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齊「發聲」,《我們在行動》將產業脫貧落向實處

隨著2022年冬奧會進入倒計時,張家口這座塞外山城愈發受到外界矚目。但誰都沒想到,在這座看似擁有得天獨厚優勢的城市中,“藏匿”著一個貧困程度極高的小鎮——

陽原縣揣骨疃鎮。9月底,記者跟隨《我們在行動》第二季節目組一起抵達這裡,見證大山深處的扶貧故事。

《我們在行動》是東方衛視推出的一檔精準扶貧公益紀實節目。節目邀請演藝界人士和企業家深入貧困地區,發現具有市場潛力的農副產品並制定合理有效的脫貧方案,助力當地脫貧。在《我們在行動》第二季尾聲,一個“辨五穀巧記憶”的環節拉開了一個新的扶貧故事。


線上線下齊“發聲”,《我們在行動》將產業脫貧落向實處

“辨五穀巧記憶”


“萬萬沒想到”

9月底,張家口的清晨已經有了些許涼意,天才剛微亮,攝製組和公益大使陳蓉、林永健、聶遠、王迅、杜國忠一行人便在村委會門口集結,準備前往本次行動的第一站——育新小學。


在育新小學操場上,揣骨疃鎮黨委書記薛源和鎮辦公室副主任李澤強帶著當地的一些村民已等候節目組多時。


線上線下齊“發聲”,《我們在行動》將產業脫貧落向實處

公益大使杜國忠、林永健、聶遠、陳蓉、王迅一行人


薛源的介紹下,公益大使們逐漸對這個小鎮的現狀有了初步的認識:揣骨疃鎮地處首都北京、山西大同、皮都張家口之間,這裡土地貧瘠、土壤鹽鹼化程度高、常年乾旱,只能種植一些玉米、高粱、穀子、黍子之類的耐旱作物。由於產量較低,農民收入自然不高,全鎮41個行政村中,貧困村就有21個,深度貧困村達到3個。

與以往扶貧站點不同的是,等待公益大使們的還有來自帥振孝、肖海文兩位視頻心願委託人的兩個不同的委託:一個關乎老人,一個關於孩子

於是,公益大使們兵分兩路,分別前往帥家梁村和曲長城小學。

林永健、王迅、杜國忠組隊來到帥家梁村,也就是此次產業扶貧的重點村。走訪過後,公益大使們發現村裡大多都是年過六旬的老人,年輕人的數量少之又少。據村書記帥振孝介紹,現在的帥家梁村已經成了一個空心村。村裡沒有年輕人也帶來了諸多不便:擔心留守老人如果出事了都沒人知道、地裡種植的小米沒有年輕人幫忙搶收等。“這次邀請幾位公益大使過來就是想讓你們幫帥家梁村尋找一條產業脫貧之路。”


線上線下齊“發聲”,《我們在行動》將產業脫貧落向實處

“名譽村主任”林永健和“名譽村幹部”王迅、杜國忠及村書記帥振孝


另一邊,陳蓉和聶遠深入的曲長城小學也面臨著相似的困境。當地的年輕父母多迫於生計離開故土外出務工,年幼的孩子留守。六年級的學生劉婭南是一名“學霸”,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她的心願是讀一個好的初中,但家裡條件困難,難以支撐“高昂”的學費。在這所學校裡,被這個問題困擾的,並不只有一個“劉婭南”。

《我們在行動》開播兩季以來,導演組一路輾轉經歷了11站,足跡遍及全國各地。“但陽原縣是讓我們感覺到鄉村消亡最為觸目驚心的一站。陽原縣距離首都北京僅有3小時車程,怎會如此貧困?”對於揣骨疃鎮的貧窮現狀,《我們在行動》節目製片人陳蓉連同公益大使王迅、聶遠、林永健等事先都表示“萬萬沒想到”。

而踏上這片土地的那一刻,所有人的遲疑似乎都有了答案。

進入帥家梁村之後,王迅、杜國忠坐鎮村委會順便開始和當地村民聊天瞭解情況,林永健則和帥振孝開始扛著大笤帚打掃村裡的衛生……“預熱”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


線上線下齊“發聲”,《我們在行動》將產業脫貧落向實處

林永健則和帥振孝扛著大笤帚打掃村裡衛生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產業扶貧是《我們在行動》一直秉承的理念。從幫助陝西省劉卓村贏得了4萬斤的掛麵訂單到幫助雲南省馬鹿寨村村民賣出共計520萬元的沃柑,《我們在行動》第一季組織的六場訂貨或總銷量已經突破1460萬元。在第二季中,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漲。

“‘產業扶貧’可以切實幫助一個村子或者一個縣經濟增長,再加上我們的合作伙伴也恰恰擅長農產品的包裝服務,‘產業扶貧’的路子就這樣被敲定下來。” 在陳蓉看來,《我們在行動》的扶貧工作並不是給村民們一次性的“輸血”,而是通過合理的產業模式持續為村民“造血”,才能真正使貧困地區得以脫貧。


