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五糧液未解之謎

上週二我們簡單的剖析了五糧液的財報,淺析五糧液(沒看過的朋友,可以先看下)但是距離深入研究五糧液還是遠遠不足的,因此的,這周荔枝再給大家聊點不為人知的五糧液。

在中國,白酒的老大是茅臺,老二是五糧液,可是仔細一對比,這老二也太拖後腿了,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的節奏,截止最新收盤價,茅臺的總市值是9265億,五糧液的總市值才2869億,也就是說老大相當於3個多的老二,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市值是市場給的,所以五糧液市值差茅臺這麼多,背後自然是有原因的。

說起茅臺,荔枝對茅臺的第一印象是小時候家裡的電視,每天7點都會有那句“茅臺為您報時,現在是北京時間19點整”,印象有沒有特別深刻,小時候都是聽著這句冠名詞長大的,自然就“認識了”茅臺,後來好多年不看電視,去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聽到該報時時間換成了“五糧液為您整點報時,現在是北京時間19點整”,所以,五糧液在廣告上跟茅塔沒有差別,但是在股價上卻節節敗退?今天就為大家揭開五糧液的真實面紗~

通過荔枝這一週的閱讀及整理,總結了五糧液身上有以下幾個毛病:1、經營策略存在問題,產品定位不明確,渠道關係複雜;2、關聯交易叢生;3、管理層不誠信。

一、經營策略

其實通過上週的簡單瞭解後,大家都知道五糧液財報是沒問題的,五糧液經營上最大的問題有三個:①產品體系冗雜;②渠道過分依賴大經銷商;③產品調價頻繁,補貼政策不透明,對小經銷商造成傷害。

1、產品體系冗雜,削弱主品牌力。

茅臺產品線集中,把握高端消費。茅臺酒產品主要集中在高端茅臺酒,中低端系列酒佔比不高,飛天茅臺牢牢把握高端白酒消費市場頭把交椅,近年來堅持持續鋪設渠道,在私人企業主、高消費人士之中引領高端白酒消費,備受追捧。茅臺以明確的定位、清晰的產品結構把握住了高端消費市場,景氣向上。

五糧液產品體系齊備,但開發品牌多而不精,影響核心品牌力。與茅臺相比,五糧液在產品結構上也較為清晰,高端產品以 52 度五糧液水晶瓶為主,中低端產品有五糧春、五糧醇、尖莊等多個10 億級以上的單品,且濃香型白酒從工藝上更適合做系列酒。但公司同時還有大量開發品牌,從體量來講,佔比並不高,很多開發品牌銷售僅有幾百萬元,但種類繁多,價格不一,名稱五花八門,多冠以“五”、“五糧”等字眼,削弱五糧液核心品牌力。

「解密」五糧液未解之謎

2、渠道依賴大商,下沉屢屢受阻。

五糧液大商佔比過高,阻礙五糧液量價政策及終端營銷。五糧液在上一輪白酒牛市的前半段,即 1995-2006 年間,利用自身的總代開發模式,遙遙領先行業其他公司,在上一輪週期中一騎絕塵。06 年後,大商制凸顯弊端,被精細操作渠道和單品品牌宣傳的茅臺反超。本輪行業調整後的恢復期,也是大商制,導致公司對終端掌控力下降,恢復速度明顯慢於茅臺,而且在13年至15年白酒行業慘淡的時候,茅臺佈局縣一級經銷商,將茅臺鋪進鄉下農村,為當下白酒復甦打下基礎,而五糧液卻在跟各大經銷商打各種官司。

