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庫存又來了,似曾相識的模樣該不該出手?

房子庫存又來了,似曾相識的模樣該不該出手?

“大局已定!”,打開媒體軟件,所有的文章幾乎清一色的看跌樓市。這真的是“全民鴕鳥”的時代嗎?如果你捂住眼睛,不去了解真相,什麼事都不會發生的。

如果你不記得過去30年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軌跡可以理解的,但從2014年到2018年這四年房地產市場的變化如果記不住了,那就說不過去了。

樓市的過往,我們不能忘記

你知道,房地產繁榮始於2014年,當時房地產市場環比下跌了12個多月,當地的住房庫存量也很高,這拉開了去庫存的帷幕。

2014年6月,針對高庫存,房地產商資金流動性差,跑路的,資金鍊斷裂的事情時有發生,從非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管控逐漸放鬆。當時,全國普遍實行的政策是“一套房貸款、兩套房限貸、三套房全款”。同年11月,央行再次降息。

房子庫存又來了,似曾相識的模樣該不該出手?

中介、開發商、房地產市場受到了極大“鼓舞”,開始鼓吹張房價上漲。但是,這一次他們打臉了,市場悲觀情緒嚴重,限制銷售和購買的政策並沒有放開,市場應對一系列救市庫存方針表現是不積極的。

2015年3月,房地產市場仍然沒有改善。有些人只是想買套房子。有些人盲目地跟隨大部隊,買了房子,因為“智商不在線”。

2015年5月庫存波動。房價依然持平。

然後,就是大家熟悉的、完全自由化。什麼是“認房認貸”,什麼“限貸限售”,所有的房地產市場的限制都被取消了。只要你想買,沒有錢也可以來,首付也能貸款。

2015年12月,該棚改開始貨幣化。

在這時,住房市場大火。一線城市沒有最高的房價,只有更高的房價;三線城市和四線城市只有意想不到的價格,並非不可能。這場爆火一直燒到2016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一次提出“房子用來住的不是炒的”。2017年3月重啟管控。

庫存再起?沒什麼大不了

2018年9月底,根據數據,監測的100個城市,新商品住宅4.3488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9%。2015個月以來,45個月的時間裡,樓市從開始下跌到絕地反彈。

過去45個月發生的事情必須在每個人的記憶中很清晰。保持觀望的人買不起房,提前進入市場的人可以說得了大獎,高位接盤的人現在努力工作還房貸,低位賣房的人總是後悔賣的早了。

現在庫存有增加了,大概看空房地產市場的人又要歡呼了,房價會再次下降。但是,房價的下跌是一種符合“買房不投機”的預期,是對政策態度的正確解釋。房價真的會下跌嗎?否房價真的會上漲嗎?否房價的走勢是什麼?綜合以往的經驗,我們可以大膽的猜測,那就是:看需要。

這一判斷的依據是確定“房是住的而不是炒的”和“一城一策”的現狀。直截了當地說,房價不可能再大漲,再大漲遲早會出事,但房價也不能大跌,大跌的話開發商就危險了。因此,維持現狀,小幅波動,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大趨勢。

但這個判斷,仍然需要一些補充道。

因為棚改支持的房價,很難按照市場規律繼續下去。東部的衛星城還不錯,至少它有經濟發展的潛力,有一線、二線城市的帶動作用;在西部,純粹由棚戶改造帶動的房價,今後還需要儘快找到出路。幸運的是,這一政策並非一刀切,“商品房消化週期不到15個月的市、縣,應控制貨幣化的安置比例,增加實物安置比例。”

房子庫存又來了,似曾相識的模樣該不該出手?

最後,這種情況下,購房者應該如何發號施令?

對於購買自己的房子,要花多少錢做多少工作,不要追求一步到位,也不要被卡住。畢竟,你比那些在2017年3月擔任高級職位的人幸運得多。

對於住房投資而言,如果三四線城市佈局過大,建議利用目前的 ,改變棚改餘溫,抓住時機,對資產進行再匹配。在未來如果你還想做房地產,考慮兩件事:流動性是否好;資產槓桿如何,可以帶來持久的正現金流。例如,房租至少可以扣除每月的房款,而且房子的銷售不受限制。而等待抄底的人,除非你的信息渠道非常廣大,甚至能掌握一些一般人不能獲知的秘密,否則,你很有可能會掉進坑。靠房地產市場暴富的機會越來越少,放棄幻想是正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