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這次讓腎都不夠用了?我們想聊的是這個世界上只有敵人更懂你

今天凌晨,蘋果在一年一度的發佈會上一口氣發佈了三款iPhone,顏色越來越多,價格也越來越貴。

亮點不多,但也不是沒有。

比較有意思的,是iPhone裡新放入的A12仿生芯片。這款芯片是iPhone迄今最智能和強大的芯片,配備了新一代神經網絡引擎,處理速度每秒可執行五萬億次運算。芯片的性能直接決定著手機的體驗,A12仿生直接利用實時機器學習技術,在照片、遊戲、增強現實等許多方面進行了落地的應用。

這一次發佈的Apple Watch Series 4也加入了“全面屏”設計。它的健康功能似乎打動了不少擔憂身體健康的互聯網加班黨,包括:測量心跳及異常提示、摔倒檢測和SOS緊急聯絡以及生成心電圖功能。使用者還可以隨時將手指放上去檢測,看到實時的心電圖和心率,整個過程只需要30秒。已經取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電池續航力為18小時。

手錶已經成為蘋果的固定產品。這不禁讓我們想起另外一個故事——蘋果的老對手微軟。

微軟曾經在2004年就推出過SPOT手錶,比第一代蘋果表的面市早了十年。這款手錶可以通過FM無線電副載波技術接收到新聞以及其它信息。“我們有過不錯的體驗,同時也學到了不少東西,”一位微軟高層說道,“但是我們放棄得過早了,連比爾蓋茨都熱愛這一業餘項目。”蓋茨當時還稱其為“手腕上的電腦”,但是最終這個項目還是在四年後的2008年被砍掉了。

幾年後,蘋果推出了這個產品,且賣得頗為不錯。

電影《教父》中有一句臺詞——Keep your friends close, but your enemies closer——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親近你的朋友,更要“親近”你的敵人。

真正的高手之間,也許隱隱都有一種惺惺相惜,他們的判斷和決策往往很多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縱然競爭激烈,縱然立場不同、利益不同。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往往是敵人更懂你的心。以下:


蓋茨 V.S 喬布斯

很難再找出一對像喬布斯和比爾蓋茨這樣“相愛相殺”的CP,作為夥伴兼對手,他們以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建立了PC行業。

要說不同點,大家想必耳熟能詳,喬布斯是控制狂,偏好系統的封閉及控制,並極其看重設計;蓋茨信仰開放產品,而且並不非常關注優秀的設計。

喬布斯對微軟的終極評價是:沒有品位。蓋茨則笑稱“我願意拿很多東西換取喬布斯的品味”,但他也曾吐槽作為一個人,喬布斯有一些古怪的缺陷。

這一切,都並不妨礙我們的論斷,即“他們都是天才式的人物”,一舉一動曾經改變了這個世界;他們是死對頭,也是好朋友,對於互聯網行業的看法也有很多共通之處。蘋果和微軟也先後推出各自的個人電腦、手機、平板電腦,你追我趕。

比如平板電腦的故事。

2010年1月27日,在美國舊金山歐巴布也那藝術中心,召開了蘋果公司的當年新品發佈會,喬布斯在會上推出的一款新產品在隨後的時間裡掀起了IT業的新一輪革命浪潮,它就是如今幾乎人手一個的平板電腦——iPad。iPad以其便攜靈活和強大的操作性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與歡迎。喬布斯多年以前就預想到了iPad的出現,並且申請了專利,直到2010年技術成熟後,才發佈了這件產品。對於iPad的誕生,蓋茨是這麼評價的:“我認為我們需要證明一下,即使喬布斯又一次讓我們措手不及,但我們仍然可以快速做出反應,然後追趕並超越。”

但其實,微軟並非對平板電腦沒有前瞻的想法,蓋茨曾在2002年就提出了平板電腦(Tablet)的構想。從微軟提出的平板電腦概念產品來看,它是一種一款

無須翻蓋、沒有鍵盤、小型便攜但卻功能完整的個人PC。以觸摸屏作為基本的輸入設備。微軟在同一年發佈了XP系統,並且宣佈了Windows進軍平板電腦業的計劃。

但是受當時硬件技術的制約,這個非常前衛時尚的計劃,只獲得了少數幾個硬件廠商象徵性的支持,他們推出幾款產品後便偃旗息鼓,甚至連微軟自己的操作系統也都逐漸放棄了平板電腦支持,這導致整個計劃最終擱淺,微軟沒能全面開啟平板電腦時代。

直到2010年,iPad的出現重新定義了平板電腦的概念和設計思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從而使平板電腦真正成為了一種帶動巨大市場需求的產品。

