駭人聽聞!美國制定的末日核戰計劃曝光

日前,美國國家安全檔案館公佈了一批有關核作戰方案的解密文件,這引發了大家對核戰爭的關注。在長達40多年的冷戰期間,以爭奪核優勢為主要目的的競賽,與以保證競爭的“穩定”和雙方優勢地位為目的的核軍備控制的互動和交織,構成了冷戰時期美蘇兩國的核對抗歷史。美軍現在的核戰計劃是確保“30分鐘內摧毀俄羅斯有生力量”,並能造成至少800萬-1200萬人立即死亡。與此對應,俄羅斯也有幾十份毀滅美國的方案。

【核戰】

駭人聽聞的美核襲計劃

據美國國家安全檔案館公佈的解密文件顯示,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軍方制定了令人瞠目的核作戰方案,一旦實施,人類將面臨一場浩劫。

駭人聽聞!美國製定的末日核戰計劃曝光

▲1953年,美國內華達州試驗場,瞭望山實驗室的攝影師拍下加農炮發射的原子彈爆炸情景。

秘密會談

近日,位於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國家安全檔案館發佈了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簡稱參聯會)1964年制訂的一項核戰爭計劃——統一作戰行動計劃,其內容觸目驚心,美國約翰遜政府時期(1963年11月至1969年1月)的核戰計劃包括對核目標、常規軍事目標和城市工業目標進行打擊,目的是摧毀蘇聯和中國的工業潛力、大量消滅兩國人口,使中蘇兩國社會癱瘓。

早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軍方就開始研究如何對蘇聯軍事目標實施先發制人式打擊,一些軍事策劃人員認為首先摧毀蘇聯核力量可以使戰時美國的損失減輕。

計劃毀滅中國30座大城市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總統遭暗殺,副總統約翰遜繼任。約翰遜當上總統後決定深入研究對中蘇的核戰計劃,他要求軍方澄清一旦同蘇聯開戰是否將中國也拉進去。五角大樓聯合參謀部主任安德魯·古德帕斯特中將在新版統一作戰行動計劃中指出,“中蘇”意味著“所有中蘇國家和衛星國,但不包括南斯拉夫”,不過,考慮到南斯拉夫的鄰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阿爾巴尼亞都同中國或蘇聯結盟,這些國家成為全面核攻擊打擊目標之後,南斯拉夫人也可能會受到嚴重傷害,尤其是輻射。1964年3月4日,在約翰遜總統與參聯會成員會商之後,總統助理切斯特·維克托·克利夫頓少將受命撰寫一份備忘錄,列舉這場會晤後必須做的事情清單。備忘錄中稱,根據指示,如果蘇聯或中國對美國發起核襲擊,使總統和他的繼承人不能工作、通訊受破壞,美軍聯合或特定司令部司令有權對整個中蘇集團進行報復性反擊,即使蘇聯的一些盟國或中國沒有發動襲擊。

接下來,美國軍方在參聯會主席馬克斯韋爾·泰勒上將主持下,開始緊鑼密鼓地完善對中蘇全面核戰方案。根據美軍制定的對中蘇核作戰方案,有5個攻擊選項:兩個是先發制人攻擊選項,打擊核目標、打擊核和非核軍事目標;三個報復性攻擊選項,核目標、核和非核軍事目標、軍事和城市工業目標。原先,對中蘇作戰的首要任務是“摧毀或壓制敵人的軍事能力”,優先考慮核軍事目標,“次要關注點”是將襲擊擴大到城市工業目標。但泰勒上將認為需要擴大首要任務,結合攻擊核與非核軍事設施以及城市工業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摧毀中蘇集團發動戰爭的意志和能力,將敵人逐出工業大國行列,並且確保戰後力量平衡有利於美國。

令人震驚的是,作戰計劃幾經修改,參聯會竟然把大量殺傷中蘇兩國民眾作為一個主要目標,在所謂的“有能力摧毀敵人的戰爭支援和城市/工業資源”原則指導下,城市中的工人、店員和管理人員無疑都成了殺戮對象。美軍打算“摧毀蘇聯和中國”,使中蘇兩國不再存在有活力的社會。對蘇作戰目標包括摧毀蘇聯150座城市和70%工業用地,使其社會癱瘓。對中國而言,實現這一目標要複雜得多,這是由於中國大部分人口(84%)都生活在農村地區,減少中國30%人口意味著要殺死2.12億人,而攻擊中國眾多城市只能殺死一小部分人口。參聯會估算,考慮到中國現狀,毀滅中國30座大城市、消滅30%城市人口、摧毀50%工業用地之後,中國將不再是一個生氣勃勃的國家,整個社會都會崩潰。美國前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多年後告訴記者,他和約翰遜總統完全控制著統一作戰行動計劃的制訂。據稱,麥克納馬拉尤其希望確保中國毀滅。

