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馬里奧·埃利,那晚,突然想到個特裝逼的慶祝手勢」

起碼,在2017賽季之前,PJ·塔克還是個NBA可有可無的存在,即便沒有球隊報價,重新回到歐洲打球,也不會有太多的人會去關注,這,一如1994年之前的馬里奧·埃利。

“我叫馬里奧·埃利,那晚,突然想到個特裝逼的慶祝手勢”

對塔克來說,在火箭的過去一年是夢幻的,之前關於他所有的瞭解:一個矮壯、經驗技巧全面的防守人,下盤穩固,體重不遜於5號位,常年維持38%上下的外線命中率,同時具備一定的持球能力,但體能堪憂,16-17賽季中被交易到猛龍,寄期望於攜手卡羅爾封鎖詹姆斯,無奈事與願違。實際上在17年休賽期猛龍送上了一份3年4200萬美金的,對於這個級別球員來說的“頂薪續約”,卻毅然決然的接受莫雷和休斯頓火箭的邀請。

逐步取代安德森坐穩首發,酣戰勇士7場,火箭版“死亡五小”下作為中鋒的效果甚至不遜於“追夢”格林,對於球鞋收藏近乎於痴狂的摯愛,而收穫“鞋王”的稱號。大概這就是現實版一夜成名的感覺。

而就在一個月之前,塔克宣佈將會在下賽季重新穿回那件鐘愛的17號球衣,不為別的,曾以火箭署名的另外一塊場地場,有個神奇的17號——馬里奧·埃利,和那晚神奇讓菲尼克斯人絕望的“死亡之吻”。

85年出生的PJ·塔克,孩提時的籃球夢是在北卡羅萊納州羅利成長起來的,當絕大多數的同齡人都在爭相模仿邁克爾·喬丹的後仰跳投以及奧拉朱旺的“夢幻腳步”之時,塔克的教練卻鼓勵他反其道而行之,去琢磨、學習馬里奧·埃利的籃球打法和運動員精神,或者換句話說,在那時候的教練眼裡,塔克就應該成為馬里奧·埃利哪個模樣。

2017年的全明星週末之前,那天訓練結束,太陽新核德文布克走過來跟塔克說:“你那兒也不會去”,卻在一週之後,太陽管理層欣然接受多倫多提出的薩林傑+2個次輪選秀權的報價,這或許就是到目前為止,塔克職業生涯的寫照:流浪,一直不停的流浪。

2006次輪總第35順位被多倫多選中,首個賽季不停的輾轉於替補席與發展聯盟間奔波,到07年春天,猛龍為了簽下盧克·傑克遜,宣佈裁掉塔克,由此,為了“能夠打球”,僅此而已。塔克背起行囊,到土耳其,翻越烏克蘭,踏過希臘,走訪意大利,5年的沉積,讓塔克更清晰的定位自我:天賦這東西,可遇不可求,既然沒有,那就沒有。於是瘋狂的練習腳步,身高不足,體重來湊,在12年的夏天瘋狂增重10KG,皇天不負有心人,2012年的7月24日,菲尼克斯為塔克拍響重返NBA的敲門磚,便有了之後這如夢似幻的一切。

“我叫馬里奧·埃利,那晚,突然想到個特裝逼的慶祝手勢”

而那位馬里奧·埃利先生呢?

儘管在1985年的選秀大會上脫穎而出,也不過第七輪總160順位被密爾沃基選中,指導1990年才成為NBA正式員工。這期間的空窗期,他遠赴他鄉,在愛爾蘭、葡萄牙、阿根廷這些職業體系並不完善的國家討生活,直到1990年費城拋來橄欖枝,才得以重回這籃球殿堂,耀眼的舞臺。

但這並未給埃利的生活帶來質的改變。長達5年的海外生活,使得外界堅信埃利的身上已沒什麼潛力可挖,只是在前三年,就3次更換東家,直到他30歲那年,成為休斯頓火箭陣容中一員,才暫且告別這段無休止的流浪。

