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浙師桂花香濃時,這一席桂花宴,驚艷味蕾!

昨夜西池涼露滿,桂花吹斷月中香

金秋十月,又到了賞桂的好時節

信步浙師校園,一路桂香綿延

往往是未見其花,便聞其香

惹得不少同學感嘆

桂花味的浙師,有點甜

...

這不

今天下午的桂二便有這樣一場盛大的桂花宴!

又到浙師桂花香濃時,這一席桂花宴,驚豔味蕾!

桂花水晶餃、桂花脆蝦、桂花仔排、桂花鮮慄......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我們做不到!

30餘種桂花菜品,

在現場1位主廚、8位廚師的辛勤忙碌下相繼出場!

又到浙師桂花香濃時,這一席桂花宴,驚豔味蕾!

桂花水晶餃

又到浙師桂花香濃時,這一席桂花宴,驚豔味蕾!

桂花脆蝦

又到浙師桂花香濃時,這一席桂花宴,驚豔味蕾!

桂花仔排

又到浙師桂花香濃時,這一席桂花宴,驚豔味蕾!

桂花鮮慄

宴會上,桂花完美融入各樣食材中。燒鱸魚上新鮮的桂花顆粒、清炒蝦仁上來一層幹桂花.....

一道鯉魚跳龍門,將番薯和桂花蒸煮成泥,捏成鯉魚狀,最後淋上滾燙的桂花糖汁。兩者的精

彩碰撞,令人大飽眼福。

又到浙師桂花香濃時,這一席桂花宴,驚豔味蕾!

鯉魚跳龍門

主廚創新制作的桂花泡雞爪,將滷好的雞爪,放入桂花糖裡研製,不僅可以去腥,還可以品味到滿口的桂花香。而用桂花糖代替普通白糖燒菜,普通菜餚就多出了另一種誘惑。

“這麼大的湯圓啊”,當一個白色的圓圓的東西端上餐桌時,現場人連連感嘆。“這個是魚圓哦”,主廚在一旁提醒我們。白嫩的魚圓與桂花在小盅裡浪漫相遇,迷惑了不少在場的人。

又到浙師桂花香濃時,這一席桂花宴,驚豔味蕾!

桂花魚圓盅

各式菜品不僅吸人眼球,口感也是相當給力。

又到浙師桂花香濃時,這一席桂花宴,驚豔味蕾!

桂花月牙餅

又到浙師桂花香濃時,這一席桂花宴,驚豔味蕾!

桂花吐司

據瞭解,這次宴會也是為11月份在杭州舉辦的全國高校烹飪大賽試菜。“我們前天才接到通知,當天下午就外出採摘桂花,昨天才研製好菜單,今天下午就進行這次試菜”,雖然準備時間不長,擁有23年掌勺經驗的主廚陳志清卻勝券在握。

又到浙師桂花香濃時,這一席桂花宴,驚豔味蕾!

而這次宴會上的菜品,

過幾天就要在桂一食堂推出啦!

小夥伴們趕緊先桂一約起~

不過,眼尖的浙師吃貨們,

早就在各大食堂發現了不少桂花的身影~

又到浙師桂花香濃時,這一席桂花宴,驚豔味蕾!

銀耳桂花羹


又到浙師桂花香濃時,這一席桂花宴,驚豔味蕾!

桂花雙皮奶


又到浙師桂花香濃時,這一席桂花宴,驚豔味蕾!

酒釀桂花羹


又到浙師桂花香濃時,這一席桂花宴,驚豔味蕾!

桂花紅豆糕


又到浙師桂花香濃時,這一席桂花宴,驚豔味蕾!

桂花甜糯藕


幽香四溢、寧靜溫涼,

如此撩人的桂花,

早已被人文學院馬俊江老師收入自己的《草木紀曆》中~


文心雕草之三十五:桂花小史

桂花:木犀科常綠喬木。也稱木犀,古人說它的紋理如犀,故名。犀是犀角,殷商時期已用犀角雕刻酒器,其側面紋理名竹絲紋,橫切面名魚籽紋。至於桂,由木與圭合成,有人解釋說桂花樹葉葉脈如“圭”的字形,也有人說葉形如圭。圭是古代玉製禮器,上尖下方,形如短劍。植物釋名,多望文生義的猜測,有時很難判斷是非,或者說對錯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已成為植物文化史的一部分,勾連著人們對植物的想象與認識。

又到浙師桂花香濃時,這一席桂花宴,驚豔味蕾!

唐代詩人皮日休歌詠桂樹時就曾說這棵樹“勁挺隱珪質”。圭是瑞玉,玉是石之美者,桂花樹呢?《呂氏春秋》贊它是“物之美者”。玉圭與桂樹,都是世間美麗的存在。美麗是珍貴的,宋代范成大說桂樹“月窟移來有貴名”。桂與貴的同音,也許也不是巧合。

值得注意的是,古人說桂,最初說的是樹、是樹葉,是木,但並未涉及花。古人將桂花樹分為三種:桂、牡桂和箘桂,就是以葉形分類。中國文化源頭的《楚辭》中多桂,但說的是桂木製造的桂舟和桂棹,以及桂枝為旗杆的桂旗;漢樂府《陌上桑》中,美麗的羅敷出門採桑,“桂枝為籠鉤”,都是說桂木之高貴與美。高貴的事物一定會有神話增添其美,桂花樹一向被認為是月中仙樹,歷代歌詠桂花樹的詩詞也多不忘提到這一點,像上面所引范成大的詩句。甚至,南北朝的陳後主還依照傳說,專門為妃子張麗華在地上建了一所桂宮:庭中空洞無它物,唯植一株桂樹,樹下置藥杵臼,使麗華恆馴一白兔……

又到浙師桂花香濃時,這一席桂花宴,驚豔味蕾!