不過,統一作戰行動計劃沒有具體說明敵方死亡人數,但相關數據可參考1961年的一項評估,評估指出,美軍的全力攻擊能造成蘇聯城市71%傷亡率和中國城市53%傷亡率。1962年的另一項評估顯示,美軍對蘇聯軍事與城市工業目標的突然襲擊能造成7000萬蘇聯人死亡。

到1964年5月,五角大樓部署了數百枚可用於統一作戰行動計劃的導彈:488枚義勇兵洲際彈道飛彈、70枚泰坦一號和泰坦二號火箭、208枚北極星導彈。

關鍵時刻調走主要策劃者

1964年6月,參聯會主席泰勒上將分發一份絕密文件給空軍參謀長、陸軍參謀長、海軍陸戰隊司令和海軍作戰部長,該文件詳細介紹“針對紅色中國及其盟友和蘇聯集團衛星國”的打擊選項,分別分析了單獨打擊和共同打擊可行性。美國情報機構獲悉,蘇聯同羅馬尼亞的關係陷入困境。事實上,在1963年秋季,羅馬尼亞外交部長告訴美國國務卿迪安·臘斯克,在古巴導彈危機期間,蘇聯沒有同羅馬尼亞磋商過,蘇聯也沒有在羅馬尼亞部署核武器。

就在核戰陰雲密佈之際,7月制訂全面核襲中蘇計劃的核心人物泰勒上將調任美國駐南越大使。不久,美軍深陷越南戰爭泥潭,與此同時,蘇聯政治和軍事領導層也不想主動核襲美國,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阿列克謝·柯西金等重要領導人駁回了一些軍人提出的先發制人摧毀美國核設施的建議。另一方面,進入20世紀60年代中期之後,中蘇關係也日益緊張。隨著局勢發展,美國政府高層認為核襲中蘇計劃已不合時宜。1968年,約翰遜總統下達指示修改作戰方案,如果要核襲蘇聯,可把中國排除在外。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宮,當他獲悉統一作戰行動計劃後被嚇得目瞪口呆,他認為總統需要的是不會導致世界末日的軍事計劃。尼克松希望,軍方不要輕易動用核武器,以防止局勢升級。進入20世紀70年代後,東西方關係趨緩,核戰計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逐漸降低。

【競賽】

瘋狂的末日核爆

冷戰時期,超級大國間的核軍備競賽激烈甚至瘋狂,為了爭奪軍備優勢,或者只是為了在政治較量中提高嗓門,一些根本沒有實戰意義的超級核彈被扔到了地球上,對於承載這種超大威力爆炸的地區來說,世界末日早就發生過了!

駭人聽聞!美國製定的末日核戰計劃曝光

▲1961年,南太平洋上空,美軍的氫彈試爆。

第一枚氫彈準備就緒

可能很多人都認為,美國人研製的最大當量核武器是1500萬噸TNT,而實際上,美國製造的最大當量核武器是3500萬噸TNT的空投氫彈。

1954年初,美國決定在太平洋中部比基尼島試爆多枚氫彈,以瞭解其作戰威力。這是世界上第一次進行系列氫彈的試爆。為了保密,整個系列試爆行動代號為“城堡-聯合”。

根據計劃,“城堡-聯合”試爆的第一枚氫彈外號“小蝦”。為了創新,科學家們大膽地在“小蝦”氘化鋰固體燃料中使用了濃縮的鋰作為反應物質。因此,這是美國也是世界上第一次進行固體燃料氫彈大試爆。科學家們很樂觀地預計,其核當量應該為600萬噸TNT。

第一枚氫彈的試爆代號為“打手”。氫彈放置在馬紹爾群島比基尼環礁堤道的末端,堤道另外一端一直延伸到離納穆島西南端大約970米的礁石上。一切準備就緒,只等那驚心動魄的一劃了。