那時的火箭眾星雲集,滑翔機、大夢、羅伯特·霍里、卡塞爾,可3、4號位搖擺的埃利更像是被定位成大夢身前的“清道夫”角色,即擋人、卡位、掩護、拉開空間、積極退防。當時,火箭球迷很喜歡這個光著腦袋看起來有些憨憨的大個,紮實、勤奮、穩定、毫無怨言。直到那晚,沒有人會去下注,整個航天鎮會為他而瘋狂。

1995年5月21日,頻臨淘汰的局面對於火箭來說並不陌生,作為衛冕冠軍,整體年齡結構逐漸老化,滑翔機又遭遇長時間的傷病,最後一盤算,西部第六,便意味著整個季後賽沒有主場優勢,首輪就是讓爵士先拿到賽點,次輪再戰太陽,頭兩個客場落敗,回到主場繼續落敗,1:3,懸崖邊緣,依靠經驗,近乎於搏命式的拼下2場,進入“搶七”,一聽起來,便讓人熱血膨脹的詞彙。

比爾·瓦瑞爾,火箭主場的老播音員,再回憶起當時的休斯頓球迷的,心情。當火箭前三場落敗太陽,球迷氣憤又失望,“每個人都認為要輸了”,瓦瑞爾說道,“在搶七開打之前,球迷都在討論爵士的下一個對手是誰”。對照查爾斯·巴克利當時的狂言:“你們應當把高爾夫俱樂部也搬到鳳凰城,因為總決賽將會在這裡舉行。”

攜主場之勢,太陽首節贏了火箭有13分,但德州小強是打不趴下的,下半場異地再戰,第三節不僅抹平分差,甚至一度反超。末節的大多數時間都是來往焦灼,任誰都無法一口氣咬下對手,距離全場比賽結束還有20.4秒,火箭握有最後一攻球權。

湯姆賈諾維奇教練面色淡定的佈置著,按照通常,雙方會磨到最後,太陽穩固於防守,火箭控球不留時間,大不了打加時,這種球本應交給超級明星,滑翔機、大夢一打一尋求壓哨絕殺,另外歷史證明羅伯特·火力與肯尼·史密斯也應成為候選。

但任誰沒想到回來太陽後場會提前夾擊,霍里在中圈線的接應,德雷克斯勒反跑出接應空擋,但眼角一瞄,霍里發現的是站在前場左側遠端底角的馬里奧·埃利,大夢心領神會,一招虛晃的要位,當丹尼·安吉還在猶豫是包夾大夢還是擴出去補防是,超級馬里奧手起刀落,伴隨著中場哨響,為太陽奏響留在菲尼克斯的輓歌。

但埃利的表演並未到此停止。轉身面向太陽替補席,帶有挑釁意味的深情一吻,嘴角微微泛起的笑顏“不好意思,今晚,讓我絕殺了你們”。

“我叫馬里奧·埃利,那晚,突然想到個特裝逼的慶祝手勢”

“當鏡頭撲捉到那一吻的時候,這絕對是最完美的時刻,這是一個跌宕起伏讓人熱血沸騰的系列賽,火箭帶給了我職業生涯裡最好的季後賽比賽,這一投籃完成後馬里奧在總決賽上成為了先發,並在第三戰和第四戰都命中了關鍵三分”,漢娜·斯托姆,ESPN的新聞主播,當時他就在那晚搶七的現場,“那之後我一直在連線的時候成休斯頓為“關鍵之城”,馬里奧·埃利的那一投便是最大的原因”。

根據肯尼·史密斯回憶,當時他們在更衣室稱那次出手為“Kiss My(Behind)”。

直到1995年6月,火箭已經實現橫掃魔術完成衛冕,《紀事報》才用“死亡之吻”(Kiss of death)稱呼那記三分球,而有趣的是,在完成那一投之前,尼古拉斯·凱奇與傑克遜的同名電影剛剛上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