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規劃,要提升鄉村人居環境,謀劃鄉村產業發展!

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安排, 明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是:到2020年, 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 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 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 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 鄉村全面振興,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懷仁縣提出:以美麗鄉村為魂, 以文明鄉村為本, 以清潔鄉村、衛生鄉村、平安鄉村為基礎的“五村聯創”模式。目標是將全縣162個行政村打造成為“四美三宜”的幸福鄉村。接到這項工作以後, 項目團隊開展前期工作, 包括對相關案例的研究, 政策解讀, 並結合懷仁縣對本項目的具體要求, 進行實地調研。

1.本次規劃的核心思想

我國村莊數量眾多, 情況各異, 因地制宜做好村莊規劃極為必要。規劃中應充分發揮村民自主性, 提高村莊規劃的可實施性, 改變過去規劃中的“政府幹村民看”“只規劃不實施”的現象。首先, 通過坐談、走訪、問卷等多種方式調動村民積極性, 摸底村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揮村民自主性, 獲得充分的反饋意見, 作為村莊規劃的有力支撐。梳理反饋意見以後主要包括:“鄉村道路硬化、鄉村亮化、鄉村綠化、鄉村安全、鄉村衛生”等方面的內容。其次, 項目的落地性要強, 也就是規劃真正指導實施, 為此需要成立包括:城鄉規劃、建築設計、市政設計、道路橋樑設計、園林景觀設計多專業組成的項目團隊, 從規劃到施工圖, 專業配合, 統一思想, 一步到位, 直到項目的實施完成。

2.本次規劃的重點階段

重點階段之一, 鄉村人居環境提升階段。提升鄉村人居環境是最基礎的工作, 安居才能樂業, 人居環境對城市來說已經走在鄉村前面, 但是結合鄉村振興的提出, 鄉村人居環境也應該大踏步向前走。結合村莊的具體情況在具體實施中, 主要包括“村容村貌、生活垃圾、排水工程、廁所治理”等方面。

2.1 村容村貌

應結合村莊實際情況及村民的意見, 與村民代表反覆溝通確定村莊急需改善的方面, 並整理形成項目庫, 主要涉及:公共空間整治、建築風貌提升、村莊綠化、公共照明、監控設施等方面的建設項目, 並通過規劃、設計、施工圖多環節保障項目的落地實施。

1) 公共空間整治方面。根據村莊的佈局, 對村口、廣場、濱水等重要公共空間提出整治方案。挖掘地點文化, 將其融入到公共空間的設計裡, 展現村莊特色, 從而塑造特色鄉村場所空間, 體現出識別感、認同感。

2) 建築風貌提升方面。規劃同樣要抓住地區建築風貌特點, 開展農村民居建築特色研究, 提煉晉北地區民居建築的代表元素符號, 應用到建築設計, 建築立面改造等方面, 有條件的地區可以編制建築設計指引, 指導建設體現鄉土特色和時代精神相結合鄉村建築, 最終實現整體建築風貌的協調。

3) 村莊綠化方面。村莊綠化主要考慮道路綠化、節點綠化、空閒宅基地綠化、環村綠化等方面。因地制宜建設村莊公共綠地, 鄉村綠地的設計不同於城市綠地, 要體現鄉土氣息, 要與自然結合滲透, 選用本土樹種, 儘量形成四季有綠、季相分明、層次豐富的綠化景觀。同時, 充分利用閒置土地組織植樹造林、溼地恢復等。

4) 照明方面。遵循適宜、節能的原則, 採用新型太陽能等節能燈具, 對村莊主要節點空間進行點狀亮化, 主要道路進行帶狀亮化, 最終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村莊亮化網絡。

5) 監控方面。遵循預防為主的原則, 在村莊的入口、公共場所、重要節點安裝攝像頭、視頻監控等設備, 加強村莊治安管理, 推進“平安鄉村”建設。

2.2 生活垃圾

根據“源頭分類, 終端到縣城”的原則, 對村莊生活垃圾做好分類後運往縣城, 或者有條件的鄉鎮進行集中處理。鄉村相對於城市垃圾量少, 垃圾種類少, 相對好分類, 所以說在鄉村實施垃圾源頭分類是切實可行的。分類後集中運往縣城, 或者有條件的鄉鎮進行集中處理, 可大大減少垃圾的總量和運輸量。不提倡在村莊周邊掩埋, 因為村莊附近掩埋的標準一般難以達到深埋的要求, 將來勢必會給村莊周邊的土地、地下水等造成汙染, 那時候再去治理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在集體規劃中採用切實可行的做法在村莊規劃分類的垃圾收集箱和垃圾收集點。

2.3 排水工程

“在沒有下水道的鄉村地區, 它通常成為創造性設計開發計劃的關鍵論題”。規劃採用雨、汙分流制。雨水方面, 融入“海綿城市”理念, 採用滲、滯、蓄、淨、用、排等措施, 保證村莊雨水合理排放同時, 並加以利用。生活汙水方面, 諮詢專業廠家, 採用“生物—生態”組合模式, 採用“厭氧池—自流充氧接觸氧化渠—人工溼地”等工藝解決村莊的生活汙水問題。

