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路感慨中國足球發展,發文稱應該用文化武裝頭腦,才是該走的路

董路,何許人,或許不關心熱媒時代個人社交平臺的,想必對其瞭解甚少,一無所知。

但董路此前廣為球迷所熟知,是在前不久結束的俄羅斯世界盃上,因著名脫口秀藝人及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黃西,面對該去不去的中國男足,不無調侃,興之所致,脫口而出:中國男足解散得了,省下的錢用來建足球場,黃此語一出,一時滿屏熱議,雙手投票者甚眾。董路作為同道中人,但現因專職青少年足球發展,想必對黃西未有謀面之交,自然有些氣不打一處來,”義憤填膺“說到:蹭熱,得了!

董路感慨中國足球發展,發文稱應該用文化武裝頭腦,才是該走的路


當然在世界盃期間,作為收入了得的中國男足隊員來說,不僅被同是一家親的臺灣媒體譏諷為”白斬雞“,而且備受球迷口誅筆伐,可謂人在家中坐,話從天上來!所以,董路此言為貶語,對黃西來說,自然面紅耳赤,有些手足無措,無奈權當沒說,自刪關於中國男足的戲謔之語。可董路一言既出,天下皆知,小編也百般搜索,方才得知其專心致志培訓青少年足球的種種困難、艱辛和快樂,這一點當大讚特贊,舉手齊額,禮讚有加,並感謝他默默無聞為中國足球發展所付出的奉獻和努力。

董路感慨中國足球發展,發文稱應該用文化武裝頭腦,才是該走的路


其實,作為中國足球發展的道路來說,不得不提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即20年代初,一代球王李惠堂,據統計,在各項國家級足球比賽,共射進1860個球,並與貝利、斯蒂法諾、貝肯鮑爾、普斯卡什齊名,謂之“世界五大球王”,更有甚之,一度流傳: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應該說那時的中國,內憂外患,國運不濟,列強欺凌,積弱成疾,食不果腹,飯不飽否,但李惠堂心繫祖國,雖未親自在槍林彈雨中為國捨生忘死,但在體育項目足球比賽中,以強烈的愛國責任心,在球場上,叱吒馳騁,盤帶自如,滿場飛奔,精力過人,球技精湛,連連進球,並在國際比賽中,帶領中國隊屢屢戰勝強敵,一洗”東亞病夫“的恥辱稱號。

反觀如今中國男足,雖舉全國之力,舉世關注,但成績卻是江河日下,特別在國際大賽中,遇強不強,遇弱則弱,近20年來,也僅2002年在笑容可掬的米盧帶領下,加之天時地利人和,也即走路踩著屎的運氣,再加之當時的范志毅、郝海東、孫繼海等個性鮮明、身強力壯、球技出眾的一杆子黃金一代球員,確實打出了非我莫屬的氣勢,最終幸運擠進了韓日世界盃,也給中國球迷帶來了難以言表的幸福和快樂。

董路感慨中國足球發展,發文稱應該用文化武裝頭腦,才是該走的路


可惜時至今日的中國男足,隨著經濟發展,以及用金錢打造的中超聯賽的紅紅火火,自然入選國家隊的球員百裡挑一,萬眾矚目,並收入不菲,與如今在法國巴黎聖日爾曼隊踢球的王薔所言中國女足隊員月薪不過幾千元計相比,更是天壤之別。這還不算,雖說中國足協恨鐵不成鋼,但有些急功近利,在高洪波帶隊征戰世界盃預選賽上成績不堪入目(4戰三負一平)的情況下,再次以2000多萬歐元的高薪聘請了名聲非同小可的世界知名教練裡皮,但這不過是飲鳩止渴。且看中國男足近一年來,屢屢在各項熱身寒中大比分輸給捷克、塞爾維亞、哥倫比亞等傳統強隊,並以1球小負卡塔爾隊,與名不見傳的巴林隊、印度隊戰平。特別場上的隊員,幾無新鮮血液,以38歲高齡的鄭智為代表,基本是30歲上下,早過了當打之年,除卻鄭智等少數球員外,其餘隊員乏善可陳,場上絲毫未展現出捨我其誰、昂揚向上、三軍拼命的職業道德和競技體育精神。更有中場球員疑出工不出力,亂踢一氣,漫不經心,從未打出過行雲流水、一氣呵成、賞心悅目的場上比賽。賽後一度有球迷直言,部分國足不是打比賽,而是踢”養生球“。

董路感慨中國足球發展,發文稱應該用文化武裝頭腦,才是該走的路


或許面對中國足球目前之怪狀,董路自然憂心仲仲,於10月19日,有感而發《用文化武裝頭腦,才是中國足球該走的路》,文中提到:中國足球這幾十年的發展不利就是在球員文化建設上吃虧太多,文化是廣泛的,包括對世界的認知、對自己和環境的認知。

董路感慨中國足球發展,發文稱應該用文化武裝頭腦,才是該走的路


董路感慨中國足球發展,發文稱應該用文化武裝頭腦,才是該走的路


總之,中國足球發展到今天,何言足球文化,何言愛國主義,何言職業道德,這都是擺在中國足協面前現實著的課題。也許足球的發展離不開金錢,也離不開良性循環的聯賽環境,但金錢和文化,對於已經輸不起的中國男足來說,孰輕孰重,小編無從考證,不敢妄言,也期待拋磚引玉,明辨是非,覓得真知灼見!大家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