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與硬幣的滾邊和邊齒

早期的打製幣,顧名思義就是人們手工敲打出來的。那時候的工匠先將金屬經過依靠馬力轉動的切割機切割好,然後再借助自己的眼睛和雙手將其打造成圓形銀幣並印上圖案。

牛頓與硬幣的滾邊和邊齒

1648年,英國查爾斯一世,打製先令銀幣

這種銀幣最致命的缺陷在於容易被人鑽空子,由於銀幣的表面只在中間有圖案,幣的四周並沒有特殊的記號,因此就會有人私下裡將銀幣的邊上剪掉一圈,之後再把剪過的銀幣花出去,此時這枚銀幣實際已經減重了,但只要剪的剋制,其實很難被人發現,因此不會影響其流通,但是剪幣的人就會留下一點點銀子,積少成多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在17世紀的英國,這種剪幣邊偷銀的行為已經十分普遍了,在加上和法國的經濟競爭,此時英國的貨幣體制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就在這個時候,一個牛人站了出來,他就是牛頓,那個通常上我們只知道其物理和數學很厲害的人。

牛頓與硬幣的滾邊和邊齒

中年牛頓和老年牛頓

1699年12月,47歲的牛頓被任命為英國皇家造幣廠廠長,為了解決偷銀這個問題,牛頓發明了一種在硬幣的邊緣“擠出”一個高於幣面的邊,並在上面刻上有規則的刻痕,如果有人試圖剪下銀幣的一部分,必然會破壞硬幣邊緣的刻痕,這個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硬幣滾邊和邊齒。

牛頓與硬幣的滾邊和邊齒

早期造幣廠中的硬幣滾邊機械

這樣一來,老百姓可以很簡單地通過查看銀幣的邊齒是否完整來判斷這個銀幣是否被人剪過。

牛頓的此舉一出,效果甚佳,剪切硬幣的現象少了很多。而且除了防止偷銀的作用外,由於邊齒是非常有規律的刻痕,其深度均勻,間隔勻稱,那時的造假者很難把硬幣的邊齒刻畫的跟造幣廠出廠的一模一樣,所以邊齒同時還能用來防偽。

牛頓與硬幣的滾邊和邊齒

還沒有進行滾邊處理的幣胚,就是一個平板的金屬片

此外,邊齒還增加了摩擦力,也方便了人們手拿銀幣時不至於滑落,還有裝飾的功能。而通過不同鋸齒排列的區別方式,也能方便盲人區分不同的幣值錢幣。而滾邊使銀幣的四周高於幣的中心,也防止了銀幣的圖案在使用中被磨損,延遲了銀幣的壽命,也就降低了造幣的成本,可謂一舉五得,所以牛頓這個發明一直沿用到現在的硬幣制造中!

牛頓與硬幣的滾邊和邊齒

現代造幣廠的硬幣滾邊機,效率高了很多

現代造幣工藝中,滾邊環節採用這種滾邊機,依靠旋轉擠壓,製作出幣邊,而邊齒則在壓花環節一步完成。

牛頓與硬幣的滾邊和邊齒

硬幣滾邊的原理,邊是擠出來的

除了設計出銀幣滾邊和邊齒外,牛頓還強力整頓了英國的皇家造幣廠,使得造幣廠工作煥然一新,英國經濟也戰勝了法國。

由於牛頓在英國皇家造幣廠的卓越工作,他受到了財政部的高度讚揚,英王也下令褒獎牛頓,同時任命牛頓為終身“皇家造幣廠廠長”。於是乎,牛頓擔任這一職務長達28年之久,直到他去世為止。

牛頓與硬幣的滾邊和邊齒

英國皇家造幣廠

當然了,牛頓的後半生這樣積極的履職造幣廠工作,也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工資高。英國皇家造幣廠廠長這個職位是一個政府高職,年薪高達2000英鎊,可比牛頓在劍橋大學當教授的年薪高了十倍,而且當時劍橋大學資金緊張,經常欠牛頓數月的薪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