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裡的月光請把夢照亮,誰溫暖他的心房

城里的月光请把梦照亮,谁温暖他的心房

城里的月光请把梦照亮,谁温暖他的心房
城里的月光请把梦照亮,谁温暖他的心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中秋,你已回到久別的家

還是在異鄉的燈火中守望?

01 中秋,一根連接母體的臍帶

這是闔家團圓、圍爐而坐的時刻,南京的桂花鴨、老北京的提漿月餅、上海的桂花酒、四川的麻餅蜜餞、陝西的團圓饃,美食會讓人瞬間找到一根連接母體的臍帶。

城里的月光请把梦照亮,谁温暖他的心房

這是良辰美景的歡會,在南京登望月樓、玩月橋,追溯千古風流;在山東拜“青苗社”,上墳祭祖,宴請鄉鄰;在陝西泛舟登崖,攜伴相遊。有花有月有樓臺,燃燈拜月都寄託著美好夙願。

民間的月亮,並不純然是信仰,更是一種期待。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是一個來南粵大地打拼的“新廣東人”,可以怎麼過中秋呢?

城里的月光请把梦照亮,谁温暖他的心房

02 廣府中秋,其樂無窮

在傳統習俗深厚的廣東,除了口齒留香的蓮蓉月餅,廣東媽媽們會捧出很多寓意深長、飽含祝福的“好意頭”美食。

象徵母子團圓的芋頭、與保“佑”同音的紅肉柚子、“對月啜螺肉,越啜眼越明”的炒螺、寓意讓孩子聰明伶利的菱角……。

滿月已圓,舉杯邀人,還不趕緊一嘗這流淌出獨特味道的美食珍饌。

城里的月光请把梦照亮,谁温暖他的心房

“把酒問青天”之後,不妨和小夥伴們一起玩玩儀式感,與中秋來一場火樹銀花的歡聚。扎燈籠、樹中秋、耍祿仔、吃糖雞、放孔明燈、舞火龍、燒塔、拜月,每出嬉戲都是廣府地區當仁不讓的文化符號,浸潤著上百年的喜怒哀樂。

其實早在唐宋,廣州就已是我國第一批商業城市,到了元明時期,廣州港已成為國際著名的貿易港口,號稱“東方第一大港”;到清朝時期,通商港口的十三洋行則富可敵國。

從南北朝開始的笈多王朝商人,到世居千年的穆斯林商賈,再到十三行的“巧克力城”,海上絲綢之路不僅帶給廣東一千多年的巨大財富,更通過海外貿易帶來了人口的流動,增加了文化多元性,塑造了廣東骨子裡的開放、包容。

而從兩晉動亂開始,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大批居住在北方的居民,便通過梅關古道舉家南渡,沿著這條古道來到嶺南避難,並紛紛在嶺南落戶。文首的名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便是出自遷徙到嶺南的張氏後人,唐代名相張九齡。

城里的月光请把梦照亮,谁温暖他的心房

後來,身為中秋明月首席代言人的河北人蘇東坡老師也來到了廣東,並寫下可與“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相輝映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表達對廣東的喜愛;有“大唐詩伯”之稱的江蘇人戴叔倫老師則寫下“少別華陽萬里遊,近南風景不曾秋”的千古名篇。

以廣州為中心,整個嶺南地區的漢文化得到傳播和發展,粵文化和漢文化相互促進、發揚光大。

03 承人之美,“新廣東人”與廣東的交融

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廣東也隨即成為改革開放的首發陣地,為無數外省人、本地人提供了機會。1995年,寧波青年丁磊來到廣州,創辦網易。8年後,他一度成為全國首富。他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在我的心目中,廣東是一片真正的熱土。我在廣州的城中村住過,從零起步,廣東包容我、接納我,給我機會。”

湖南人張小龍,從華中科技大學電信系畢業後來到廣州,一待就是24年。在天河充滿市井味的軟件園區旁,他帶著團隊開發出了“連接一切”的微信,如今用戶已經超過十億人,影響了整個中國乃至世界的互聯網產業。

城里的月光请把梦照亮,谁温暖他的心房

就像東山少爺的那首《廣州仔》裡唱的:“這裡的風光,你我的依歸,常常地為她著迷。” 或許你是從外省來廣東的“新廣東人”,也或許你是生活在廣東的年輕一代廣東人,不管你來自哪裡,你都不會被見外的對待。都能在廣東兼容幷蓄的文化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謀求新的發展。

舊的事物與新的事物不斷碰撞、衝突、交融,又會誕生更多新的事物。時光流逝、歲月疊加,無形中給予我們沉澱。求同存異、兼容幷包,包容和接納會讓獲得比失去更多。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具有世界的眼光和開放的胸襟,方能求真務實、厚德載物。

囊括大典,承人之美,拙見凡人皆不凡。廣東人的中秋,是新一代的“新廣東人”的與老廣東的交融。如果你是外鄉人,拙見將會帶你探尋廣府新生活,與時代一起脈動。

城里的月光请把梦照亮,谁温暖他的心房

明月皎皎,獨在異鄉並非一定是異客。不管身在吾鄉還是吾城,讓我們一起度過這一年中重要的一天。

城里的月光请把梦照亮,谁温暖他的心房

中秋快樂

9月28日 拙見x盧冠廷

【一生所愛 一點理想】

活動火熱購票中

即可輕鬆訂票

拙見與各位不見不散哦

文字:王微行 排版:羅坤

文章觀點獨立,與平臺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