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地區物流發展情況差異較大 電商配送嚴重不足


我國農村地區物流發展情況差異較大 電商配送嚴重不足


在安徽銅陵義安區老洲鄉農村淘寶店,工作人員在分類快遞包裹。如今,農村淘寶店可讓農民足不出戶買到生活用品、農資產品等。同時通過電商的發展,打通農產品上行渠道,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 過仕寧攝

伴隨著農村網絡覆蓋率的提升,我國農村物流市場規模日益擴大。但由於農村居住分散,交通基礎設施較差,農產品種類分散、規模不大,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生鮮農產品易損耗腐爛等原因,目前“農產品上行”之路依然艱難。專家建議可將便利店、郵政等有效整合利用起來,並建立農村快遞合作社平臺集中收發貨,同時大力發展冷鏈運輸

近日,財政部等3部門發佈《關於開展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作的通知》提出,2018年在全國培育一批能夠發揮典型帶動作用的示範縣,農村電子商務在農村產品上行、帶動貧困戶就業增收、便民服務等方面取得有效進展。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和京東集團此前聯合調查的2018年5月份中國電商物流運行指數顯示,農村電商物流業務全面回升。

專家指出,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發展農村物流,對於打通農產品流通的“最後一公里”,提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帶動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農村物流前景廣闊

伴隨著農村網絡覆蓋率的提升,農村物流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拓展,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農村物流體系建設

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建制村直接通郵率達96%,農村地區收投快件量超過100億件。全國農村實現網絡零售額12448.8億元,同比增長39.1%。截至2017年底,農村網店達到985.6萬家,較2016年增加169.3萬家,同比增長20.7%,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800萬人。

重慶工商大學教授龔英認為,近年來,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農村居民擁有了更強的消費能力,我國農村物流的市場規模也日益擴大。尤其伴隨著農村網絡覆蓋率的提升,網購人群迅速擴大,農村物流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拓展。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城鄉物流體系對於鄉村振興有重要影響。鄉村振興是市場經濟,而市場經濟是交易經濟,農產品附加值的提升、城鄉人員往來交流以及城鄉融合發展,需要靠物流、電子商務等新的媒介和手段來貫通。

“鄉村振興不僅意味著讓農民能吃飽,而且產品要能運出來,銷量要大,才能致富。農產品要實現品牌化走出去。”龔英舉例說,比如重慶秀山的土雞蛋,如果老百姓自己去賣大概是每個1元,但放在網上銷售能賣3元一個,刨去物流和銷售的費用,老百姓的總體收入還是比過去高。

龔英表示,農村電商和農村物流作為推動農村商品流通方式轉型、促進農村消費升級的先導性產業,在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和現代化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國高度重視農村物流體系建設。例如,2017年,商務部等5部門聯合發佈《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計劃(2017—2020年)》,計劃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高效集約、協同共享、融合開放、綠色環保的城鄉高效配送體系。今年1月份,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優化農村快遞資源配置,健全以縣級物流配送中心、鄉鎮配送節點、村級公共服務點為支撐的農村配送網絡。

龔英認為,2018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通農產品上行通道的發展之年。農村物流作為激發鄉村活力、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重要手段,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也將獲得更多發展機遇。

雙向流通有待暢通

目前“工業品下行”做得比較好,但“農產品上行”之路依然艱難

龔英表示,推進農村物流發展對於促進農產品流通,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至關重要。當前,無論是從“工業品下行”還是“農產品上行”來看,農村物流建設都關係著農村居民生活質量以及農村經濟的發展。

多位專家指出,目前“工業品下行”做得比較好,但“農產品上行”之路依然艱難,雙向流通並不暢通。原因在於,與城市相比,農村居住分散,交通基礎設施較差,農產品種類分散、規模不大,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生鮮農產品易損耗腐爛。

“農產品電商基本上都不賺錢,因為單位成本降不下來。”李國祥認為,從目前情況看,農村地區物流發展情況差異較大,有些偏遠地區甚至基本空白,電商配送嚴重不足。“農村物流成本高,完全靠市場基本不太可能,靠政府投入則有個漸進過程,需要合理規劃,不能像城市那樣全面鋪開。”李國祥說。

龔英告訴記者,從調研情況來看,有政府資金扶持的試點地區做得比較好,非試點的地方則有所欠缺。上行的農產品小而散,不足以支撐流通體系,成本比較高。農產品上行的發展情況,要看產品的知名度和量的大小,也看政府的重視程度。比如奉節臍橙,有大型企業參與,量足夠大,形成了品牌效應,受到消費者的廣泛歡迎。

快遞物流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認為,當前農村交通設施不完善、商業模式還不成熟,產品缺乏創新力,有些雖然通過微商的形式銷售,但產品還是傳統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倉儲集貨還沒有做起來。另外,在包裝方面,有些農產品需要冷鏈運輸,但由於成本比較高還做不到,損耗比較大,存在腐爛變質問題。

徐勇表示,目前農村物流許多都是微利甚至虧本,缺乏可持續性,企業沒有利潤很難做強服務。

依託旗下的“左鄰右舍”“生活驛站”連鎖便民店以及“蘿蔔白菜”等電商平臺,浙江馳騁控股有限公司正在加快佈局農村市場。該公司物業中心總監廖慶福坦言,現在對農村物流還處於探索階段,從城市往農村下行比較多。“工業品下鄉,無論有沒有返程貨,我們都是要做的。如果能有農產品上行的話就是錦上添花,這是純利潤,因此我們非常有動力去做,但目前農村適合上行的產品確實很少。”廖慶福告訴記者,農村土地使用率低,農產品形不成一定量,現在是通過農貿集市消耗一部分,肩挑背馱到城市解決一部分,如果能把產量集中起來,可以銷到更大的市場。

讓農村物流“加速跑”

將便利店、郵政等農村自身的“小動脈”有效整合利用起來;建立農村快遞合作社平臺,集中收發貨

農村物流網絡節點不健全、佈局不合理、資源不集約、功能不完善,已成為制約我國物流業健康發展的“短板”和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薄弱環節。讓農民生活更加富裕方便,讓農產品不再“遠在深山無人問”,需要讓農村物流加速“跑起來”。

浙江省江山市近年來抓緊構建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發展網絡節點,積極推行門店全覆蓋,實現了農村物流運營服務無盲點,連續3年農村物流配送額突破5億元。門店實行“1+N”多元化服務模式,即以商貿連鎖經營為主,將配送到戶、科技信息服務、電商服務、供銷合作、農產品經銷、農資配送、繳費充值等集於一身,各門店營業額年均增長22%,日均近點提供服務人次年均增長46%。

浙江省江山市道路運輸管理所所長徐雪雄介紹,通過資源整合建立雙向流通的物流體系,一方面將農民生活和農業生產所需要的生產生活用品源源不斷地配送到各門店,讓農民群眾購物無憂;另一方面利用貨車配送空車返程資源,在基本不增加自身成本的基礎上,收購獼猴桃、高山蔬菜等生鮮產品運回倉儲中心上線發售,年收購資金達220多萬元。

李國祥認為,農村物流要合理規劃,加強相關規劃的銜接。單獨開闢農村物流系統成本太高,業務量小,各家都“吃不飽”。將便利店、郵政等農村自身的“小動脈”有效整合利用起來,完善末端物流網絡,值得研究。

徐勇建議,農村物流可以借鑑荷蘭花農組建合作社的方式,建立農村快遞合作社平臺,集中收發貨,而不是單打獨鬥,這樣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另外就是要實現包裝標準化、產品品牌化,大力發展冷鏈運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