2.4 廁所治理

鄉村廁所治理一直以來都是關注的重點, 規劃中應與專業部門協作, 制定村莊廁所改造方案, 很關鍵的一點是要結合當地氣候條件來改造, 本文所舉的實例懷仁縣地處我國北方地區, 所以結合村莊實際採用:“夏季沖水, 冬季覆灰”的方式, 來改造村莊旱廁, 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這樣, 通過以上結合村莊實際的一些具體做法, 基本可以很好的做到提升鄉村的人居環境。重點階段之二, 村莊產業規劃階段。由於村莊現狀基礎產業條件不同, 因此需要根據村莊因地制宜, 主要挖掘村莊自身特色進行產業的提升, 包括村莊生態環境、特色農產品、現狀產業優勢等方面。下面結合三個產業規劃實例來說明。


鄉村規劃,要提升鄉村人居環境,謀劃鄉村產業發展!


圖1 悟道村總體效果圖


鄉村規劃,要提升鄉村人居環境,謀劃鄉村產業發展!


圖2 馬港村總體效果圖

1) 在悟道村的產業規劃上, 我提出:“秀麗悟道, 旅遊為主導”的發展策略 (見圖1) 。

懷仁縣地處平原地區, 而悟道村選址於清涼山腳下, 擁有獨特的自然資源, 同時, 清涼山上有豐富的古蹟及美麗的傳說:相傳“清涼山是文殊菩薩的第一道場”, 以及關於西遊記的傳說等, 而且村內保存有較好的傳統建築、寺廟等。結合悟道村依託清涼山的良好生態環境, 確定旅遊興村的發展策略, 而且“旅遊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要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 並重點編制村莊旅遊規劃, 有規劃為指導, 招商引資結合企業的助推, 形成村企聯創, 形成第二產業帶動村莊旅遊業的發展。如今的悟道村, 在旅遊發展初具規模的基礎上, 利用電商平臺進行旅遊宣傳和產品銷售, 擴大村莊旅遊影響力的同時, 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和就業。還成功的舉辦了民俗文化節, 進一步提升村莊的旅遊品牌。

2) 在馬港村的產業規劃上, 提出:“生態馬港, 特色農產品”的發展策略 (見圖2) 。近些年馬港村在反季甜瓜種植上可以說初具規模, 在馬港村原有甜瓜種植的基礎上, 以甜瓜為主題, 提出規模化發展道路, 在村域規劃有“甜瓜種植區、採摘園”等。在甜瓜種植上馬港村堅持以農為基, 根植田園, 專注特色農產品, 堅持產、學、研一體化的發展。同時, 利用自身的土壤等優勢條件, 不斷引進和研發適合當地的甜瓜種植技術, 抓住市場規律, 把握市場先機, 做大鄉村甜瓜產業。

3) 在魯溝村的產業規劃上, 提出:“大美魯溝, 田園綜合體”的發展策略 (見圖3) 。


鄉村規劃,要提升鄉村人居環境,謀劃鄉村產業發展!


圖3 魯溝村總體效果圖

在懷仁縣有這樣一句話:“錦繡懷仁, 大美魯溝”。魯溝村在企業家和村支書等的帶領下, 鄉村人居環境提升階段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在產業規劃上, 打造魯溝村的“田園綜合體”。田園綜合體是指:“以田園生產、田園生活、田園生態為核心要素, 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田園社區等多功能於一體, 是一產二產三產的產業融合, 是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複合, 是農業文化旅遊的業態綜合, 是人、地、錢、市場、信息、技術等要素的聚合”, 魯溝村的田園綜合體融“休閒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觀光農業”“農耕公園”為一體, 並制定了具體項目的實施時間表, 分期實施, 有序推進。可以這樣講, 魯溝村正以田園綜合體為引領, 從“環境美”做到了“發展美”, 從“一時美”做到了“長久美”。

結合本項目的規劃, 站在項目之外看項目, 結合我的一些思考, 提出當前村莊規劃的三個個人觀點:

1) 鄉村規劃應因地制宜、確定試點、示範先行。

2) 鄉村規劃應放慢腳步、尊重規律、循序漸進。

3) 鄉村規劃應摸清家底、依託集體、發展振興。

最後, 通過鄉村規劃, 提升鄉村人居環境, 謀劃鄉村產業發展, 但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 仍需要不斷的探索適合村莊規劃的理論和方法。

返鄉的青年、中年、企業家,鄉村歡迎你們回村,父母親等待你們回家。你們回家了,鄉村才有希望!

敬請關注微信 weimeicountry(唯美鄉村)獲取最新幹貨知識。專注三農、鄉建、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田園綜合體與特色小鎮等研究與開發者服務!

從開發到運營,選項目,抓政策,打市場,盯運營;這裡項目扎堆,這裡專家扎堆,這裡方案扎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