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時代,如何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

人工智能時代,如何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

哪家的孩子不是武林高手?

昨天小編在收拾衣服,我們球球跑過來,說“陪陪媽媽”, 21個月的他就胖胖地坐在了我的腿上,看著我疊衣服,仰著小臉兒,不時對我眯起眼笑起來。這時候的他萌化了。

然而倒退了幾個小時,他吃飯的時候,還故意站起來,特別喜歡把碗和勺子往地上扔;吃飽了會開始把面面往外扔。讓我和球球爸一直地“調教”他。

這麼點兒的孩子,打也不是,繼續慣著也不是,還真是讓我們發了愁。

一會兒天使,一會兒魔鬼。

有媽媽曾說:“當初準備要孩子的時候,原本以為自己已經足夠成熟,也完全準備好了。結果等到真的有了寶寶,才發現之前預設的一切全是徒勞。孩子才是真正的武林高手,一個無影掌劈過來,就打得我們章法全失。”

養育孩子,投資未來

養娃育兒,不管是第一胎還是第n胎,我們一直在探索的路上。

養育孩子,其實是父母的一場自我修行。

教育的終點要落在孩子身上,然而起點卻要從父母這裡開始。

然而不止是養娃,作為父母,哪怕是新手爸媽,孩子還在孃胎的時候,便開始了教育的焦慮。誰都不想讓自己家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記得在航天科技信息集團任職的曾總和我說過,也許我們不捨得在自己身上花錢,可能是因為我們深知自己。但是我們絕對敢在孩子身上砸錢,因為我們覺得那是投資未來,孩子們有無限的可能。

也許有的爸媽們,砸鍋賣鐵,都在拼著一個未來。把最好的教育給孩子,無怨無悔。

人工智能會偷走孩子的未來麼?

那麼,未來是什麼?不可預知。

今年1月14日,創新工場創始人、谷歌前中國區總裁李開復老師在我們的活動現場,曾說:也許18年以後,人類可能會被人工智能給替代了。

這並不危言聳聽。從當阿爾法狗贏了圍棋王子,到前幾天科技會議機器人sophie做主持人,相信大家都看到了科技對人類的挑戰。

劍橋大學研究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一項研究更是引起了廣大父母的瘋狂討論!研究分析了具有哪些行業特徵的從業者更容易被機器人取代,並且得出最終結論:在未來,如果孩子的工作有大量重複性勞動,且無需天賦,經由訓練即可掌握,那麼孩子就很有可能會被機器人取代。

18年以後,那麼我們的孩子呢?那時候球球18歲,面臨著上大學。很多孩子面臨著找工作。

這就意味著,我們從小含辛茹苦培育長大的孩子,高分,學霸,全能學科,可能喪失了優勢。這些所謂的尖子生,可能最後還敵不過機器人。

李開復說,所有程序化、重複性的、僅靠記憶與聯繫方式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可能沒有了價值,幾乎一切能夠讓機器來完成!你還敢讓孩子死記硬背,填鴨子學習,應付各個考試麼?也許機器人比你孩子考得更高分!

人工智能時代,未來需要怎樣的人才,而我們的孩子,又是否能適應日後的社會。作為父母,從現在開始,我們究竟怎麼樣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不被機器人打敗 ?才能讓他們跑贏機器,成為無可替代的精英呢?

教育,我們需要看得很遠。否則,含辛茹苦可能變成功虧一簣。如果我們現在有機會,怎麼樣做到未雨綢繆?

給孩子未來的鑰匙

這個話題,有個媽媽想得很長遠,也很深刻。

作為處在高科技前沿的領導者,她的感受比多數人更強烈。因此,她會非常敏銳的思考如何讓孩子適應未來的世界。

她說:家庭教育特別重要。

想想的確。信息技術的變革速度,早就跑在了教育行業前面。無論中國還是美國,教育體制要想改革,因為牽扯的環節眾多,可能需要一二十年,跟不上科技界的迭代速度。

但是家庭很小,完全可以迅速作出反應。

在硅谷創業節的科技峰會教育論壇上,知名斯坦福教育系教授也說過類似的一句話,“如果人工智能將改變世界,甚至顛覆職場,所有的高分造就的技能都可能被機器直接代替完成,唯一不可替代的是人的綜合素質,例如情商和思考,與人互動的能力。”

她也認同,她說,孩子需要有獲取信息、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獨立閱讀非常重要,無論在紙上閱讀,還是在網上、ipad 、kindle 上面。當下的及時的知識,都可以培養孩子思考,與時代接軌。

孩子需要具備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從前的你,可以選定一個專業、一條道路,一輩子慢慢積累,然後就衣食無憂了。但是現在世界變化越來越快,昨天積累的技能,也許明天整個行業都沒了。十年後的職場什麼樣?孩子適合做什麼職業?你根本無從預料,因為新的產業還沒出現呢!能時代,我們教給孩子什麼?

人工智能時代,如何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

互聯網就像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大腦一樣,信息多的看不過來。所以我們孩子要學的不再是記住知識,而是怎麼找到它們,怎麼問問題,怎麼判辨真偽。

我們的孩子這一代,人均壽命也會增長,一輩子一定會更換職業方向。你能給予他的,是一個開放的、終身學習的心態、健康的身體,這是未來真正有幫助的。

我們要把孩子培養成一棵樹。在這個新的形勢下,要帶給孩子的不是幫他們積累具體的知識,而是要有全方位的技能,就像各個方面都幫他們打開了一扇窗一樣,我們就感覺到對孩子的成長不是那麼焦慮了。

東西教育,孩子的未來是否不同?

很多硅谷的爸媽不想回國就業,擔心孩子回國失去了美國教育的機會。很多人認為美式教育可能更優於中國教育。

如果自己回國,孩子跟著回去。會不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其實東方教育有很多好的東西。首先是對於教育的重視,東方人非常崇尚教育;其次是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比較親近,這在很多西方家庭是沒有的;而且,中式的教育很注重基礎技能的培養。

東方更重視底層技能,而西方更重視上層技能。

一個適應未來的國際化人才,應該是兩層技能都很出色,融會貫通、中西合璧。

國際化一定是趨勢,連中國的企業也在走出去,未來無論是企業,還是科學和藝術產品,都會跨越國界走向世界。

所以,不存在要不要做國際人的問題,而是如何更好的做一個國際人。

家長沒有必要阻擋孩子遠行。但是,我們可以給他們一些積極的引導,讓他們更好的適應不同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