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主講老師眼中的雙師課堂:從0到1,我一路熱淚盈眶走過

一位主講老師眼中的雙師課堂:從0到1,我一路熱淚盈眶走過

一位主講老師眼中的雙師課堂:從0到1,我一路熱淚盈眶走過

▲齊衛玲老師

2018暑期雙師課程已經結束,但是內心的澎湃卻還未結束。


2016,從0開始,重新出發

回想青果剛開始踐行雙師課堂的時候是還是在2016年底,那時我們只有兩個人,沒有現在的寫字白板,沒有現在的答題系統


我們用的是最原始的黑板,我們用粉筆寫

。每次上完課滿手、滿身的粉筆末,黑板需要用乾淨的抹布再重新清洗一遍。


那時候我們質疑過雙師課堂的教學模式,也想過是否需要放棄這種模式。


於是,我們在一起討論:


青果要不要給我們校區學生最好的教育——要!

青果要不要給我們校區最好的支持——要!

青果要不要我們學生享受最好的服務——要!

青果要不要我們的學生提升成績——要!

那我們要不要堅持雙師模式,逐漸把它做好,做完善——要!


於是我們堅持在2017年初,又一次會同臨汾校區的學生進行雙師課堂效果試驗!那時我們只有數學這一個科目,我和常老師兩個人各帶一個班,單槍匹馬,雙師課堂就算開始上路了。


但後來發生了小插曲,原計劃一個初三班級校區由讓我來負責,而那時我湊巧剛查出懷孕,並且初期因為胎兒不穩,所以不能高強度安排上課。


那學生怎麼辦?最後只能讓忙碌的常老師放棄了本就不多的陪伴孩子的時間,接下了那屆初三的課程。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我也只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臨汾校區的那群孩子堅持帶到了期中考試。龔老師因為擔心我上課出現萬一,每次上課,他都是全程守候在直播間外面一直陪我到下課。


期中考試結束以後,我們就開始了以常老師為首的首期“一對二”上課模式試驗。現在想想,那也是我們青果雙師課堂迎來的第一批雙師學員。


那時我們講課是沒有完整講義的,都是邊上課,邊製作講義。我們也不知道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怎樣,也不知道他們的接受能力怎麼樣。


一位主講老師眼中的雙師課堂:從0到1,我一路熱淚盈眶走過

▲齊老師生活照


一切都是未知的,一切都是在摸索著,我們只能根據在課堂上捕捉到的學生反饋情況不斷調整我們的課程進度和課時安排。


就這樣,我們邊探索邊上課,並最終正式決定開始2017年的暑期雙師課堂招生工作。


2017,從一而終,風雨同行


2017年暑期雙師課堂招生工作重點主要集中在初一學生群體,主推1元超值課程。記得那時常老師的初一班級學生規模已經達到了170多名,當時根據學生的基礎程度開設了兩個班級。


而我的工作重點主要放在最初那批初二雙師學員和秋季講義的開發上面。也就在那個急需外援的緊要關頭,迎來了我們雙師團隊的第一位助教老師——格盼盼老師。


2017年的那個暑期同2018年一樣,也是經常大雨。常老師經常是早7點進入直播間,緊接著就開始了直播課程。


記得那會初一龍虎班的學生特別厲害,所有的問題老師拋出之後學生都是秒答。


那時候常老師經常穿一件黑色T恤上課,因此還被學生關心問“常哥是不是沒錢買衣服啊?總穿這一件,要不我們一起給他買一件吧!”


當然,還有今天聽來已經非常熟悉,非常經典的數學人生金句“一步行,千里亦能行”,也是從那個時候出現在各個講義和每一節課堂中,並從此開始了常老師的“主場“光輝里程。


一位主講老師眼中的雙師課堂:從0到1,我一路熱淚盈眶走過

雙師課堂就這樣在經歷了2017年略顯平淡的秋季班,並在2018年初的寒假班有了一個小小的突破之後,首次達到了每班次200人的發展規模,同時也是在那時我們的雙師課不只有數學這一門學科,同時還增設了物理和化學,數學學科首次推出分版本教學。


2018,奇蹟之年,感謝有你


老師多了,學科多了,版本多了,就需要我們有更多的直播教室。2018年初我們的直播教室翻了三倍,教師人數也翻了4倍。一切只為了我們今天的暑期課做好最充足的準備。

一位主講老師眼中的雙師課堂:從0到1,我一路熱淚盈眶走過

2018年暑期雙師課堂圓滿結束,這期暑期課程比起以往的任何一期雙師課程,老師課前準備更充分,設備更加先進,答題系統更加完善,而學生數量更是比以前不知多了多少倍,更重要的是我們的輔導老師更加成熟、負責,線上線下主輔團隊搭配更加默契高效。


在如此充沛的準備下,需要的就是我們主講老師的自我展現能力了。說到自我展現,在我之前長達7年的公立校課堂教學中,很少會採用這種高度展現力教學模式,通常學校的教學都是很傳統的以題代練,以題帶講的形式,同時加入一些能夠讓學生髮笑覺得開心的段子,如此這般學生們就已經很滿足了。


一位主講老師眼中的雙師課堂:從0到1,我一路熱淚盈眶走過

▲北京下暴雨的那天,頭髮未乾先上課


而在雙師課堂中,我相信經過努力,我的課堂展現力能更加讓學生感到開心和充實。


記憶最深的一個片段是溫嶺的學生,孩子們平時在課堂中很少會舉手回答問題,於是為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我開始學習溫嶺學生說當地方言,努力與孩子們拉近距離,讓他們對我消除隔閡,進而喜歡我並願意在課堂上積極主動舉手回答問題。


最後,這種調動方式非常有效,就連其他校區的學生也在課堂上模仿溫嶺方言來回答問題,那節課上的的真的是非常豐富非常有趣,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孩子們的積極性真的被調動起來了。


雙師課堂在課後,都會要求學生要用思維導圖的形式,來複習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一位主講老師眼中的雙師課堂:從0到1,我一路熱淚盈眶走過

▲孩子們的創意思維導圖


在初期學生剛剛接觸思維導圖時,他們在內心難免都會牴觸,畫出的思維導圖也是偷工減料,多半隻為“交差”而已。


但我沒有放棄,並一次次通過語言的魅力表揚並且激勵他們,相信他們可以做的更好。


而每節課後都會進行的思維導圖展示環節,增加了孩子們的參與感和pk的競爭刺激感,不斷激勵他們思持續改進思維導圖出品質量。終於,這些我孩子沒有讓我失望,最後都做出了完美的思維導圖。


一位主講老師眼中的雙師課堂:從0到1,我一路熱淚盈眶走過

▲部分雙師老師合影


回頭看來,整個暑期的雙師課程工作強度是很大的,同時也是充實的,快樂的。


每天當我看到孩子們興奮地來到我的課堂,期待地看著我的眼神,我就好像被打了雞血一樣興奮,即使課前覺得再累,再困,這會只要站在屏幕前就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談談你眼裡的主講老師?


文 齊衛玲,青果校長幫整理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