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90%的媽媽都會誤入的清潔盲區

隨著氣溫的節節攀升,細菌和病毒也變得活躍,進入了腸道等傳染性疾病的高發季節。那我們如何讓寶寶遠離這些細菌、病毒呢?其實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從源頭上減少接觸,即注意個人衛生,遠離日常的清潔盲區。

當心,90%的媽媽都會誤入的清潔盲區

要點1:清潔奶瓶,選離清潔盲區

奶瓶的清潔也是媽媽們的一項重要工作,尤其是到了炎熱、潮溼的季節,奶瓶的清潔衛生更應該提高重視。奶瓶的清潔,會有怎樣的清潔盲區呢?

● 洗滌盲區

有些媽媽會覺得寶寶的奶瓶,使用溫開水沖洗即可。但是這樣或許不能起到徹底清潔的作用。細心的媽媽不難發現,寶寶有些不常用的奶瓶打開後有股奶臭味,這就是清潔不徹底導致的。溫開水可以清潔掉奶瓶內表面的奶液,但是無法除去奶液中的脂類成分,它們仍會緊緊地附著在奶瓶壁上,隨著時間發酵,不但會汙染新的奶液,還會影響奶瓶使用時間。所以,清洗奶瓶一定要徹底,可以將奶瓶浸入開水煮沸消毒,也可以選擇專用的奶瓶清洗劑,將奶瓶徹底清潔乾淨。

● 清潔細節盲區

奶瓶的清潔,除了清潔瓶身、奶嘴,有時候一些細節部位容易被忽略,比如奶瓶口的螺紋部位。一定要將奶嘴和奶嘴座拆開分別清洗,螺紋縫隙要用細毛刷徹底清潔。正確清洗奶瓶的步驟可參照:倒掉剩餘奶液;奶瓶拆開後在清水中浸泡;用奶瓶清洗劑清潔瓶身內部、外部、瓶口螺紋處;清潔奶嘴、奶嘴座等小部件;最後用流動的清水徹底清洗兩三次並晾乾。

● 消毒盲區

我們都知道要給奶瓶高溫消毒,只是多在奶瓶使用後進行消毒,而會忽略奶瓶使用前的消毒。若消毒後的奶瓶超過1天沒有使用,也可能滋生細菌,為了保證消毒效果,消毒後1天沒使用的奶瓶需要再次消毒,這個環節不可以省略,以免病從口入,影響寶寶健康。

要點2:清潔衣物,遠離清洗盲區

隨著天氣越來越炎熱,寶寶活動多,出汗多,衣服更換更加頻繁。你知道給寶寶洗滌衣物時,存在哪些盲區嗎?

● 水溫盲區

雖然熱水有一定的殺菌作用,但是給寶寶洗衣服,並不是水溫越高越好。水溫過高,反倒無法徹底清潔一些含有蛋白質的汙漬,過高的水溫會讓它們緊緊附著在衣服上,無法祛除,容易讓寶寶感覺不舒服。一般而言,洗衣服適宜的水溫為30℃左右。

● 洗滌用品盲區

給寶寶清洗衣物,首選嬰幼兒專用的洗衣液或洗衣皂。以免成人洗滌劑中含有刺激成分殘留在衣物中,刺激寶寶皮膚。選擇時要看好成分說明,避免選擇含有磷、香精、香料等成分的產品,同時注意洗衣液的pH值要選擇中性的。

● 洗滌劑用量盲區

洗滌劑的量不是使用越多,衣服越乾淨,一般洗滌劑產品會給出使用量的參照標準。洗滌劑使用過量會導致其成分殘留在衣物中,容易導致皮膚敏感的寶寶出現過敏、發癢等不適。

當心,90%的媽媽都會誤入的清潔盲區

說到給寶寶洗手,媽媽們可能會覺得這還不簡單,可是看似簡單的洗手過程,有沒有你會疏忽的方面呢?

● 時間盲區

很多寶寶洗手好似蜻蜓點水,沾水後塗上香皂,簡單揉搓後就會沖水,整個過程不超過10秒。這樣洗手根本起不到應有的清潔作用。

依照醫生的建議,洗手應按照七步法進行:1.雙手用水打溼,塗好香皂,將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搓洗;2.掌心相對,雙手沿指縫相互搓洗;3.用一隻手握住另一隻手的大拇指旋轉搓洗,之後交換進行;4.雙手各手指關節相扣搓洗;5.手心、手背相扣,沿指縫相互搓洗,之後交換進行;6.左手五指併攏,用指尖在右手掌心旋轉搓洗,之後交換進行;7.用一手握住另一隻手手腕部旋轉搓洗,之後交換進行。

每步不少於15秒,整個洗手過程需要近2分鐘完成。

● 操作盲區

有些媽媽帶寶寶在公共場所洗手後,會使用自動烘乾器烘乾小手,這種做法不可取。因為洗手間相對潮溼,烘乾器長期處於潮溼的環境中,內部環境非常適合細菌滋生、存活,為細菌生長提供了溫床。寶寶烘手時,細菌可能會被吹到手上。建議使用乾淨的毛巾或紙巾幫寶寶擦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