「解密」五糧液未解之謎

3、產品調價頻繁,補貼政策不透明,對小經銷商造成傷害。

五糧液調價頻繁,2006 年至今,五糧液調價 16 次(不包括其中的各種補貼政策變化),茅臺調價7 次。2012 年至今,五糧液調價 7 次,茅臺調價 1 次。五糧液調價頻繁程度較高,實際情況中,價格策略落實到市場的傳導會受到經銷商在手庫存的緩衝,低價庫存會影響調價政策的有效性,高價庫存則造成經銷商庫存減值,直接造成虧損。而高頻次的調價進一步反作用於經銷商,抑制消化低價庫存的動力,形成循環持續影響價格傳導,甚至出現終端價格倒掛的情況。補貼政策不透明,五糧液自 14 年起,有兩種方式給經銷商補貼,一 種是直接給年底返利,並根據經銷商大小,給予不同比例返利(政策不透明),造成成本有差異,價格倒掛,且小經銷商最受傷;二種票據打款貼息,保住了短期經銷商打款,但價格倒掛時間拉長,最終導致經銷商與公司就何時打款,形成了互相博弈的局面。

二、關聯交易叢生

五糧液股份在 1998 年上市時,由於受到當時的上市額度限制,只能將部分資產裝入上市公司,而其他未上市的部分資產則被組建成五糧液集團。2012 年,宜賓市國資委曾將持有的51%五糧液集團股權劃轉給宜賓市國資公司,但五糧液股份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仍然是宜賓市國資公司。由於五糧液集團複雜的形成背景,投資者在具體決策中容易被“兩個五糧液”主體混淆,下圖為2012年前和2012年後五糧液的股權關係圖。

「解密」五糧液未解之謎

五糧液集團實際上並未持有上市公司的全部股權,因此也無法將上市公司收益全部納入集團的經營業績,兩者形成關聯交易。2017年公司日常關聯交易實際發生總額為32.67億元(預計額37.90億元),2018年公司預計發生日常關聯交易總額為38.87億元,較上年實際發生額增長18.98%。2017年度關聯交易實際發生總額32.67億元,佔當年營業總收入301.87億元的10.82%;2016年度關聯交易實際發生總額28億元,佔當年營業總收入245.44億元的11.41%。關聯交易總額佔當期收入比例較上年有所降低。但是每年依舊有十幾起的關聯交易,容易造成利益輸送,對普通股東造成傷害。

三、管理層不誠信

五糧液近幾年來被證監會處罰十幾起,荔枝將最近幾年五糧液違紀違法的事整理了下,其實從以下這些事件可以看出,五糧液高管不誠信,該披露的事情選擇包庇,這就容易誤導投資者,因為這樣,我們沒辦法第一時間知道公司的經營狀況如何,有包庇高管的嫌疑。

「解密」五糧液未解之謎

總結:

在2013年以前,論營收,五糧液才是大哥,但是在13年五糧液就徹徹底底被茅臺打敗,甩掉五糧液不止一條街,特別是最近3年更加明顯,不管是增速還是總額,都被遠遠甩開,便宜總是有便宜的原因,貴有貴的理由。當然從公司的質地看,五糧液還是一家很不錯的公司的,不然也不會成為當時的白酒老大哥,只是公司的管理層方向沒瞄準,同時和經銷商之間也是衝突不斷,被如此折磨的五糧液還能繼續守住老二的位置已經不容易了,當然,不看清事實,不尋求變革,五糧液的老二位置也怕不保。

「解密」五糧液未解之謎

好在公司於2016 年理清價格倒掛,核心問題已然破解。五糧液的價格倒掛問題,是導致公司過去兩年估值折價的核心因素,公司為了提升終端價格,在渠道商家尚未實現盈利情況下,通過提高出廠價,拉動終端價提升,實現了價格的被動提升,但犧牲了渠道利益。16 年底,隨著茅臺價格上漲、終端需求增長,以及低價庫存的消化,16 年底一批價 720 元,出廠價 679 元,五糧液已經釐清價格倒掛問題,實現順價銷售。另外,據荔枝瞭解,空降的李曙光同志比唐橋要靠譜點,希望在李曙光的帶領下,五糧液能迎來真正的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