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五大認識誤區要清楚!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五大認識誤區要清楚!

2015年以來,我國農產品市場面臨價格下行壓力,部分種類的農產品價格呈現持續走低的態勢,這直接造成農民家庭經營收入增長面臨困難。

就當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認識誤區提出以下觀點:

第一,農村電子商務不僅僅是簡單的買賣,而是通過電子商務從消費端出發,建立以消費需求為導向的農業產銷體系。第二,農產品與工業品不同,農產品有地域性,因而形成相對稀缺,所以土雞蛋通過電子商務價格反而可以賣得更高,因為需求增加。第三,農產品絕不能秒殺,應該引入拍賣機制。不能把城市工業品的銷售方式簡單照搬到農產品上,農村農業電子商務要接地氣。如果說對於社會消費品領域,在農村基礎設施完善之後,城市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尚可複製的話,涉及農業生產資料的農業生產體系的電子商務則必須要有農業生產經驗的積累,這也是通用電商很難做到極致的地方。

隨著農業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瓶頸和挑戰逐步顯現,農村電商發展存在五大“攔路虎”。

一是農民對電商不瞭解、不會用、用不起。大部分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還不瞭解電子商務,有些即使在交易平臺上開了網店,但由於不懂平臺使用和網絡經營技巧,導致營銷效果不理想,大部分合作社、家庭農場生產規模小,難以滿足平臺需求量大,全年供應的要求。另外,大型交易平臺使用費、市場推廣費用較高,也是很多農業企業止步電商的重要原因。

二是多數電商企業對農業不熟悉。對農產品佈局、經營方式、貨源分佈不清楚,對農資監管、運輸、使用要求不瞭解,對分等定級信息不明白,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其推動農業電商的發展。

三是基礎設施發展滯後。鄉村信用、物流、支付等服務業發育滯後,尤其是農村物流配送體系落後,網點佈局不健全,資源分散制約了農業電商的發展。

四是標準化程度不高。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產品、包裝、配送、驗收、質量等標準體系不健全,使農產品生產銷售過程出現無標可依或有標不依的情況。甚至同一家電商不同批次農產品質量的差異較大,導致農產品質量缺乏公信力,造成了產品銷售的難度和難以保證用戶體驗。

五是質量安全的信任度還不高。全國統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尚未建立,政府部門的質量安全追溯信息未能與電商企業共享,還未採用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的農產品較多,一些電商自建的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統存在較大漏洞,農產品電子商務的質量安全管理責任劃分不清,追責體系尚未建立,質量安全的信任度還不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