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界的拼多多?可能你真的沒看懂趣頭條真正的商業價值

趣頭條這家成立不過兩年有餘的公司,近期踏上自己的IPO之旅,因而近段時間,關於趣頭條上市的消息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資訊界的拼多多?可能你真的沒看懂趣頭條真正的商業價值

趣頭條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或許由於關注的多了,亦或者動了誰的奶酪,關於趣頭條的質疑也就與之相隨,事實上沒有一種成功是偶然的,趣頭條快速發展的背後自然有著相應的商業邏輯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深思品味。今天我們不妨來抽絲剝繭,去洞察趣頭條崛起之路以及未來的發展空間。

繞開巨頭包圍圈的“後發制人”:深挖內容市場的“長尾需求”

內容分發平臺作為巨大的流量入口,也成為各路玩家的“兵家必爭之地”。而移動互聯網時代,資訊類APP作為內容的聚合,幫助廣大網友從“大爆炸”的信息當中高效快捷地找到自己需求的信息,充當“快速通道”的價值。

然而不得不說的是,就目前的諮詢平臺而言其實側重點都大同小異,沒有誰有著差異化競爭優勢,各大平臺顯示的內容結果其實都大同小異。但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的口味卻是千人千面的,不同用戶關注的內容也是千差萬別。

各大內容分發平臺既要充當內容的生產者,又要進行內容的分發,這就導致了一窩蜂追熱點的情況發生,一些長尾內容無卻成了亟待挖掘的“處女地”。

事實上,隨著互聯網下半場的打響,很多一二線城市的人口紅利被不斷挖掘殆盡,而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互聯網那個進入深水區,三四線城市以及廣大農村地區的流量資源成為了一片荒地,衍生出了許多沒有被充分滿足資訊內容需求的人群。而這部分人群所處的城市生活節奏較慢,工作時間少、工作壓力小,有更多業餘時間,但他們在娛樂內容方面的需求尚未被滿足。

除此之外,受限於線下客觀娛樂環境,下沉市場人群對線上娛樂內容需求不斷增長。根據騰訊(QQ)調研顯示,2017年,下沉市場用戶人群在線閱讀、在線看視頻、在線聽音樂以及在線遊戲、廣播等方面的需求都高於移動互聯網用戶的整體水平。

由此可見,低線城市在內容分發領域擁有廣闊的拓展空間,趣頭條就是瞄準了這個領域的資訊服務,很好的彌補了這一空白市場,並藉助著微信爆發的紅利開闢出來一片新大陸,滿足了這部分人群的內容獲取需求。

不同圈層都有自己獨特的“圈層文化”,一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人群所需要的內容自然也大有不同,而趣頭條繞開了巨頭們的“封鎖圈”,是典型的悶聲發大財的聰明選擇,為下沉市場受眾提供精準的內容分發服務。從而得以盡享內容平臺渠道下沉所帶來的商業紅利,這也是其能夠快速崛起的關鍵所在。

從留存到拉新的高效化:基於“社群思維”下的用戶可持續化運作

在如今這樣一個流量社會,企業之間競爭的本質其實就是對用戶的競爭、流量的競爭,內容分發平臺自然也不例外,擁有了龐大的流量才可以吸引更多的內容創作者,而有了豐富的內容也可以留住和吸引更多用戶,屬於典型的雙邊網絡。

眾所周知,現如今我們處於一個“過剩”的時代。快速準確地發現喜愛的產品和內容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而社群作為一個天然的“過濾器”,自然會受到大家的喜愛。未來,社群將具有越來越大的重要性。

事實上,其實每個平臺都可以稱之為一個“社群”,如何充分調動社群內部的用戶活力卻是產品經理應該仔細考慮的問題。這包括如何讓用戶選擇留在平臺,如何讓用戶與平臺之間保持著長久的關係等多個方面。

首先是留存,留住用戶一定是靠用戶喜聞樂見的內容,作為為三四線城市量身打造的資訊類平臺,趣頭條上的內容其實也是投其所好,具有較強的用戶體驗和用戶粘性。

從活躍度來看,前面我們也有提到,趣頭條的目標人群生活節奏沒有那麼快,時間比較寬裕,因而有著更多的時間會用在平臺上,閱讀是一方面,包括各彙總評論討論的熱情也比較高漲。

除此之外,趣頭條還採用了獨特的積分運營機制,平臺也自帶邀請好友的功能,這也使得用戶可以基於社交關係鏈推動,以裂變式的傳播方式高效觸達傳統互聯網推廣模式下無法覆蓋的海量用戶群體,不僅大大提升了獲客效率,也有效保證了平臺的活躍度及粘性。

