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過勞猝死,臨終前說了7個字,讓所有父母深思


剛剛過去的週末,一個重症昏迷的8歲男孩被家人送到搶救室。

醫生檢查發現,孩子多臟器衰竭。

醫生和護士努力搶救的過程中,孩子清醒過幾分鐘。

那短短的幾分鐘裡,孩子就說了一句話:我太累了,想睡覺。

之後就陷入昏迷,再沒有醒過來。

醫生表示,最重要的是孩子已經沒有求生的意志,也就是說,孩子活得太累,這種情況屬於勞累過度造成的猝死。

一個8歲的孩子能活得這麼累?這個世界為何這麼殘忍地對待一個孩子?還沒能好好看看這個世界就滿身疲憊地離開了。

過度勞累,過勞死,怎麼會發生在一個8歲的孩子身上?這個孩子到底經歷了什麼?連求生慾望都沒有了。

孩子媽媽追悔不已。按照媽媽的想法,她不希望也不甘心這輩子平平淡淡,她省吃儉用給孩子報了各種課外班。

孩子每天的生活被排得滿滿當當的,從孩子上幼兒園起,就沒有過雙休日,沒休息過一天。被媽媽拖著上各種補課班。

為什麼要這麼對待一個孩子呢?不應該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麼!

想一想,背後發涼。

最該守護自己的那個人,何時成為了迫害自己至深的那個人?

我忽然想起前些天,朋友圈裡幾乎刷屏的陪娃寫作業的很多文章。做父母的辛苦、操勞、恨鐵不成鋼的無奈跟憤怒,都悉數道盡。

依次看下來,滿屏都是辛酸淚。然而,孩子們也並不好過啊!

最近,兒子班上剛開了家長會。開完會,班級群裡的這兩張小字條火了。


男孩過勞猝死,臨終前說了7個字,讓所有父母深思



字條是孩子留給去開會的爸爸媽媽的。二年級的小朋友,識字量還很有限,但是不妨礙他們用歪歪扭扭的字跡表達內心的小忐忑。

既覺得可樂,又有點兒心疼這熊孩子。

這個解釋行為在說什麼?他是在爭取權威者的關注。或者說,他是在變相地討好媽媽。而討好,則透露出孩子不被接納的恐懼。

在上個月,杭州接連兩個學習優秀的女學生跳樓。這兩個女孩同在一所學校讀初三。

她們的老師非常意外地說:

兩個孩子都是好孩子,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會自殺。


看起來,無論學習優秀的“好”孩子,還是學習一塌糊塗的“壞”孩子,他們都過得艱難。唯一的區別也許是,壞孩子他不好過的時候還懂得留字條,好孩子不好過的時候,多的話一句也不留下。


男孩過勞猝死,臨終前說了7個字,讓所有父母深思



2

一直記得大一下學期剛開學的那一天,是個陰鬱的清晨。

女生寢室裡因為一個爆炸性的新聞炸鍋了:系裡面那個看起來特別乖、長得特別美、學習特別好的女孩子,跳樓自殺了。

後來人們從她留下的隻言片語的線索中貌似找到了答案,說是因為第一學期的考試成績沒能達到她自己的預期,沒拿到一等獎學金。

壓垮她的真是學習和獎金嗎?

一位高校老師說:

好像每個當老師的人,

都有那麼幾個“XX班最乖的那個孩子跳樓了”的故事。


相反,那些看起來不聽話、不肯合作、上課對著老師拍桌子、晚上通宵打王者榮耀的都沒事。

也許真正的原因在於,父母出於“都是為你好”的名義,給孩子們的打壓和限定太多了。

父母害怕孩子不夠好,害怕孩子惹麻煩,害怕孩子不能討社會的歡心從而受傷害。父母賣力地像做清潔一樣企圖一點點擦掉孩子身上的問題和不好的地方。

父母說,“聽話,都是為你好”。然而,一個人一生中的好和壞是均等的,就像有多少陽光,背面就有多少的陰影。

好孩子們的確看起來不讓人操心。你要求他好好學習,他就天天向上。你讓他往東,他哪怕不情願也不會向西。

好孩子太好了。他們孤獨地硬撐著走向窄窄的人生通道,一直走向沒有任何救贖的可能。

他們對父母、對權威、對外部世界不停說著:“好的”“好的”,但好到把一切的憤怒、絕望和攻擊,全部都留給了自己。

沒有一點問題的孩子多少顯得不夠真實。你不知道他們的內心究竟在承受著什麼,需要什麼。

一如那個猝死的男孩,但凡他之前能夠再搗蛋些,懂得抗拒一些,甚至再壞一些,那他最後也不至於付出整個生命的代價。


男孩過勞猝死,臨終前說了7個字,讓所有父母深思



3

我兒子讀書時,也有過完全不在狀態的時候。

一次我去接他放學,老師楞是沒放人,拉住我做了半天的思想工作。

老師說,你這孩子老愛說話,專注力不行。

老師說,你看你家孩子今天又跟同學打架了。

我說,好的老師,讓您費心了,我回去好好教育他。

回去的路上,兒子偷偷拿眼睛瞄我。

我問:有事嗎?

兒子說:你不打算教育我嗎?

我答:你在學校的行為,自己負責就好了。媽媽相信你能做到的,對嗎?

他點了點頭,然後吐了一口氣,笑開了。

我真的不擔心嗎?我是假裝不擔心罷了。學了那麼多心理學知識,我終究也不過是個普通的母親。

然而,我忍住了去橫加干預,只是做我能做的,帶他閱讀,陪他遊戲。

過了很長時間。有一回,一位家長迎面走過來,衝我兒子說,喲,學霸。

我忽然意識到,我的小傢伙不知不覺中就開竅了。

可惜很多父母太過於強調孩子的“好”,又太過於排斥孩子的“壞”。

當父母失去客觀立場,著急忙慌地去“管教”孩子的時候,孩子感覺不到父母的好,只感覺到父母的焦慮。

長此以往,孩子感受不到學習的真正樂趣,反而一提起學習,體驗就都是“頭大”。


男孩過勞猝死,臨終前說了7個字,讓所有父母深思



4

也許我們最該做的,就是放下“好”“壞”的評判,為孩子做下面這些事:

  • 給孩子做決定的自由。


一個被父母填得滿滿的孩子,要麼他們乖乖地照父母說的做,完全地出讓掉自己的領地,壓抑掉自己的所有需要;要麼就變得依賴,懶散,給足夠的機會讓父母去操心。無論哪一種結果都不是父母真正想要的。

須知,一個懂得管理自己的孩子,一定首先是個擁有自由的孩子。孩子唯有先獲得自由,才有學會自覺的機會,也才真正有力量去掌控自己的人生。

  • 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多樣化的成長通道。

比如,孩子體能好,可以充分地給孩子提供運動的機會,而不必強調孩子必須要在家裡好好看書。

比如孩子唱歌好、跳舞好,武術耍得好,甚至遊戲玩兒得好,這些都該成為孩子一個值得驕傲的資本,和他值得自信的東西。


男孩過勞猝死,臨終前說了7個字,讓所有父母深思



  • 接納孩子的平凡和失敗。


父母當然可以向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和期待,但是當孩子失敗的時候,請不要劈頭蓋臉一頓批,或者一下子焦慮了。

比如,面對一個考砸了的孩子,你可以溫柔而堅定地說:“比上次考得至少有進步呢。相信你下次一定會比這一次考得更好。”

如此的溫暖,就像是給孩子吃了一顆定心丸。它會讓孩子知道,失敗的時候父母的愛也是在的,順境、逆境都不是要命的事。將來孩子遇到挫敗,就不至於走入狹窄的絕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