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連漲、四連漲……一直漲,學會這些少用半箱油!

油價又!雙!叒!叕!上漲了!

三連漲、四連漲……一直漲,學會這些少用半箱油!

油價最新消息:網友們的擔心變為現實,“三連漲”過後,已邁向“四連漲”。

近日,據《經濟參考報》消息,新一輪油價調控窗口已在本輪成品油調價2018年10月19日24時開啟。“四連漲”後加滿一箱油多花近30元。

三連漲、四連漲……一直漲,學會這些少用半箱油!

數據顯示:截至國內第四個工作日,綜合原油品種變化率為5.63%,當前油價上調約245元/噸。

三連漲、四連漲……一直漲,學會這些少用半箱油!

目前國際油價漲幅明顯,並一度突破四年來新高。隨著最近國際油價持續攀升,國內成品油價格下一步仍有上調壓力。

三連漲、四連漲……一直漲,學會這些少用半箱油!

數據顯示,截至 10 月 9 日,國內 92 號汽油均價為 9369 元 / 噸,較年初漲 37%;0 號柴油均價為 8209 元 / 噸,較年初漲 27%。

三連漲、四連漲……一直漲,學會這些少用半箱油!

回顧一下 9 月 " 三連漲 "

2018 年 9 月 3 日 24 時,汽柴油上調 180 元和 170 元 / 噸;

2018 年 9 月 17 日 24 時,汽柴油分別上調 175 元 / 噸;

2018 年 9 月 30 日 24 時,汽柴油上調 240 元和 230 元 / 噸。

三連漲、四連漲……一直漲,學會這些少用半箱油!

中國油價在漲,亞洲其他國家/地區油價走勢如何

10月8日首爾汽油價格為1754.96韓元/升,約合10.69元人民幣/升

事實是,亞洲其他國家的油價也在一路上漲,比如韓國。根據韓國石油公社油價信息服務網發佈的實時油價,10月8日韓國油價平均價格為1672.69韓元/升,約合10.19元/升。

三連漲、四連漲……一直漲,學會這些少用半箱油!

在油價較貴的首都首爾地區,油價更是高達1754.96韓元/升,約合10.69元人民幣/升。

即使是油價最便宜的大邱地區,油價也達到了1579韓元/升,約合9.62元/升。

韓國石油公社油價信息服務網早前發佈的報告稱,韓國汽油價格已經連續14週上漲,10月第一週,韓國國內油價每升環比上漲9.4韓元,漲幅還是非常猛的。

三連漲、四連漲……一直漲,學會這些少用半箱油!

10月1日平均油價排行

在亞洲範圍內,油價超過10元的國家和地區還真不多,總體來看韓國油價還是非常高的。我們國家南面的印度和泰國,平均油價基本和中國持平,日本平均油價為9.16元/升,稍貴一些。

亞洲地區汽油價格最貴的地區是中國香港,10月香港平均油價高達15.03元/升,為全球油價最高的地區。

油價連續上漲

養車壓力變大

三連漲、四連漲……一直漲,學會這些少用半箱油!

你呢?

事已至此,小編也給大家帶來幾招省油秘訣,這樣用車能省半箱油。

三連漲、四連漲……一直漲,學會這些少用半箱油!

NO1. 啟動車前先開車窗

汽車停在路邊沒有空氣流通,車內窄小空間容易屯積冷氣,因此開車前,先打開車窗和天窗,把車內冷氣、有毒氣體散開排出,同時有效升溫。

等待開空調時,能迅速升溫,達到省油的目的。

NO2. 先開風扇再開製冷

啟動發動機後,先不急打開空調製熱,首先打開空調風扇,加大風量,排除車內空氣,然後再關閉車窗,打開空調製熱,如此操作能讓汽車迅速升溫又省油。

NO3. 給車輛減負,及時清理後備箱

汽車油耗高原因可能不是汽車發動機匹配度不夠,或許是汽車體形太大,體量過重,這也是造成汽車油耗飆高的因素,所以可適當給汽車“減壓”。

汽車後尾箱用不上的物件可清除掉,汽車整體重量下降,汽車自然省油。

NO4. 儘量用經濟車速行駛

日常駕駛汽車,儘量使用經濟車速,汽車的經濟車速一般是70-90km/h區間。所以日常駕駛可以使用經濟車速駕駛,能達到省油的目的,親測,效果非常好。

NO5. 高速關閉車窗

高速行駛建議關閉車窗,原因是打開車窗造成汽車行駛風阻大,汽車油耗自然會上升,所以高速行駛時,建議把車窗關閉,相信汽車油耗會直線下降。

NO6. 提前減速,緩慢剎車

汽車起步不踩地板油,減速要提前預判,做到不急剎車,相信做到這兩點,汽車開起來更順更省油,多數人開車油耗為何會高,就是因為沒有緩慢剎車,經常遇車急剎車,浪費很多動能,結果油耗就是顯高。

NO7. 胎壓保持在標準區間

汽車胎壓也是很多車主容易忽視的盲點之一,輪胎胎壓過高或過低都會造成輪胎壽命減短,而胎壓過高,汽車濾震效果差;胎壓過低,濾震效果好,但是油耗高,所以胎壓要保證在氣壓標準區間較為合理。

NO8. 油箱不要加滿油

很多車主喜歡一次性給汽車加滿油,感覺省時省力。但是,汽車加滿油造成汽車負重過大,部分發動機功率需要用來抵消汽車自重,所以日常加油時,不建議給油箱加滿,應該加到油箱的2/3多一點即可。

希望以上內容對大家開車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