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認知:不要把股份看的太重,也不要把股份看的太輕

創業者經常圍繞是否設立激勵股份,而糾結萬分。書官兒也在各行業創業企業中瞭解了很多案例,分享創始人看下!

創業者認知:不要把股份看的太重,也不要把股份看的太輕

股權激勵

1、案例一:把股份看的太重

某項目創始人創立了一個家互聯網公司,已經小有成就(盈利狀態),想要再進一步,卻遇到瓶頸。招聘的人才,看上的留不住,留下的用不了。書官兒建議他分出部分股份,建立激勵股權制度,留存看得上的人才。創始人提出了兩個問題:

(1)公司是我的,為什麼要分股給員工?

(2)幹好了,自然給他股權,為什麼要提前簽訂期權協議?!

第一點:創業者都希望自己的企業更近一步,在人才福利激增的今天,一份有價值的股權,遠遠超過固定的工資和縹緲的獨立創業,是人才看得上的“福利”。同樣,對於創始人,一個有能力的人才持有股權,意味著有了一個不錯的合夥人,對於將企業做大有很多好處。

第二點:口頭表述,遠沒有簽訂期權協議來的實在和真誠。且激勵股權一般情況下都是附帶條件的激勵,如員工需在企業幹滿多少年,或完成特定的目標才予以激勵,當被激勵的人員滿足激勵條件時,即可成為公司的股東,從而享有股東權利。一份未達標的激勵協議,不會影響企業股份,同時也實驗了人才的能力,還給所有員工一個努力的方向,何樂而不為?!

Ps:不要害怕融資,不要害怕分股,馬雲只有7%的股份,也阻擋不了他成為首富。

創業者認知:不要把股份看的太重,也不要把股份看的太輕

員工持股

2、案例二:把股份看的太輕

某項目創始團隊創立了一個軟件開發公司,因為業務斷檔(營銷獲客能力偏弱,微虧),為了留存技術人才,要求員工出資購買企業股權,雖然是非強制,但面上的壓力給了不少。創始人的想法是,創業資金不足,通過分股來進行內部融資。

書官兒建議他不要採用這種方式進行股權融資,原因如下:

(1)企業尚未盈利,處於微虧階段,儘量不要內部股權交易,內部融資容易讓員工感到“企業不行了”,引起恐慌,加快團隊解體;

(2)為了留存人才,可以使用股權激勵,設定企業盈利後,給予人才少量的股權。

Ps:不要把人才想的太傻,用真誠和信譽留住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