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中爾甲熒幕首秀《阿拉姜色》成都開啓路演

10月9日,由著名導演松太加執導的電影《阿拉姜色》正式開啟全國路演活動。這部定檔10月26日登陸院線的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承諾、愛情、親情、成長的感人故事。電影路演首站來到了影片最主要的取景地——四川,導演松太加攜製片人廖希、主演容中爾甲和尼瑪頌宋驚喜現身峨影1958電影城和西南民族大學,和觀眾分享了影片臺前幕後的故事。

容中爾甲熒幕首秀《阿拉姜色》成都開啟路演

《阿拉姜色》成都開啟路演首站 首部嘉絨方言長片傳承民族文化

電影《阿拉姜色》與四川這片土地有著很深的淵源,影片主要取景自四川嘉絨地區,而成都作為川藏線的起點,也寓意著《阿拉姜色》全國路演的開端。同時,四川也是電影主演容中爾甲、尼瑪頌宋和製片人廖希的家鄉。此次回到主場,影片也得到了當地觀眾的熱情歡迎,兩場活動更是座無虛席。

容中爾甲熒幕首秀《阿拉姜色》成都開啟路演

《阿拉姜色》圍繞著一個藏族家庭展開,女主人俄瑪在重病之際,為了遵守對前夫的諾言,隻身前往拉薩。遙遠的旅途中,隨著俄瑪現任丈夫和兒子的加入,這個重組家庭的關係也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容中爾甲熒幕首秀《阿拉姜色》成都開啟路演

導演松太加在活動現場表示,《阿拉姜色》是中國第一部以四川嘉絨地區方言拍攝的劇情長片,也是首部以嘉絨為主要取景地的藏語電影。活動現場有不少來自嘉絨地區的觀眾感慨道,“看到聽到電影中熟悉的景色和鄉音時,有種莫名的感動”。也有現場觀眾被影片中與民族文化相關的種種細節所打動:“很多情節讓我想起小時候,但是曾經那些傳統和民族性的東西現在被人慢慢遺忘了。”

容中爾甲熒幕首秀《阿拉姜色》成都開啟路演

主演容中爾甲在現場提到他參演《阿拉姜色》的原因之一,是希望通過影片向世界傳遞嘉絨獨特的文化和歷史:“嘉絨是中國最重要的藏語方言地區之一,但是很多人,包括生活在藏區的藏族人,對這裡都不太瞭解。希望通過這樣一部電影,能讓大家瞭解嘉絨的風俗、文化和信仰,讓更多的人關注到這裡。”

容中爾甲首度跨界表演 笑稱“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演電影”

著名藏族歌手容中爾甲在《阿拉姜色》中首度跨界表演,塑造了其中深情隱忍的丈夫形象。不少觀眾在看過電影后,直言被其精湛自然的表演所感染,表示他對角色的呈現貢獻了許多淚點。

談到為何邀請容中爾甲跨界主演,松太加坦言,最開始容中爾甲只是影片的出品人,投資拍攝了整部電影,後來在寫劇本的時候,他才越來越肯定容中爾甲是主演的最佳人選。

容中爾甲透露說,最初收到表演邀請時內心是拒絕的:“我以前出鏡拍得最多的是歌曲的MV。但是我覺得這個故事如果不搬上大銀幕實在太可惜了,所以才決定來演了。”他解釋道,《阿拉姜色》不僅提供了向世界展現他家鄉嘉絨的機會,同時其中有關愛與責任的主題,也吸引他奉獻出大銀幕的處女秀。“電影裡反映出愛的包容和承諾,這是對我們整個藏族精神的展現,也是全世界共通的主題。”

現場,容中爾甲對於自己的首次觸電也打趣道:“希望大家能夠接受我參演的第一部電影,也許這是最後一次了。”

導演松太加為創作重走川藏線 拍攝風格大膽打破類型常規

《阿拉姜色》源自主演容中爾甲身邊曾發生的一則真實的故事:一對老人在朝聖的路上撿到了一頭小毛驢,在去往拉薩的漫長路途中,老人和毛驢漸漸產生了感情,當他們到達拉薩時,毛驢也長大了,而怎麼把長大的毛驢運回家,就變成了老人的心病。

人與動物在旅途中生髮出的情感,讓松太加的內心產生了很大的觸動,於是他決定和容中爾甲一同將這個故事改編成電影。在寫劇本之前,松太加親自體驗了一次川藏線,隨後在一個月內就完成了劇本。他透露道,影片最初的名字叫做《諾爾吾的362天》,但因為故事風格比較灰暗、壓抑,在容中爾甲的建議下,片名才改成了《阿拉姜色》。

“阿拉姜色”是嘉絨地區的一首祝酒歌名,意為“請您乾了這杯美酒”,製片人廖希解讀說:“這首歌一般在歡聚或者慶典的時候才會演唱,希望這個名字和這首歌曲,能給這部電影帶來一點點希望。”

電影《阿拉姜色》由藏族導演松太加執導,著名電影人廖希監製,藏族歌手容中爾甲和藏族演員尼瑪頌宋主演。影片由小金斯古拉旅遊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出品,北京誠利千代影業有限公司、穹慶影視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將於10月26日與全國觀眾見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