中國植物學中,本草學發達,其實也建構了一套標準,以入藥及藥效品類植物。直到《本草綱目》,所言的桂、牡桂與箘桂都是入藥的桂,我們今天所喜歡的桂花飄香的桂,古稱巖桂,李時珍按顏色將其分為銀桂、金桂和丹桂,現在也為人沿用。但因不堪如藥,巖桂品類不高。重視審美,那是詩人的事,詩人構建的是另一種中國植物史。

中國人自小就熟悉的“人閒桂花落”,作者唐代詩人王維。其實也是,中國詩人歌詠桂花之美,花之芳香,始自唐代。自唐之後,花與花香才在中國文化中不絕如縷。近人寫桂花花香之美最好的文字時黃嶽淵父子所著《花經》:凡花之香者或清或濃,不能兩兼,惟桂花清可絕塵,濃能溢遠。仲秋時節,叢桂盛放,鄰牆別院,莫不聞之。當夜靜輪圓,幾疑天香自雲外飄來……

又到浙師桂花香濃時,這一席桂花宴,驚豔味蕾!

在中國神話裡,桂花樹也稱月桂,因為它是月亮裡的樹;在西方,它是太陽神阿波羅高貴的聖木……房後的桂花開了,狀元紅;房前的桂花開了,銀桂。站在前門,站在後門,花香是一樣的。媽要爬上梯子,說要做桂花蜜。我說我去做梯子上的蜜蜂。我們站在比梯子還高的樓上,看雨中的桂花樹。你不說話,說話的是雨和花香。哎呀!你在雨裡叫了一聲。我們走過凌亂的日子,錯過了什麼,卻想不起。桂花落了…...

(人文學院 馬俊江老師)


遍地的桂花,驚醒了浙師的秋色

在人文學院趙雲潔筆下

浙師的第三個秋天

依舊是野蠻生長,四溢芳香

桂枝香

李清照《鷓鴣天》詞雲:“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狀桂花可謂得其三味。時值秋日,踱步於校園之中,路邊桂花漸綻,然而,畫面始於香味,與二三夥伴行於樹下,不僅聞香而醉,飲香而衣,依香而動。

又到浙師桂花香濃時,這一席桂花宴,驚豔味蕾!

桂花是承載了秋天記憶的花,她不因為低微而輕浮,不因為熱情而騷動;她沒有取向,不用吮吸,就能香到骨髓裡;她不是那種暗香湧動,也不是輕香浮動,而是漫,漫無邊際地香著,似乎是無源之香,但一定是桂花香。有風香百里,無風香九樓,我不由地要去尋覓。是日,三三兩兩者,相與扶侍,行於初陽湖之畔,或仰以觀蒼穹,或欣然而嗅花香。


又到浙師桂花香濃時,這一席桂花宴,驚豔味蕾!

片片黃葉蕭蕭落,不盡香思秋雨中。坐在圖文裡,窗外的雨線傳來雨聲,雨聲裹著暗香,這雨聲是帶鉤的,餌,是桂花香。雨聲釣走了我的心思,長長的雨線把我拉到了夜幕下雨簾中東湖邊的桂花樹旁。天是黑的,雨也清冷,卻清香四溢。這時的桂花樹,翁翁鬱郁地駐立在自己的地方,樹冠上的葉兒折射著夜燈,不時地泛起溼溼的流光。我看不見桂花了,卻聞得到暗香。雨絲越來越密了,夜幕下的雨簾彷彿一襲走不出的紗帳,紗帳裡罩著暗香。我在紗帳裡聞香,在紗帳裡遐想。

又到浙師桂花香濃時,這一席桂花宴,驚豔味蕾!

轉睛,桂花樹枝椏上立兩雛,其形甚美,羽為青,喙為朱,亦若歡歌。有桂花之伴襯,師大之景越發美妙,人皆欣然來此遊,以此如一畫之美,妍麗引人。值此秋日,雖不若春之盎然,亦不若夏之炎灼,誠不如冬之秀美,卻獨享姿色,彷彿一“桂花園,”置身於師大之秋,漫步於桂樹之下,全然無煩擾之感,內心鬆弛,情愫瞭然。

又到浙師桂花香濃時,這一席桂花宴,驚豔味蕾!

當我認為桂花的倩影和馨香只是散佈在初陽湖畔、道路兩旁,那便是有失偏頗了。正午步入食堂,竟又嗅到了熟悉的味道,定睛,原是桂花糕、桂花紅棗粥等美食已然陳列於食堂平臺之上,不禁感慨:桂花竟是這般好佳餚!買一碟桂花糕以解飯後之膩,輕咬一口,甜而不膩,清爽有味。眼耳鼻舌身意,是人憂樂的源泉,透過咀嚼桂香,通過味蕾的傳遞,我彷彿忽然找到了覷見過去的通道,彷彿嗅到了奶奶家門前的恬淡桂香,彷彿看到了奶奶採摘桂花時的一顰一笑,彷彿回看到了那些纖細敏感靈魂的歲月,和平靜無波瀾的美好時光。

我有一詩為君道,情真語拙君莫笑:四海前緣會一時,窗前對臥讀鄉詩,攜來共箸桂花糕。

(人文學院 趙雲潔)


賞桂、讀桂、品桂

就在今朝,就在浙師

浙師那麼美 | 秋來木樨花,桂香情濃惹人醉

人閒桂花落 此處桂香留|浙師草木志


記者 | 鮑樂雯 盛葉(實習)

攝影 | 鄭雪靜 聶卉 池亨穎 趙嫻 毛沁怡 陳芯蕊(實習) 盧冰月(實習) 賀穎欣(實習) 王心怡(實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