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那些常見的郵票造假手段

第一類:從邊緣上做文章,齒孔造假


盤點那些常見的郵票造假手段


作為郵票玩家,要知道“齒孔”的作用,同樣的郵票如果髮型了不同的齒孔種類,對於收藏者來說要入手這樣一枚郵票時就要當心了。如果郵政同時發行了細齒與粗齒郵、或有齒與無齒郵、再或者同種圖案的郵票與小本票時,因兩種郵票的市場價格差異較大,不法分子就會在齒孔上動腦筋。

常見造假手段為:

1、當無齒郵票價格遠高於有齒郵票時,把真郵票的齒孔剪掉,使其成為無齒郵票。

2、某些有齒孔郵票比無齒孔郵票更貴,就會給無齒票或小本票沒齒孔的打上齒孔。

3、人為“錯齒票”,專門在郵票圖案上打齒孔,或者把雙連票中間原有的齒孔補好,就成為了“漏齒票”。

第二類:票面改造,變造“珍品”

盤點那些常見的郵票造假手段

變造品又稱為改造品,是對真品的再創造,如變齒、變色、加水印等,讓一般郵票可以變成珍稀郵票。這種方法是基於真品郵票的再次加工改造,因此對於愛好收藏珍品的玩家,這類手段需要及時鑑別。

常見造假手段為:

1、假刷色郵票。“變色”、“漏色”是收集變體郵品者收集的主要品種。因為郵票刷色的標準很難用文字精確表述,所以主觀辨別的難度很大,主要是憑藉玩家自己經驗與眼力去甄別。目前常見的手段是使用化學藥品、改變或除去郵票的顏色,人為造成錯色票。

2、造假水印。水印是世界各類重要紙質文件的防偽的重要手段。早期的郵票也大量使用水印紙印製。偽造者採用偷樑換柱的辦法,將無水印郵票揭薄,用帶水印的郵票紙從背面進行裱貼,成為假的水印郵票。

3、假加蓋郵票。大多數情況下,加蓋票屬應急使用,發行量少,使用時間短,往往比原票珍貴。各類“變體”的加蓋票更是一些集郵者爭購獵奇的寵物。加蓋郵票是在郵票上重新加印文字、數字、圖案等。加蓋郵票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容易發生印刷上的差錯,

產生如倒蓋(印)、覆蓋(印)、漏蓋(印)、偏蓋(印)、錯字,、漏字等“變體品”。

假加蓋票是歷來偽造票中數量最多,最難識別的一種。

第三類:材質造假,真假難分

盤點那些常見的郵票造假手段

真假郵票的除了從郵票本身的圖案有所區別外,就連材質上、印版上也有所不同。真郵票用郵政部門定點生產廠家專用的郵票紙,這些“塗料郵票紙”與一般的膠版紙、銅版紙在色澤上有明顯差異。從紙張表面進行仔細觀察,就能辨別真偽。

刷色即郵票印刷產生的票面色彩效果。另外,從印刷工藝上看,目前我國發行的郵票一般都採用雕刻、影雕、影寫三種製版形式進行印製。雕刻版是經過雕刻者在鋼板上的藝術加工刻出原版後製版,採用凹版印刷。其特點是墨色厚實,線條清晰,可以顯出不同的層次

常見造假手段:

1、假紙質的郵票。不同國家、地區,不同的歷史時期的紙張各異。有些國家還專門特製郵票紙,生產銷售均由國家統一控制。因此,偽造郵品(尤其是仿造郵品)極難找到與原票完全一致的紙張。郵票紙質常常是辨認偽造品的重要依據之一。偽造者常用雜誌或書刊上的郵票圖案,人工改變紙質顏色、光潔度,造成與真票相似的郵票。

2、假印版的郵票:現在市場上流行的假票基本上是用膠版仿印雕刻版、影雕套印版或影寫版印出的郵票。

第四類:痕跡造假,郵戳造假


盤點那些常見的郵票造假手段



郵戳上一般標明郵件寄出收到的時間地點,郵政日戳獨具時間管理功能,是郵件傳遞時間和時限的查詢依據。郵戳還具有紀念和宣傳作用,這主要依靠紀念郵戳和風景郵戳來實現。正因為這種記錄時間,記錄特殊意義的作用,這種郵票更有收藏價值,因此郵戳的這些作用被不法分子利用,偽造郵票的紀念價值。

