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會說話,語言發育遲緩,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儘快地學會說話?

寶寶的口語表達最關鍵的是發育,尤其是輔音發音的數量。口語表達的訓練的關鍵時期是 2-3 個月左右,寶寶發音的主動性很強,總是依依呀呀發音。如果家長忽視了對寶寶發音的關注,寶寶可能就會很少發音,甚至不發音,影響寶寶發音的積極性。同時 4-7 個月既是咀嚼的關鍵期,也是寶寶學輔音的關鍵期。通過咀嚼的訓練可以增強口腔肌肉的訓練性。通過輔音發音的訓練可以促進寶寶口腔和舌頭的運動。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期,再進行發音教學,收效就會很小。只要寶寶能聽懂,並且能做肢體配合,就沒有關係。我們要有耐心等待寶寶到 1 歲 8 個月左右,口語表達就可以跟上了。

寶寶不會說話,語言發育遲緩,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儘快地學會說話?

幸福的家庭


5、6 個月的孩子,注意觀察寶寶的眼睛,只要他看見什麼就說什麼,強調關鍵詞就行。不要孩子看著東,你卻說著西。

8 個多月的寶寶我們主要是教她學說各種不同的發音,比如說各種動物的叫聲,和象聲詞,使寶寶感興趣,通常寶寶都會沒有反應,或者模仿不及時,這都沒有關係,我們只希望

只有播種,沒有收穫,隨著時間慢慢的積累孩子自然就會了。肢體的語言孩子一定是要掌握 的,比如說,點頭是肯定,搖頭是否定,伸手是拿,搖手是不要,揮手再見等等的。

12 個月的孩子在語言發展方面開始了口語與肢體語言交界的關鍵期。孩子有意思的開始學習發音,並且開始通過學習表達自己的願望和發現,如果這個時候我們能夠回應寶寶的 發音,並且給予滿足,並不是孩子指引馬上給予滿足,那麼就更加有助於寶寶的發音了。

通常寶寶在 1 歲 2 個月叫媽媽爸爸,兩種以上不同的有意識的口語表達,都說明語言發展是正常的。

但是,在寶寶會說話以後。我們通常都會忽略再對寶寶進行更加深層的語言指導了。其實,語言對於寶寶來講,既是學習的對象,又是用於交往和思維的工具,所以在寶寶會說話 以後一定不要忽視了,通過語言來巧妙的對寶寶進行交往與思維的訓練。

1 歲半的孩子,可以給寶寶做一些因果關係、轉折、假設句子的交流。給寶寶思維上進行了訓練。

寶寶不會說話,語言發育遲緩,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儘快地學會說話?

寶寶思維理念

語言爆炸期是 1 歲 8 個月。

在 4 歲之前要完成發音的清晰,如果您的寶寶在 4 歲的時候發音還是不清晰,那麼是需要矯正的。

4 歲的寶寶在回憶一天的活動的時候,要他用口語表達是有難度的。建議可以在家裡進行活動回憶的訓練,跟父母出去玩後,共同回憶一天的經歷,特別是有激烈情緒活動的記憶,如 生氣、開心的事情。回憶的過程中,幫助寶寶把握描述的邏輯性。如:首先。。。。然後。。。。 之後。。。。最後。。。。。按照這樣的事件發展順序提示寶寶描述。讓寶寶學會按序表達活動。並且把寶寶情緒激烈的事情做細節描述。這樣寶寶就可以鍛煉出描述事情的能力了。

關於地方話和普通話方面:家長不用擔心。孩子 7 歲前,生活環境中有標準的語言環境存在孩子未來學習語言就很容易。

特別注意:兩歲以內的家長更多關注的是寶寶能不能說話,寶寶能說多少,但是一般兩歲以上的孩子,一般都已經能夠表達自己的需求量,這個時候我們才開始關注到,怎麼樣對寶寶 的語言方面開展進一步的教育,家長的言行舉止,就是一個模仿。在寶寶出生以後,寶寶的先天條件已經無法改變了,後天的環境影響著寶寶的發展,最關鍵 的是後天的生活環境,所以,我希望,我們的家長,都能夠做好寶寶成長的楷模,為寶寶創 造一個優質的發展環境。

寶寶不會說話,語言發育遲緩,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儘快地學會說話?

幸福的家庭


總結:我覺得講話早晚與先天和後天的因素都有關係。一般女孩子比男孩子口語發展快,但是不 絕對。如果後天 2-3 個月,父母忽視寶寶口語的關鍵時期,容易導致寶寶不愛發音和說話的進程。如果到 1.2 歲還不會有意識地叫爸媽,需要家長重視。如果一歲 8 個月左右,完全不能理解家長日常生活中簡單護理言語,家長要重視。口語表達的早晚,寶寶 2 歲內說話都正常。 請注意,您和孩子的爸爸都要用自己的母語跟孩子進行教育,千萬不要,您一個人用兩種不同的語言對孩子進行教育就可以了。大家覺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