太平洋最大核輻射的試爆

3月1日6時45分許,隨著命令下達,威力巨大的氫彈終於起爆。氫彈是在離地面大約兩米的地方爆炸的。一位島民事後回憶說,他忽然聽到巨大的爆炸聲,幾秒鐘之內,地面開始猛烈搖晃起來。

然而,氫彈設計大師們很快傻眼了:這可不是600萬噸TNT的當量!他們忽然發現,氫彈所在的那個小島忽然消失了,附近兩座小島也神奇地從人們的視線裡消失了,映入眼簾的是原先放置氫彈的地方忽然成了一個大深湖。大湖寬近2公里,深達80米。

氫彈爆炸後,巨大的能量瞬間爆發,無情地衝擊著一切。老天爺刮的北風被迅速轉向,成為東風。爆炸剛發生幾秒的時間裡,一個碩大的火球出現,直徑達4.8公里。2分鐘後,氫彈蘑菇雲上升到了3萬米高空。8分鐘後,蘑菇雲的直徑已達100公里,其中,蘑菇雲莖部厚達7公里,上升的蘑菇雲底部離地面大約1.65萬米。

在離爆心20多公里運的一個島上,絕大多數建築被摧毀。離爆心40公里遠的地方,混凝土掩體倒塌;在400公里遠的誇賈林島上突然颳起了強風,整個島上的建築猛地搖晃,彷彿發生了大地震。

這是太平洋最大核輻射的試爆。其中,致命的核汙染染區達1.8萬平方公里。由於核當量計算失誤導致美軍防範不力,周圍許多人受到汙染,更悲慘的是附近島民。氫彈爆炸後,核灰塵紛紛落到附近島上,包括飲用水和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全部受到汙染。更讓人悲哀的是,一些無知的孩子看到地面落下多彩的灰塵,覺得好奇,就用手拿著玩。氫彈爆炸後,脫髮和癌症開始從天而降。許多島民從此生活在地獄般的痛苦裡。

測算錯誤的核當量

據美國科學家們測算,這枚氫彈的核當量高達1500萬噸TNT,比原先的估計要大2倍多,比廣島原子彈大1000多倍。

美國科學家事後才發現,鋰有多種同位素,其中有的可以產生氘。鋰實際上是很惰性的,然而一旦遇到氚-氘聚變產生的高能中子,就會產生巨大的反應截面,極大增加武器核當量。因此,鋰添加在氫彈中無疑導致了氫彈威力空前的增加。正是由於科學家們一直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導致這次氫彈試爆威力出現巨大的誤判。

這次氫彈試爆僅3周,美軍就迫不及待地利用獲得的經驗,開始研製MK-21核武器。1955年7月,MK-21核彈終於研製成功。該型核彈重4噸多,長近4米,當量達400萬噸。12月,該型核彈開始批量生產並部署。從此,MK-21核武器成為美國威懾他國極為重要的戰略工具。

北極圈的核試驗場

俄羅斯的新地島位於北極圈內,終年積雪,氣候寒冷,人煙稀少。俄羅斯離該島最近的摩爾曼斯克、阿爾漢格爾斯克等城市都在其1000公里以外。冷戰時期,這個往昔只有北極熊和海鷗光顧的荒涼島嶼一下子熱鬧起來,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從1959年到1962年底,蘇聯在新地島共進行了91次核爆炸,其中3次為水下爆炸,1次為地面爆炸。2次為水上爆炸,其餘均為空爆,1962年8月至12月,蘇聯在新地島又進行了36次核試驗,其中14次當量超過100萬噸TNT,4次超過1000萬噸TNT。

1954年7月,蘇聯政府決定在該島修建核試驗場,將其命名為海軍科研靶場。為保密起見,蘇聯將這一工程定名為“700工程’。第二年,為了檢驗T-5型核魚雷爆炸衝擊波對軍艦的影響,蘇聯在新地島南端的黑灣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這也是蘇聯進行的首次水下核試驗。由於蘇聯在哈薩克斯坦的塞米帕拉金斯克核試驗場不能進行大當最氫彈試驗,1956年蘇聯決定將氫彈試驗轉移到新地島進行。蘇聯科學家為此上島進行了專門考察,最後選定該島北端的米秋希哈灣為試驗點。1957年7月,為了擴建新地島上的核試驗場,蘇聯決定將該島居民全部遷出。

