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出現一所「最美鄉村小學」

當所有人站在淳安縣富文鄉中心小學的校門口時,每一個人都被眼前的這所學校震撼到了——小木屋式的校舍,配上26種顏色,就一個童話世界。

這樣一所漂亮的鄉村小學,絕對可以秒殺一群城市學校。淳安縣花費1000萬元進行的這項改造工程,使這所只有118名學生、22名老師的鄉村學校一下子煥發出了勃勃生機,成為“小而美”的典範。

人群中,錢報記者看到了很多中國教育界的大咖——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國家行政學院中國鄉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張孝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尹後慶,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浙江省教科院院長、省教育學會會長朱永祥……

吸引他們前來的是昨天上午舉行的一個簽約儀式——淳安縣教育局與21世紀教育研究院簽訂委託管理協議。

在託管協議中,淳安縣教育局將下放富文鄉中心小學的自主設計辦學路徑權、自主安排工作時間權、自主分配辦學資源權等。21世紀教育研究院將組建專家團隊,深入研究並實踐農村小規模學校的治理機制,助力學校教職工積極主動地推進綜合改革,將富文鄉中心小學的辦學品質提高到新水平,總結提煉推進農村小規模學校建設的“淳安樣本”。

原來,富文鄉中心小學漂亮校舍的背後,是一項實現鄉村教育“換道超車”的教育改革。

在中國,截至2017年底,全國農村小規模學校有10.7萬所,其中小學2.7萬所,教學點8萬個,佔農村小學和教學點總數的44.4%,在校生數量為384.7萬人。

正是這些學校,滿足了農村20%沒有能力進城上學的普通家庭的教育需求,使得大量生活在邊遠農村地區的學齡兒童有學上。“進行底部攻堅,將這些學校辦好,是教育公平的底線所在。”楊東平對記者說。

楊東平認為,小規模學校不是一個過渡形態,它將長期存在,不會隨著教育現代化而消失,“在教育現代化的維度上,小班小校將是未來學校的發展方向。如德國、英國、芬蘭等歐洲國家的小學,學生定額就是150人左右。”

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學術委員蔣莉,是大力推動富文鄉中心小學進行教育改革的關鍵人物。她對記者說:“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首先要振興鄉村教育,而且是大有可為的。如果我們在農村建立了一批具有現代性的小規模學校,它就有可能成為從應試教育突圍的創新模式,從而影響城市學校的教育變革。”

蔣莉說,為了實現富文鄉中心小學的“換道超車”,除了進行校舍改建外,更重要的是對學校原有老師教育理念進行更新,吸引外部教育資源及專業力量對學校進行引領和指導,把它打造成鄉村學校3.0版。

她堅信,通過5年的實踐,學校會有更多的學生迴流,並有城裡的孩子選擇來這裡讀書。“淳安樣本”或許可以成為全國小規模鄉村教育重新崛起的一個模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