吃了一虧的微軟終於學會像蘋果一樣等待,等待那個合適的時機出手反攻。

2012年,在Windows8上市後,微軟發佈了第一代Surface Pro平板電腦,雖然比蘋果iPad整整晚了兩年之久,但是Surface Pro可與筆記本電腦相媲美的功能與性能使其迅速佔據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如今Surface Pro已經更新了多代,培養了一大批忠實用戶。

失去了喬布斯的蘋果公司並沒有坐以待斃,同樣看準了平板電腦在性能方面的強大潛力,在2015年9月的新品發佈會上推出了iPad Pro。這款iPad性能是初代iPad的22倍,另配有指紋識別技術,以及觸控筆和專屬鍵盤等附件。

iPad Pro一發布,人們就發現它和微軟的Surface Pro實在是太像了,它們的定位都是生產力工具,都以便攜、性能強大、機身纖薄為賣點,甚至配備了同樣的附件設備,以商務人士為目標用戶。蘋果與微軟的平板電腦之戰打得如火如荼,最終輸贏尚無定論,但是這兩家相愛相殺的公司無疑都是當下平板電腦革命的領導者。

無論果粉和Win粉怎麼互相吐槽,也雖然喬布斯這個天才已經隕落,但我們仍然能感受到蓋茨和喬布斯的惺惺相惜。喬布斯曾說很喜歡與蓋茨合作,覺得蓋茨很聰明,而且很有幽默感。而蓋茨則這麼評價喬布斯:“我很尊敬喬布斯,我們曾經一同工作。即使作為競爭對手,我們依然彼此鞭策。他說的話從來沒有令我不安。”


蘋果這次讓腎都不夠用了?我們想聊的是這個世界上只有敵人更懂你


英特爾 V.S摩托羅拉

正如羅馬帝國的崛起是通過在布匿戰爭中打敗原有的霸主迦太基而完成的,英特爾的崛起則是靠擊敗老牌半導體公司摩托羅拉而實現的。

上個世紀的信息革命成就了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公司英特爾公司,全世界一大半的電腦使用的都是英特爾生產的中央處理器。在三十多年的公司發展史上,能夠稱得上英特爾的對手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摩托羅拉。

如果說英特爾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那麼摩托羅拉絕對是當年的業界大拿,坐擁豐富的資源,早在上世紀的六十年代其技術就已處於絕對領先地位。新手和成名已久的的“老江湖”同時看上了同一塊蛋糕——當時還不發達的高端芯片工業,如計算機處理器就是兩家公司的必爭之地。

在八十年代32位微處理器的較量中,摩托羅拉68020處理器在技術和推出時間上完全佔了英特爾80386處理器的上風,一時風頭無兩。然而這時,英特爾公司從外部得到了強援,不僅有IBM與之合作,並且由於IBM PC兼容機的普及,兼容機廠商全部使用英特爾處理器,使得技術上相對落後的英特爾反而佔了更多的市場份額。僅僅十年,摩托羅拉便被迫徹底退出了微機處理器市場。

萬事皆有因果,少年英雄戰勝大俠的傳說也是有原因的:

在業務上,微機處理器只是摩托羅拉半導體部門的一項業務,可是它對於英特爾來講卻是全部。英特爾是一家非常專注的公司,直到今天,它一直集中精力於個人微機的處理器上。

每一代產品的研發都是集中大量的人力和資金,每一次都是隻能成功不能失敗。這就像一把散線和一股繩,一把散線很容易被一股繩扯斷。

因此,專注的英特爾最終把計算機處理器的業務做得很大很好,而業務多元化的摩托羅拉最後除了在微機處理器上敗給了英特爾,在手機上又碰到了諾基亞,在信號處理器(DSP)上又失利於德州儀器(TI)。


蘋果這次讓腎都不夠用了?我們想聊的是這個世界上只有敵人更懂你


雅虎 V.S 谷歌

截至2018年5月,美國搜索市場份額的佔比是谷歌90.62%,bing 3.22%,雅虎則為2.09%。

而時間回到2000年,佩奇和布林創立的谷歌不過剛剛成立兩年,這一年他們與 Yahoo 簽約,為其提供搜索結果服務。2002年的雅虎似乎就意識到搜索的重要性了,這一年他們買了技術實力不俗的Inktomi(早期的搜索引擎,通過門戶網站和目標站點向全世界半數以上互聯網用戶提供搜索結果),隨後開始自行研發搜索引擎。

2003 年中,雅虎併購了Overture,掌握了關鍵且新穎的商業模式,這個模式可以說是谷歌Adwords的原形。兩個公司終止合作後的兩個月,谷歌上市,其生財工具Adwords因為使用了Overture的專利,還因此協商給了雅虎不少股份當作補償。