製造超級氫彈

在1957年至1958年的兩年中,蘇聯先後在新地島進行了20多次核試驗。不久,蘇美兩國開始了禁止核試驗的談判。

然而1960年5月1日,鮑爾斯駕駛的美國U-2間諜飛機在蘇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附近上空被擊落,此後赫魯曉夫不止一次地說“要給美國點厲害看看”。這期間。當量為1億噸TNT的超級氫彈的研製工作已在“阿爾扎馬斯16”絕密試驗室結束。它比1945年將日本廣島夷為平地的美國原子彈當量大1萬倍。

1961年夏天,蘇聯的超級氫彈已經制造出來,由於1億噸TNT當量的氫彈很難由圖-95戰略轟炸機掛載,最終確定的當量為5000萬噸TNT。最後蘇軍決定在新地島試驗場實施爆炸。試驗場佔據了整個新地島,面積為8.26萬平方公里。

1961年10月30日清晨,蘇聯專門空投核彈的“巴格羅火克斯基”航空兵大隊飛行員利亞斯尼科夫從摩爾曼斯克附近的奧列尼亞海軍機場起飛。他駕駛的圖-95戰略轟炸機上裝載著重達26噸的“大伊萬”氫彈。當圖-95飛達所能達到的最高高度15千米高空時,“大伊萬”揹著3張為這次試驗特別研製的超大降落傘彈出了彈倉,並於上午11時32分在新地島4.5千米高空爆炸。

“我們還有當量更大的氫彈”

在“阿爾扎馬斯-16”博物館有一部記錄這次爆炸情形的新聞記錄片。這部紀錄片至今沒有同觀眾見面。據當時的在場人員說:“我們看到一道強光,給我們的感覺比100萬個太陽還要亮。儘管爆炸中心距離我們有250公里,但大家的眼睛還是感覺到了強烈的灼熱。氫彈爆炸時,轟炸機與艦艇、地面無線電通信全部中斷,一小時後才恢復。通紅的蘑菇雲高達70千米!”在爆炸地點厚3米、直徑為15千米-20千米的冰塊被融化。參加試驗的人躲在200公里遠的地下室裡,就這樣他們也感覺好像被顛了起來,他們聽到了一聲威力強大的悶響,令人心驚膽戰,以為世界末日來了。放在爆炸地進行試驗的工事消失得無影無蹤。坦克炮塔被毀,帶著彎曲或摧毀的殼體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

這枚氫彈不僅毀滅了爆炸中心附近的一切建築物,還嚴重影響了數千公里範圍內的電子通信系統。蘇軍設在北極地區的防空雷達被燒壞,無法探測空中目標。各級指揮所的無線電通訊中斷,在一個多小時內無法與部隊進行聯絡。美軍設在阿拉斯加州的預警雷達和4000公里範圍內的高頻通信也全部失靈,時間長達20小時。

全世界都知道了新地島發生的事情,超級氫彈的爆炸瞞不住人,所有的地震站都有記錄,美軍測定的實際爆炸當量高達5700萬噸TNT。赫魯曉夫對爆炸結果感到滿意。他在一次講話中說:“我們還有當量更大的氫彈,不過我們不想進行試驗,因為我們擔心自家的窗戶會被震飛。”(作者|葛元芬 林亞 彥銘 王鵬 田聿 科京 馬學印 湯志成 閆佼麗 雎彬)

(本文摘自《讀者報》2018年10月11日18—21版。有刪減。閱讀更多精彩內容,歡迎訂閱《讀者報》。)

駭人聽聞!美國製定的末日核戰計劃曝光

這就是《讀者報》

知過去 長知識 有談資 擺故事

駭人聽聞!美國製定的末日核戰計劃曝光

駭人聽聞!美國製定的末日核戰計劃曝光

駭人聽聞!美國製定的末日核戰計劃曝光

駭人聽聞!美國製定的末日核戰計劃曝光

《讀者報》訂閱方式

1. 拔打11185或到當地郵政所訂閱

2. 關注“讀者報官方微信”,進入微店下單訂報

3.淘寶店鋪:

https://shop269196912.taobao.com

4.微店訂閱地址:

https://weidian.com/?userid=357720529&wfr=wx_profile_wxh5&share_relation=fe55d9279dc1de63_791158084_2

即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凡通過讀者報微店訂閱2019年全年《讀者報》,隨機贈送微店所售圖書一本,送完即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