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重慶市地勘局二八地質隊地質礦產勘查院

重慶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地質礦產勘查院在市場競爭中,不斷提高開拓能力;在經濟新常態下,持續增強發展活力。成立7年來,其地質技術人員由3人發展到45人,人氣越來越旺;年產值由934萬多元提高到2015年的5000多萬元,在隊內經濟實體中排名第一;地質成果質量穩步提升,有2項科研成果獲得了國家專利證書。他們提交的地質報告受到專家好評,不僅同行請他們去交流經驗,而且業主稱讚他們服務到家、技術過硬。

一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崛起的小實體,緣何幾年間便能取得如此驕人成績?記者近日到該院進行了採訪。

樹立“大經營”理念

重慶市地勘局208地質隊地質礦產勘查院重視經營之道,時刻關注和研究市場發展形勢和發展趨勢,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市場經營意識,及時調整經營思路。市場發展初期,地勘單位承攬項目靠請客吃飯拉關係,競爭也靠降價,如今市場逐漸規範了,搞經營還來“老一套”就吃不開了。面對新形勢,該院樹立了新的經營理念——“大經營”。所謂“大經營”理念,就是經營思路要寬,要結合“地質產品”向深度、廣度延伸,提高地質成果質量,創建品牌,誠信服務,滿足客戶需求。

在該院承擔的雲南重點岩溶區1∶5萬水文地質調查項目中,投標時,他們精心製作標書,被專家稱好,給人留下好印象;工作時,他們紮實認真,山再高、路再難也絕對不打一個“飛點”,野外驗收穫“優秀”;加強綜合研究,精心編寫報告,經專家評審,成果報告和數據庫建設獲“雙優”。由於重質量、守信用,2016年該院一連成功中標4個環境地質調查項目。

用過硬的技術和優質的服務打開市場大門,最突出的是渝東南一個地熱水勘查項目。這是為旅遊服務的項目,業主規劃地熱水井位布在一個旅遊景點上。該院經過分析認為,該井位地質條件不理想。怎麼辦呢?他們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建議把井位移到地質條件較好的兩個相鄰景點之間——“這樣,既有利於地熱水的開發利用,又可兼顧兩個景點,兩全其美,整個景區發展就活了。”對此,業主非常滿意,欣然採納了他們的合理化建議。為深化服務,他們加強與業主聯繫,還把中間成果資料及時提供給業主。由於他們工作紮實,提供的參數科學、客觀,業主便主動邀請該隊、院領導交換意見,並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

創新管理模式

最近幾年,該院技術人員比例增高,尤其是一線,基本上都是“80後”、“90後”高學歷的年輕人。該院根據年輕技術人員有夢想、重榮譽的特點,因勢利導,不斷創新管理模式。

一位項目負責人深有體會地說,新的管理模式更專業化、規範化了,技術人員雜事少了,更能專心致志搞業務工作了。據瞭解,其承擔的項目特別是市、國家財政項目,管理嚴格,手續複雜,程序多。過去,每個項目都要抽出人來經常與相關部門聯繫、溝通,耗時費力,影響工作效率。後來,該院改進管理,安排專人負責所有項目與有關部門銜接,由分散到集中,由多人變1人,工作效率倍增。在項目費用管理上,從預算到執行,要填寫十幾張表格。為加強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該院聘用一位財務人員專門負責,管理更專業,也更有效。

“所謂人才,就是放對了位置的人。”該院安排工作儘量考慮個人專業特長、性格,充分調動職工尤其是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地質事業發展緊密結合。有什麼技術專長就安排幹什麼技術工作;有技術專長,又有管理才能的,就選拔為相應的項目負責人。“技術有了用武之地,個人滿意,工作也更能做出驕人成績。”該院裡一位研究生對專業對口安排工作很滿意:“學的是地下水,搞的是地下水,工作有平臺,發展有空間。”工作不到兩年,這位研究生便當上了科研項目負責人,而且科研成果屢屢獲獎;負責完成的重慶市巴南區地熱資源勘查報告,採用新方法可有效開發利用地熱資源,得到專家肯定,以高分通過國土資源部評審,為巴南區成功申報“中國溫泉之鄉”提供了科學依據;研發的“地下水中鐵錳超標的二級處理裝置”最近又獲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發揚艱苦奮鬥精神

地質工作,特別是區域地質調查,流動,分散,整天和深山老林打交道,與地下水和岩石對話,生活艱苦,寂寞無聊。然而,該院職工說,乾地質,不能怕苦,地質項目多,吃苦是好事;沒事幹,不吃苦了,反而更難受。他們懷揣這一理念,以艱苦奮鬥為榮,幹出了一番事業,贏得了社會尊重。

該院承擔的渝東南地熱項目,時間緊,任務重,業主經常派人到現場瞭解工程進展情況,且不定時。一次,天剛亮,業主就悄悄來到工地,看工人、技術人員幹得熱火朝天,一片繁忙景象,感慨——“這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值得信賴!”還有一次,剛吃過午飯,業主又來到現場,太陽火辣辣的,酷熱難當。然而,工人、技術人員依然堅守崗位,工作井然有序。這讓業主感嘆——“這支隊伍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吃苦,使該院贏得了社會信任,也使其在市場中站穩了腳跟。

更重要的是,該院通過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提升了地質工作質量。他們承擔的南平、綦江、跳石三幅1∶5萬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有一個鑽孔,設計孔深100米處為堅硬的砂岩,可取出來的是鬆散的泥沙。泥沙是斷層造成的,還是人為所致,一時難以判斷。為確保資料真實,工作人員走出機場,認真觀測周圍地形和出露的地層,還走進農戶,調查訪問。經過艱苦細緻的工作,他們終於查明泥沙是來自附近一個已封填的小煤窯。

他們不僅重視野外地質調查,確保原始資料的真實、準確,而且加強綜合研究,不斷總結、提煉,提升地質成果質量。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其承擔區域地質調查8項,已完成2個1∶5萬區域地質調查項目,共5個圖幅,全部通過專家評審,其中1個圖幅的成果報告、數據庫建設兩項獲“優秀”,1個圖幅的野外驗收、成果報告、數據建設三項獲“優秀”;承擔礦產資源勘查10項,已完成1項地熱水勘查野外驗收,成果報告獲“雙優”。

在科研工作上,該隊營造濃厚氛圍,成果豐碩,建院以來已有5人在全國報刊發表論文15篇、專著1部。這些科研成果的顯著特點是緊密聯繫實際,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其完成的《重慶市渝東南渝東北岩溶地下水富集規律研究》,劃分了典型的富水地塊,提煉了找水標誌,推出了找水方向,經推廣應用取得較好效果。2013年~2015年,該隊實施的酉陽縣龍潭河流域、黔江縣馬喇、秀山縣梅江等岩溶缺水地區地下水供水示範項目,成井率均達100%,成井29口,解決了32500人的飲水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