常見造假手段:

1、 偽造假信銷票或假實寄封,製作各種假郵戳蓋在票、封、片上,主要有以下類型:

(1)、用現在的真郵戳蓋過去的郵品,郵戳上的時間、地點均不符。另外,使用私藏作廢的舊郵戳加蓋郵品。

(2)、私刻郵戳,加蓋偽郵品。

(3)、用黑色墨水手工描畫假郵戳。

2、假實寄封:一般有以下幾種作偽手段:

(1)用真票(新票)在信封上加蓋真郵戳。此法能大量變造贗品。

(2)使用假票,在信封上加蓋真郵戳,多以偽造近期實寄封為多。

(3)將信銷真票貼到信封上,在封上補畫其餘的郵戳。這樣,票上部分是真的,封上部分是假的。

(4)將一般實寄封上的郵票揭下,換貼上郵戳位置適當的信銷票,變造成實寄封“珍貴品”。

第五類:次品變上品,修補拼接各顯神通

盤點那些常見的郵票造假手段


修補品是由有缺陷的郵票(如破損、缺齒、揭薄)經加工、修補後得到的較好品相的郵票,是一種偽品。一些中品相郵票,經修補技術高的人修補後,也能變為上品相郵票。修補的目的無非是以次充好,坑騙集郵者。

常見造假手段:

1、修補齒孔:把郵票某一邊的平尺或缺齒重新打孔,修成正常齒孔,這樣當然會比原郵票狹些;對缺齒、圓角的郵票補齒,如粘一小片紙。

2、修補紙張:把揭薄郵票用紙漿填補,成為紙張薄厚均勻的郵票;對有小摺痕郵票燙平或壓平,使之平整如新。

3、修補背膠:把粘損、泛黃或受潮的背膠清洗後重新刷膠。

4、修補裂口:把有小撕裂的郵票用特殊膠水粘合。

5、清除黃斑:把因受潮或保管不當造成紙質泛黃或有鏽斑的郵票用某種液體清洗。

6、拼接郵票:把上下或左右兩個半枚(殘缺)郵票,對口拼接粘合成“完整”的郵票(“普5”20萬常有拼接票)。

7、描畫票面:把票面擦傷或局部退色(變色)的郵票用顏料描畫補缺。

第六類:憑空臆造,從頭到尾都是假的

盤點那些常見的郵票造假手段


臆造票,憑空製造出來的假郵票,這種郵票不可能是郵政部門發行過的,只是一種印刷臆造品是一種純屬虛構的郵票狀紙,並無模仿對象。細分可有臆造票、臆造戳、臆造齒和臆造加蓋等。因為事實上無真品存在,臆造“郵票”的目的不是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多數臆造者是為低價傾銷以謀其利。對臆造票的鑑別並不太難,一般不見之於正式郵票目錄上的都可疑其身份,宜慎重核實。在參展郵集中臆造票不允許出現。

常見造假手段:

1、假郵資封片:國內見到的郵資封片贗品,一般是照相製版用現代化印刷機械大量印刷出來的,圖案上很難找出破綻,須從刷色、印刷質量及紙質等方面辨別。此類印刷的封片數量都比較大。

2、臆造郵票:完全由偽造者隨意製造出來的“郵票”,由於有不同的背景,情況很複雜,較難斷定。

有下例幾種:

(1)國際郵商濫印的各種郵票。

(2)不法分子或團伙臆造的各種郵票。

(3)藝術愛好者繪製的各種郵品。

通過此文盤點,希望各位新玩家應該已經瞭解到了目前常見的郵票造假手段。如果想要不被騙子矇騙,除了不斷了解什麼是偽品,逐步掌握辨偽的方法外,還需要不斷熟悉郵票與封片本身。只有對真品熟悉了,感受到了,才能對假的東西一眼識破。作為郵票愛好者,有條件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多看、多摸真品多請教前輩、多查郵票目錄,也可以多跑郵市。當然,向信得過的郵商購買也可以購買減少偽票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