事實上,趣頭條採取的“積分運營機制”其實就是社群理念下的舉措,即通過運營+內容的雙向驅動激發“老用戶帶動新用戶”的活力,激發碎片化的移動互聯網流量自發的形成網狀商業流,從而達到聚合移動流量的目的。

截止2018年8月,趣頭條APP的累計裝機量達1.81億,月活用戶6220萬,在兩年多時間內躍居內容聚合領域第二名,趣頭條用戶留存和活躍度由此可見一斑。

不難看出,趣頭條在社區運營上做到足夠的用心,真正做到從用戶喜好特徵出發引起用戶的參與感和活躍度,這其實也為其它平臺進行用戶社區運營提供了成功的教學案例。

運營和渠道是表,優質內容是裡:緊抓內容命門才是王道

資訊平臺社區運營很重要,但也只是錦上添花,任何內容分發平臺還是要靠內容取勝,只有優質的內容才可以留住用戶,這也是任何時候內容分發平臺都通用的運營邏輯,趣頭條自然也不例外,如果沒有真正優質的內容它也不可能成長到今天這樣一個體量上來。

首先,一定是投其所好,針對性地推出符合下沉市場用戶需求的優質內容,畢竟內容再好,用戶不感興趣也是白搭。

其次,設立嚴格的審核門檻,趣頭條內部有嚴格的內容審核機制,在智能算法推薦的基礎上,還有近600人的人工審核團隊,對平臺所有內容進行層層篩選,過濾高危、低質、重複等不合規內容,致力於傳播正向內容。

從這一點來看趣頭條就與拼多多有著本質區別,雖然都享受到渠道下沉的福利,但在對質量的把控方面卻根本不是一個量級。商品可能還有人會貪圖小便宜,但內容平臺用戶完全可以隨時拋棄,可選擇性太多了。因而平臺內容好不好,用戶數據其實就是最直接的證明,這也是對趣頭條內容質量的一種佐證。

當然了,不可否認的是在趣頭條剛出現時確實有過內容質量方面的問題,畢竟一家創業公司在誕生時哪會有足夠的內容獲取資源,但既然是創業公司,而且還是發展初期,因此也是值得包容的,所幸的是,趣頭條也是及時加以改正,沒有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

如今的趣頭條通過PGC模式,獲得海量的原創內容,日均發稿量數十萬篇。目前已與國內超過200家專業媒體機構達成合作,有超23萬家自媒體入駐趣頭條自媒體平臺,為優質內容創建提供了良好的生態土壤,自然不會再為內容擔憂。

不過就目前而言,還會有人拿早期趣頭條內容質量差的問題出來說事,這其實是有失偏薄得,並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自趣頭條上線以來,趣頭條的累計運營現金流為正。這一方面意味著在平臺急需獲客的初創期,趣頭條也並沒有採用燒錢模式,而是完全憑自身的能力來獲得市場認可另一方面,不需要大量燒錢,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資源用在內容質量技術研發上,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對行業影響越來越深的今天,趣頭條可以有足夠的精力去完善自身護城河。

根據波特五力模型,我們可以對趣頭條護城河以及未來的發展空間有更清楚的認識。

從供應商和購買者討價還價能力來看,對於內容分發平臺其實就是對用戶和創作者的聯繫,趣頭條致力於解決在供需兩端的需求,就目前來看錶現出色,兩端都可以獲得良好的體驗,因而得以不斷髮展壯大。

從替代品來看,短期來看,無論是趣頭條還有企鵝號、UC號、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其它內容分發平臺,其實具體的內容分發形式還都很類似,目前還沒有可以取代當前內容資訊平臺的模式出現。

從潛在進入者威脅以及同行業競爭來看,這一點可能是趣頭條今後可能面臨的最大挑戰。

目前趣頭條的優勢建立在先發上,繞開了巨頭包圍圈,憑藉高效的運營手段迅速崛起。然而隨著上市在即,趣頭條的關注度進一步上升,這勢必會引起競爭對手的入侵,在一二線城市上演過的廝殺可能會在低線城市再次重演。

雖說趣頭條具備先發優勢,但它在低線城市運營中出彩的地方大家也都會跟風模仿,商業模式並沒有什麼壁壘,而且企業間競爭不只是運營,還有資金、內容生態、分發渠道等綜合實力的打拼,如何構建自己的平臺“護城河”已經成為趣頭條的當務之急。對於我們這些吃瓜群眾而言,沒有人知道趣頭條這個一路走來看似順風順水的“孩子”,到底能不能經受住大風大浪的挑戰,整個內容諮詢江湖未來究竟會朝著怎樣的方向演進?讓我們把答案交給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