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城市交通的變遷 從山高水遠到一步之遙

當達城的街道從土路變成瀝青馬路時,人們出行的交通工具也隨之發生了鉅變,老舊的三輪車早已被迅捷、舒適的小轎車所取代,鐵皮遊輪、綠皮火車也在逐漸退隱,為動車、高鐵、飛機“讓路”。近幾年,時尚的平衡車、節能環保的電動車更是方興未艾。40年前的旅行,人們印象最深的往往是漫長的路途,但今天,數小時內你就能翻山越嶺,抵達目的地。達州即將建成四川東出北上交通樞紐,屆時,達州人民出行將更加方便快捷。

20世紀80、90年代

“屁股都坐痛了”的旅程


達州城市交通的變遷 從山高水遠到一步之遙

看著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車輛,今年50歲的楊先生給記者講起了他兒時的各種交通工具。上世紀80年代,農村的讀書娃每天都要步行去學校,鄉間的土坯公路上,駛過最多的是牛拉車、人力板車,偶爾也有手扶拖拉機和滿載貨物的解放牌大卡車。男孩子最愛這些尾部冒著黑氣,看上去無比笨重的拖拉機和卡車,一見到它們就一窩蜂地湧上去,爬進車廂裡。可小男孩剛想向小夥伴炫耀時,就被會司機趕下來。


達州城市交通的變遷 從山高水遠到一步之遙

楊先生講到,小時候自己常和父親走路進城。那時,自行車還是個人財富的象徵。到了上世紀90年代,達城流行起了三輪車,在街邊揮一揮手,一輛三輪車便會應聲而停。如果同行的人多,乘客就包上一輛,幾輪殺價後上車;如果只有自己一人,乘客便會坐在車裡陪司機等客,有時為了早點出發,乘客還會下車幫司機攬客。

“我10多歲時曾陪父親在河上開過客船,那時從渡市坐到鐵山南只需要花幾角錢,父親在船尾掌舵,我就在船艙收錢。” 楊先生講,到目的地後,父親負責把船拴在岸邊的柱子上,他負責數船上有多少乘客,然後父子倆一起清點進賬。

上世紀90年代後期,楊先生送弟弟去廣州。在火車站,候車的乘客都蹲在地上休息,當聽見“嗚”的一聲,人們幾乎同時站起身向遠方眺望。當綠皮火車“哐哧哐哧”地停下時,一大群人爭先恐後地向車上湧去。見火車就快要開走,擠不進去的楊先生和弟弟只能從車窗爬進去。“我老婆和孩子在站臺上一個勁地叫"小心"。”想起年輕時的趣事,楊先生笑得格外開心,“那次去廣州坐了三天四夜,屁股都坐痛了,下車後好幾天還感到在搖晃。”

21世紀00年代

摩托車轟鳴的達城


達州城市交通的變遷 從山高水遠到一步之遙

進入21世紀的頭十年後,達城的摩托車漸漸多了起來,摩托的轟鳴在城市裡隨處可聞。在那個生產力不算髮達的年代,一輛便宜的兩輪摩托車絕對是出行的最佳選擇。它能帶著你翻山越嶺,也能跑街穿巷,幾乎是每家必備。當時,已經有人用摩托拉客。一時間,摩托車、公交車和出租車成了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軍。這一時期,也是私家車開始大規模走入尋常百姓家的日子,城市的街道一條接著一條鋪設、加寬。

2006年,河市機場復航,許多沒坐過飛機的達州人都會跑到河市去一飽眼福。在當時,只有家庭條件好的人家才會買機票。2000年代末,達城火車站的車次也開始增多,除了普通列車外,還有快車可以供旅客選擇。由於交通工具的進步,達州人的旅行計劃也延展到了更遠的地方。

21世紀10年代

高鐵、高速公路、飛機溝通天南海北

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如今私家車幾乎每家必備。在這一時期,三輪車被依法取締,兩輪摩托車生意冷清,滴滴打車成了新寵,也有一些人率先用上了充滿科技感的平衡車。

達州城市交通的變遷 從山高水遠到一步之遙

普快、快車、特快、動車……達城火車站裡出發的列車越來越多,市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價格承受能力選擇相應的車次。據楊先生的弟弟介紹,現在從廣州到達州的火車只需要20多個小時,飛機更是2個多小時就能落地。據悉,成南達萬高鐵、西渝高鐵將在達州形成十字交叉,進一步鞏固達州交通樞紐的地位,達城人民即將步入高鐵時代。此外,正在修建的百節機場,將成為川東北地區最大的機場,輻射達州、萬州、廣安、安康、漢中、巴中、南充等地近2500萬人口。

去年春節,楊先生的弟弟開車回廣州,從達州高速路口出發,途經滬蓉高速、包茂高速、二廣高速,只用了20多個小時就趕到了廣州。目前,達州已擁有達渝高速、達陝高速、達萬高速、達巴高速、南大梁高速公路5條高速公路,達州繞城高速、達營高速、萬巴高速正抓緊建設,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減小了火車客運的壓力。由於達州已建成四通八達的高速路網,於是在假期,不少家庭更樂意選擇自駕遊,開著自己的轎車帶上全家去旅行。

改革開放40年,達城人民通過交通運輸的變遷,開啟了更豐富的生活。逐漸增多的高速公路、豐富可選的火車種類、多地多班的飛機航線,越來越便捷的交通方式,讓達州人民可以隨時隨地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