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撒野……


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撒野……


前天在回京的飛機上遇到幾個孩子。飛機快起飛了,還在機艙裡飛跑。空姐制止了幾次才被媽媽拉到座位上。

還有一個家長直接把IPAD或手機丟給孩子,讓孩子自己看動畫片,甚至還不給孩子帶耳機,搞得全機艙的人集體被迫聽小豬佩奇的哼哼聲……

只能說遇到這樣的孩子實在也是沒脾氣,制止孩子吧,碰到稍微好點的家長還會給個面子,控制一下孩子;

碰到個別家長再給你頂回去:“他只是個孩子,你犯得著嗎?”自己還碰一鼻子灰。頂多私下裡默默抱怨幾句怎麼還有這樣的家長。


記得有一次一個5歲左右的女孩在飛機上不停的尖叫,哭鬧,站在座椅上蹦跳,打自己的媽媽,原因就是她的無理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可這位媽媽除了幾句無力的話語,沒有任何有效行動和措施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全程4、5個小時的飛機,這個孩子一直在借題發揮,打媽媽,大哭大叫,以至於一個大爺最後實在忍無可忍,站起來走到這個女孩面前,怒氣衝衝地指著她說:

“你這孩子很沒有家教,非常沒有家教!”


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撒野……


對於這一點,日本家庭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鑑。

我們看到,相對於中國孩子的活潑好動,日本孩子顯得比較老實、沉默。我們很少看到日本孩子在坐公車時來回走動,在餐館吃飯時也不會大聲哭鬧或喧譁。


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撒野……


這跟日本的家庭教育有關。日本家庭教育孩子“內外有別”,指的是對家庭和公共場合要區別對待。在家庭裡,孩子可以完全放開,因為身邊都是父母親人,可以包容、接受孩子的一切。

而公共場合周圍都是“別人”,沒有接受你所有表現的義務。他們最怕給別人添麻煩。因此,必須對自己的言行表現有所收斂和控制,表現出好的一面才不會惹人厭惡。這是日本家長教育孩子公共場合言行的基礎理論。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禮儀之邦,我們怎能輸給鄰國?對於咱們中國人,為提高整體社會文明水平能做的最直接的貢獻,就是在公共場合規範好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有教養的人。

子不教,父之過。如果每個人都能管教好自己的孩子,那就不會再有別人家的孩子撒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