指導施肥、物理和生物殺蟲等生態種植及管護。

2 綠色產品不愁賣

象棋鎮羅文村的陳坤有150畝沙田柚,四年前,他在縣水果局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按照綠色生態的要求種植沙田柚,用花生麩漚製出來的有機肥作為沙田柚的基肥和追肥,再按照環割保果、控稍促果等管理技術,提高沙田柚的品質、產量和檔次;沙田柚長到一定程度就用紙袋套著,防止蟲咬被汙染。經測定,陳坤所種沙田柚的糖度達到了14.5度,比普通的高1.5度。原來,陳坤在沙田柚成熟後得拉出圩市賣,客商挑三揀四,還得不到好價錢。現在按照綠色生態的要求種植後,沙田柚糖度高、果表無蟲害斑且鮮亮,每公斤價錢至少比一般的高1元,每年早早就被客商訂購一空,足不出園就把水果賣光了。

長衝種養小區則不想批發給菜商,他們主動出擊,在梧州市竹灣市場租了個店面,專門經營自家的生態蔬菜,比普通菜每公斤要貴2元,收益更大。“經常是蔬菜剛運到店門口,還來不及卸下來,人們就爭著買,不一會菜就賣完了。”長衝小區“菜籃子”合作社負責人梁少熙笑呵呵地說。

藤縣照明水稻專業合作社的有機稻生產更加嚴格,450畝種植基地選址在山清水秀、無汙染的田垌,不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全生育期都使用高標準有機肥,並取得了有機認證,生產的“原耕米”品牌有機米在區內外的超市上架銷售,價格是普通大米的5倍。

藤縣農業局局長歐展波介紹,生態農業是按照綠色或者有機標準要求開展的農業生產,所生產農產品顏值高、營養好,市場競爭力強;農業部門做好信息發佈,推介客商訂購,引導他們在縣城和梧州的農產品市場設專賣攤點,從目前的情況看,銷售和價錢都非常不錯。

3 生態農業貢獻大

2003年底,學茶葉專業的橫縣客商覃概來到藤縣金雞鎮旺國村茶場,看到這裡的生態環境好,但是茶場基本荒廢了。而當地的豬雞養殖比較活躍,有大量的農家肥。經過協商,他把這個茶場租了下來,隨後,他對茶園進行改造,對茶樹進行復壯,按照有機茶的要求進行管理。次年春,首批茶葉上市,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打開了市場局面,使當地的品牌金雞綠茶走上了復興道路。

長衝小區摸索出新的經營模式,為吸引有技術的能人來種菜,出臺了比較優厚的條件:負責租田及租金,與菜農達成不低於成本價且價高時按市場價收購的協議,吸引了10名有生態蔬菜種植經驗的菜農來種菜。目前,蔬菜基地裡品種豐富多彩,既有空心菜、紅貝菜等葉菜,也有青瓜、西紅柿、茄子等瓜菜,適應了市場多樣化的需求,取得了更大的效益。

為了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農業,壯大“三農”經濟,藤縣出臺了多項引資措施:出臺有關投資生態農業的政策;協助承租辦場土地,給予租金優惠,做好進場道路建設;協助農業項目立項,爭取資金支持,等等。

目前,藤縣有較大規模的生態種養場50多個,打造了原耕米、香豬、粉葛、砂糖橘等7個區內有影響力的農業品牌,這些“生態龍頭”帶動了全縣農業經濟的較快發展。去年藤縣農業總產值73億元,生態農業貢獻率約佔40%;農民人均收入達到8045元,同比增長12%,比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增長率高4.3個百分點,且這幾年均以較高比率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