2005年,技術評測顯示雅虎的搜索質量不低於谷歌,在那年雅虎還曾稱自己檢索出來的網頁是谷歌的兩倍。

從這一點來看,無論是技術還是商業模式,雅虎其實很早就掌握了搜索技術的先機。Overture這一殺器也掌握在自己手上,然而這一手最終並沒有打出來的好牌,之後卻變成了谷歌賴以為生的主要商業模式。

所以有時候,最早去做和最終勝利並不是決然一一對應的事情——做對的事,任何時機都是好時機。


蘋果這次讓腎都不夠用了?我們想聊的是這個世界上只有敵人更懂你


eBay V.S 亞馬遜

eBay和亞馬遜這兩家著名電商公司,成立時間相隔不到一年,一個以賣舊貨起家,一個以賣書起家,迅速成為美國人民趨之若鶩的購物平臺。

兩家公司都敏銳地認識到,僅僅做好手頭上的業務並非長久之計,為了公司發展著想,它們不約而同轉換了商業模式,形成兩家大型電商平臺。

成功轉型後,eBay和亞馬遜都將信用欺詐看做是亟需解決的問題,假貨橫行、顧客信息洩露,都有可能危害到公司的信譽和發展。eBay的應對之道是從支付手段入手,通過PayPal確認地址信息來防止詐騙的發生,即使是這樣欺詐問題仍然層出不窮,因為eBay作為一個開放的買賣平臺,僅僅控制支付手段並沒有改變ebay模式的根本缺陷,即無法控制買賣雙方的資金流動,因此很難根治網上商業欺詐。

為了解決相同的問題,亞馬遜則用了不同的方法。在亞馬遜開“商店”,所有的交易必須通過亞馬遜完成。亞馬遜會為顧客保守信用卡信息並且負責每一筆交易的順利完成。它還會為每一筆交易買一筆保險,這樣一旦出現了有意的欺詐行為和無意丟失商品,保險公司將支付亞馬遜的損失。

你的對手與你遇到的問題,往往總是相似的。優秀的企業經營者,總是優秀的節奏大師,會預估問題,並執著地尋找更優的解決之道;亞馬遜的後來,進一步告訴我們,更偉大的經營者,會主動重寫企業的收入公式,擴展疆域,這是華麗的冒險,也是最激動人心的旅程。


蘋果這次讓腎都不夠用了?我們想聊的是這個世界上只有敵人更懂你


可口可樂 V.S 百事可樂

這場角逐跨越了時間、距離與文化,以至於人們市場以“可口可樂派”和“百事可樂黨”來尋找族群認同。

1886年,可口可樂誕生,秘方至今未公佈;12年後,百事可樂誕生了。說到底,這兩種糖水還是很相似。

兩者的戰爭打了一百多年,有人發現當你去逛沃爾瑪這樣的大型超市時,能看到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在同時促銷嗎?相信絕大多數人的答案是不。 有人統計發現在連續的52周內,這兩個牌子每隔一週進行促銷,從不同時促銷,也沒有哪一週都不促銷。

此前,這對爭鬥了一個世紀的生死對手同時出鏡,在同一支廣告片中互相吶喊。為了支持美國退伍軍人就業,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決定暫時拋開恩怨,兩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同時出席了“美國企業夥伴”(ACP)組織的公益宣傳活動,並錄製了一則呼籲大家關注退伍老兵職業發展的廣告。

兩家CEO答應出席活動的理由也如出一轍:”如果對方願意出席,那我也出席。“

百事可樂前首席執行官羅傑.恩瑞克曾說:

“兩者的戰爭必須被看作一場沒有硝煙的持久戰。沒有可口可樂的話,百事可樂不太可能成為一個富有創意、行動靈活的競爭者。可口可樂越成功,我們就必須更為敏銳。而在戰壕的對面,我相信可口可樂的人會說,對於可口可樂公司今日的成功,誰的貢獻都沒有百事可樂多。”

競爭對手就像一臺讓你更為優秀的打磨機,可持續競爭的唯一優勢就是來自於不斷超越競爭對手的創新能力。


蘋果這次讓腎都不夠用了?我們想聊的是這個世界上只有敵人更懂你


敵人,就像我們的一面鏡子,完美的敵人就像另外一個自己——正如今年世界盃上,同一晚無緣大力神杯的C羅和梅西。C羅曾經在評價梅西時說到:“我看著他(梅西),不是把他當作一個敵手,而是一個讓我變得更好的人;同樣,我也讓他成為更好的球員。”

角逐能催生偉大的故事,最偉大的角逐則催生最偉大的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