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論劍」今天,我們這樣紀念金庸先生

「拾光论剑」今天,我们这样纪念金庸先生

猇亭檢察

拾光書社

「拾光论剑」今天,我们这样纪念金庸先生

今天,我們這樣紀念金庸先生

昨日,武俠小說泰斗金庸逝世,

享年94歲。

無數人哀嘆武俠夢碎,一個時代遠去了。

俠客道義,恩怨情仇,

江湖是什麼樣子沒有人見過,

但我想……

它應該是金庸筆下的那樣。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短短14個字,

卻是幾代人的青春共同記憶。

凡有少年處,皆可讀金庸。

斯人已逝,

再回顧那些年看過的經典作品,

才發現金庸就是我們的全部青春啊……

昨日夜裡,

猇亭區檢察院拾光書社的書友們

輾轉難眠,

用文字緬懷金庸先生,

也紀念我們的武俠夢……

「拾光论剑」今天,我们这样纪念金庸先生「拾光论剑」今天,我们这样纪念金庸先生

劍 仙

翟 永

大漠殘陽沙如雪,長劍歸輎迴天山。

夜臥峰頂觀北斗,百年只是唏噓間。

「拾光论剑」今天,我们这样纪念金庸先生「拾光论剑」今天,我们这样纪念金庸先生

再別江湖父

翟 永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斯人已乘黃鶴去,世上再無煙雨樓。

絕情花毒無藥解,心病還需心藥醫。

妙手回春胡鐵牛,天山雪蓮大還丹。

仙風道骨丘處機,西域止戈鐵木真。

降龍十八至剛掌,縱有龍象難企及。

射鵰英雄已遠逝,唯有白馬嘯西風。

桃花島上桃花仙,俠客島中俠客行。

凌波微步一陽指,北冥逍遙大挪移。

問道武當張三丰,太極神掌世無雙。

七傷拳下無活人,葵花寶典真鬼魅。

七十二洞空明拳,雙手互搏何人敵。

打狗棒法動天下,武穆兵書今何在。

叫花雞自泥中取,英雄何必論出處。

相約十六絕情谷,四目相對有今生。

蛤蟆功自出西域,逆練九陰成傳奇。

東邪西毒中神通,何日華山再論劍。

獨孤求敗留九式,風清揚後令狐沖。

倚天不出誰爭鋒,屠龍寶刀令天下。

百花錯拳擒龍手,九陰九陽易筋經。

靈鷲峰上天山姥,神仙姐姐王語嫣。

光明頂上波斯女,終南山下活死人。

百年奇俠遠行客,山花插滿是歸處。

「拾光论剑」今天,我们这样纪念金庸先生

悄然離去 笑傲江湖

陳志剛

昨日,一位文學巨匠溘然長逝,從此碧霄變江湖,“金庸星”永遠閃爍其間。

「拾光论剑」今天,我们这样纪念金庸先生

金庸老先生去世的消息迅速鋪滿了整個網絡。中午還在和同事打趣“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不想下午就傳來了這一噩耗,以為是謠傳,等來的卻是鋪天蓋地的哀悼。畢竟94高齡,“文人俠客由他去,從此江湖不老仙”

,但一想到金老從此真的“絕跡江湖”卻又始終無法接受,總覺得他應該像張三丰一樣,再活半個世紀,等找到“張無忌”傳承衣缽,再歸隱山林,笑傲江湖。

「拾光论剑」今天,我们这样纪念金庸先生

很榮幸,我的童年和少年有金庸武俠相伴。早在學齡前,電視裡就在循環播放根據金庸小說改編的各種電視劇,那時不懂,只知道江湖上最華麗的招式是“降龍十八掌”,最吸引人的武功是“葵花寶典”,最厲害的門派是“少林”“武當”…後來逐漸看了連環畫和小說原著,“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再加上《越女劍》,15部鴻篇鉅製,一部未落,悉數讀完。

「拾光论剑」今天,我们这样纪念金庸先生

人們常說武俠是成年人的童話,其實是一種誤讀。童話的故事往往很牽強,像白雪公主、灰姑娘,只能騙騙孩子,成年人可能不屑一顧。武俠則不然,明知道是假的,卻執意相信江湖的真實存在,幻想執一柄劍去終南山尋訪神鵰俠侶,去桃花島觀摩落英神劍;與喬峰喝最烈的酒,和郭靖騎最快的馬;偶感風寒我有九陽神功護體,戴頂草帽就是出門闖蕩江湖。那是多麼歡樂的時光!而今日,斯人逝,江湖遠,無人再執筆為我們編織童話,熒屏之上充斥著媚俗和矯情。

「拾光论剑」今天,我们这样纪念金庸先生

很慶幸,金庸武俠也滿足了我對江湖和俠客的所有幻想。金庸老先生曾在接受採訪時說:“俠,是不為自己利益而去幫助別人,犧牲自己的部分越多,就越困難,這個‘俠’字就越大。”

縱觀金庸筆下人物,令狐沖是俠,奉師命下華山,行俠仗義,打抱不平;張無忌是俠,粉碎成昆陰謀,化解六大門派和光明頂的積怨;楊過是俠,拋卻前仇,對抗蒙古大軍;郭靖黃蓉更是俠,召集天下俠客,死守襄陽,是當之無愧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拾光论剑」今天,我们这样纪念金庸先生

俠所在的地方就是江湖。杏花煙雨、尋常巷陌、大漠飛沙、烽火連天,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就有江湖。特別喜歡王家衛《東邪西毒》裡展現的場景,雖然敘事不多,但劇中每一個人物、每一件道具、每一幀畫面都像是從金庸書中跑出來的一樣,不吐一字,盡得風流。其實金庸本人,又何嘗不是俠,一生淡泊明志,大隱於市,用手中的如椽大筆構築幾億人的精神家園,令人深夜有燈,四季有詩。

「拾光论剑」今天,我们这样纪念金庸先生

江湖,是先生筆下的世界,亦是我真實體驗過的生活。耳畔忽然響起了《鐵血丹心》和《難忘的經》,再次將人引入五彩斑斕的金庸世界。或許金庸走後我們應該沉思,大鬧一場,悄然離去之後,我們能留下什麼?江湖不遠,後會有期。

「拾光论剑」今天,我们这样纪念金庸先生

文字 | 翟永 陳志剛

審核 | 鄭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