由於地理、氣候等因素,揣骨疃鎮沒有什麼產業可以帶動當地脫貧,導致此次扶貧行動一度陷入困局。最終通過走訪和體驗,公益大使為當地利用適合當地發展的高質量小米作為突破口,幫助當地村民大力發展帥氏黃金小米,打造“原上皇”的全新品牌。“就在開拍的前一天,我們還在糾結最後的脫貧方案”,一位導演組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線上線下齊“發聲”,《我們在行動》將產業脫貧落向實處

公益大使和老鄉們一起割穀子


換句話說,貧困程度較高的地區往往還會面臨沒有合適的農產品得以推廣、銷售的困境。

談及此,陳蓉介紹起《我們在行動》遴選貧困地區的標準,“我們的選擇是比較多樣化的”。

貧困程度上講,一方面,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作為指導單位,會向節目組推薦上海對口援助的各個地區,《我們在行動》都會考慮這些援助的地方,第二季的新疆、雲南都是取材於此;另一方面,秉承將足跡遍及全國需要扶貧攻堅的地方,國家級貧困縣是節目組的一大首選;此外,一些網友通過微博私信等渠道貢獻的線索也是節目組的一大備選。

從當地的現有產業來講,《我們在行動》去到的都是當地已有一些產業但尚存困惑的,或者還有某些產業未被開發挖掘的。“如果當地已經有發展得相對成熟的產業,我認為已經不需要我們的節目介入了。”

現實因素來講,是否適合拍攝、體驗也成為團隊遴選扶貧地區的一個重要標準。“比如現在陽原的小米正好是收割季,如果在冬天,既不是播種季又不是收割季,就無法拍攝到勞動場面。”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時間回溯到2017年,上海廣播電視臺臺長高韻斐給陳蓉佈置了一項艱鉅的任務——製作一檔精準扶貧的節目,並提出“明星零片酬,否則跟觀眾沒法交代”

彼時,陳蓉一度認為這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也只能硬著頭皮帶著團隊開始了艱難的“嘗試”工作。她在自己筆記本上按照不同類別列出藝人名單,繼而由團隊負責打電話一一邀請。用陳蓉自己的話說,“第一期第一站的邀約工作難度十分之大”。


線上線下齊“發聲”,《我們在行動》將產業脫貧落向實處

公益大使陳蓉


真正解決團隊燃眉之急的是陝西籍演員凌瀟肅,考慮到參與節目能夠切實為自己的家鄉貢獻綿薄之力,凌瀟肅率先加入了進來。

恰恰由於凌瀟肅的加入,一方面提振了團隊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讓團隊更加瞄準了本地籍明星這一關鍵點。“隨著節目的播出,扶貧的效果逐漸顯現,越來越多的藝人瞭解到我們的的確確要在村裡生活幾天時間,並非走馬觀花,自然而然就加入進來了。”

作為最後一站的公益大使,林永健、聶遠、王迅均坦言,之所以參與到節目中,都是瞭解到節目切實反映了一些實際的貧困山區的一些民生狀況。帶著妻子、女兒前來體驗生活的聶遠還提議:“如果想要做深刻一些,可以往一個地方扎15天、20天,甚至一個月,那樣展現出來的生動感和真實感會更不一樣。”


線上線下齊“發聲”,《我們在行動》將產業脫貧落向實處

公益大使聶遠


邀請明星嘉賓參與扶貧工作,將電視綜藝與扶貧工作成功“嫁接”,在陳蓉看來,《我們在行動》要做的並非僅僅是銷售,還有傳播

為此,《我們在行動》第二季更加凸顯了“發佈會”的概念

如《我們發佈會》第二季的雲南站之行中,團隊發現當地的合作社大部分都是當地的哈尼族、苗族女性,於是便想到以勞動婦女無論是在怎樣的勞動狀態和生活狀態下,都是愛美、愛生活的。而東方衛視的大本營上海又有一個由各行各業精英女性組成的海派旗袍協會,《我們在行動》便在山裡搭起了T臺,讓兩地的女性一起走起了T臺。


線上線下齊“發聲”,《我們在行動》將產業脫貧落向實處

《我們在行動》在山裡搭起了T臺


最近的海南站,《我們在行動》做了一個千架無人機的秀。當期的企業家從廣州空運千架無人機,並在燈光秀的演出中變幻著各種造型,展示當地的茶和咖啡,幾乎引來整個縣城的人駐足觀看。

“我們所做的發佈會都是值得大家拍攝和轉發的短視頻,讓大家通過短小精悍的短視頻知道我們在做什麼,以及正在宣傳哪個貧困縣的某樣特色農產品,這正是我們加大傳播力度的初衷。”

談及節目在策劃、拍攝、後期過程中,最困難的一環在哪兒,陳蓉談到了“整合社會資源”。在她看來,整個項目推進的過程中,最難的就是社會資源的整合。“作為電視臺,我們沒有渠道去組織全國企業,我們真的希望更多央企、國企以及民營企業能夠和我們取得聯繫,參與我們的線上、線下的平臺售賣。”

“訂貨會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我們得到消息,馬路寨村明年的沃柑已經提前預定出去了。”節目內的產業扶貧可能會有落幕,但節目外的產業扶貧仍在繼續。“扶貧工作只有這樣做,才能真正做到‘授之以漁’。”陳蓉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