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陽40年|從路邊「閒草「到致富產業,略陽中藥產業用40年實現從零到強~

【編者按】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為講好略陽改革開放故事,今天起,略陽發佈將開設“略陽40年”專欄,聚焦追趕超越目標、奮力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建設“三個略陽”等重大主題,用身邊故事、身邊人物展示家鄉發展鉅變,講述略陽改革開放40年來的精彩故事。

略陽40年|從路邊“閒草“到致富產業,略陽中藥產業用40年實現從零到強~


略陽縣位於秦嶺南麓,陝西省西南部,為秦蜀“咽喉”,戰略地位顯著,有“秦蜀襟帶,故道明珠”的稱謂,但掩蓋不了其“山陡、灘險、山多、地少”的現實。自西漢武帝元鼎六年設縣之後,千百年來數以萬計、十萬計勤勞勇敢的略陽人民在283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倔強地春種秋收、肩扛背駝,卻難以改變食不裹腹、朝不保夕的命運。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的春風吹遍神州,翻山越嶺,來到“地無三分平,路無百尺直”的略陽,在“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策指引下,一批批富民產業應運而生,40年來,略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山更青、水更秀、路變寬、房變闊、民變富。略陽中藥產業就是沐浴著改革的春風,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成為略陽產業富民的“縮影”。


標準化中藥材繁育大棚

改革孵化 略陽中藥產業破土而出

略陽處在我國南北地理分界線,東西氣候的交匯處,地勢高差大,地域生物多樣,種質資源豐富,素有“天然藥庫、生物基因庫,種質資源庫”之稱。略陽藥用植物達1100多種,藥典記載的有479種,其中動物類藥材46種,植物類藥材433種,國家掛牌收購的有170餘種,國家列為重點保護的有12種。產業化發展中藥產業真是獨具優勢,渾然天成。


然而,改革前略陽人民大都被禁錮在貧瘠的土地上進行傳統勞作,艱難度日。雖說略陽人有采食販賣野生中藥材的傳統習慣,也只是貼補家用,量少效微。改革後,走出去又走回來的的人們,驚奇地發現,利用略陽地理優勢、種質優勢,人工產業化發展中藥材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致富門路,紛紛自發進行了嘗試,於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略陽就出現了一批“藥材種植萬元戶”。改革浪潮風起雲湧,略陽將中藥產業列為“穩增長、調結構”,發展農業經濟的的主攻方向,先後作為“接續產業”、“主導產業”和“三大支柱產業之一”持之以恆地抓發展,時至今日,已形成以杜仲、天麻、豬苓、銀杏、柴胡、黃精為骨幹,以白及、石斛、金銀花、山茱萸等十多種藥材為補充的中藥材基地發展格局。改革中,一個嶄新而前景廣闊的“黃金”產業——中藥產業破土而出。


略陽40年|從路邊“閒草“到致富產業,略陽中藥產業用40年實現從零到強~


藥材基地

政府推動 略陽中藥產業茁壯成長

隨著改革的深入,市場經濟的確立,略陽中藥材因質優價廉贏得了市場青睞,略陽黃精、豬苓有效成分含量是《藥典》標準的2倍、杜仲皮、葉有效成分的含量分別達到標準的6.8倍和36倍、銀杏葉有效成分含量達標準的1.25倍。加上國際、國內市場總體持續趨高。縣委、縣政府高瞻遠矚、精準發力、實招頻出,強力助推了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建基地、抓龍頭、樹品牌,逐步形成了鎮有基地、縣有龍頭,一、二、三產並舉,產、學、研一體的現代化中藥產業發展體系。為加大發展力度,政府從頂層設計入手,出臺了數個《關於加大發展中藥產業》的綱領性文件,整合資金、包裝項目,撬動產業發展。為提升知名度,擴大影響力,多方努力,促成“陝西中藥現代化科技示範縣”、“中國名優特經濟林-杜仲之鄉”、“杜仲良種基地”、“全國商品天麻種植基地、全國豬苓、略陽黃精種子生產基地”,紛紛落戶略陽,略陽天麻、略陽杜仲、略陽豬苓成為了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略陽杜仲、略陽黃精也取得了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目前基地面積達70萬畝,杜仲58.6萬畝、佔全國總量的13%,天麻4400畝,佔全國總量的25%,豬苓2800畝,佔全國總量的40%,銀杏4.5萬畝、柴胡5.5萬畝,黃精2萬畝,林麝500餘隻。全縣成立中藥材企業19家、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80餘個,規模以上中藥材加工流通龍頭企業9家,2家通過GMP認證,開發出系列產品30多個,“勝屏風”牌康樂膠囊、“清之”牌柔脈膠囊取得國家批號,9個產品通過QS(SC)認證。2017年全縣中藥產業實現收入4.5億元,農民人均從中藥材中獲得收入1430元。中藥產業真正成為了富民產業、脫貧產業。


略陽40年|從路邊“閒草“到致富產業,略陽中藥產業用40年實現從零到強~


略陽縣食品醫藥工業園

科技支撐 略陽中藥產業走向輝煌

大健康時代已經來臨,中藥依靠毒副作用小的獨特魅力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但中藥產品的市場門檻也水漲船高,“藥材好,藥才好”只是基本要求,“名、優、精、特”才是發展的方向。只有以科技為抓手,走創新發展之路,才能為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多年來,先後與10餘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聘請梁宗鎖、王昌利、張躍進、郭順星、翟文俊等中醫藥知名專家教授科學指導,改進和引進5條中藥材高新技術生產線,建成了佔地120畝略陽縣食品醫藥工業園,並配套建成了集化驗、檢測、研發為一體的中藥材化驗檢測中心。與中科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合作引進天麻“兩菌一果”技術和豬苓半野生栽培技術,使略陽成為全國重要的天麻、豬苓種植基地;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開展“秦仲1—4號”杜仲優良品種繁育,使略陽成為國家杜仲良種基地;與西北瀕危動物研究所合作開展林麝養殖繁育,建立了新的產業發展點。

同時,略陽中藥產業部門和單位,自強不息,利用本地技術力量,開展了天麻雜交育種、天麻蜜環菌選育、白及、石斛組培育苗、白及直播等技術的研究,均取得突破,有效緩解了略陽縣中藥材種質退化、種源緊缺的問題,增強了產業的發展後勁。


略陽40年|從路邊“閒草“到致富產業,略陽中藥產業用40年實現從零到強~


略陽40年|從路邊“閒草“到致富產業,略陽中藥產業用40年實現從零到強~



聯繫電話:0916-2998506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