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光起:創業前的自我評估——你適合創業嗎?

史光起:創業前的自我評估——你適合創業嗎?

對自身的不瞭解,比不了解對手更可怕,做了自己不擅長的事,結果一定差強人意。有這樣一個情況,絕大部分人是並不適合創業的,我認為,適合創業的人至少要具備兩方面的條件。

1、有清晰的創業動機與目的

成熟的創業決定通常是因為發現了一個市場機會,或是對某項事物抱有執著的熱情與信念,而後通過清晰、客觀的考量與判斷,才做出的。這樣的出發點才可能走出正確的路,反之,太多創業者的創業初衷就是不對的,比如,很大一部分人是看新聞中某個屌絲創業成了土豪,看看自己,覺得也不比那個屌絲差多少,熱血上頭,於是就抄傢伙就幹起來了。結果呢?基本都失敗了,其實啊,能成為新聞的成功故事,具有普遍性嗎?人人都能如此,還怎麼能成為新聞呢?

史光起:創業前的自我評估——你適合創業嗎?

還有很多人是被逼的創了業——不是畢業高不成低不就的找不到工作,就是找到工作了又覺著受了委屈,或認為懷才不遇,總之就是不爽,一衝動就自己當老闆了,結果通常也都死的挺慘。還有趕流行,為創業而創業的。現在資本追逐創業黑馬、國家鼓勵創業,很多人是被大環境感染而創業的,覺得創業是件很牛逼、很流行、很容易賺到錢的事,結果,只見賊吃肉,沒見賊捱打,疼得夠嗆,還沒吃著肉。

創業之前,要有相當的覺悟才行,否則,上了路才覺得不好玩,玩不轉,那時已經無法全身而退了。這些覺悟包括要投入的資金,以及後面能追加投入的資金、一年以上不盈利、身無分文還要養一群人、還有所能承擔的最壞結果等。

史光起:創業前的自我評估——你適合創業嗎?

我的微信裡有很多創業者好友,看他們的朋友圈很有意思,多數是創業之初熱情滿滿,激情澎湃的在做推廣運營,但是慢慢的,就銷聲匿跡了,問一下,不是在甩包袱,就是已經迴歸打工陣營了,還有一些人更牛,我好友裡有個做空氣淨化器的創業者,其實我對他的項目很看好,但沒幾個月後,這小子突然開始做社交平臺去了,最近再看他的朋友圈,似乎又開始賣普洱茶了。這樣一個地方挖幾下,什麼時候才能積累出行業經驗與成果呢。這些人都是缺乏明確的創業目的與耐心。

2、把握機會的專業能力

這點最重要,現在中國的市場中,充滿了機會,但問題是,錢是給專業人士賺的,雖然遍地都是錢,但並不是誰都可以低頭去撿的,不夠專業的話,不僅沒賺到錢,還把自己的本錢賠進去了。這時專業能力就很重要,哪怕不那麼專業,至少不能是一個外行,否則失敗的風險極高!

史光起:創業前的自我評估——你適合創業嗎?

看一個前兩年的案例,那時候國內正流行團購,有資本大鱷,也有小本生意,大量公司湧進團購市場,最紅火的時候團購網站過百家,號稱百團大戰。其中有位富二代,也想來淘金,結果帶著過億資金殺入團購市場,但是,不到一年時間,隨著團購市場的週期變化,從一片藍海、到充分競爭、在到過度競爭,然後是行業洗牌、行業整合,最後市場上只剩下了美團、糯米等幾個寡頭了,那位公子的過億投入也都在燒錢競爭中普惠了大眾。

這說明什麼?外行千萬不要看到個機會就想上,當機會與自身能力不相符時,這個機會往往意味著巨大的風險。現在互聯網多賺錢啊,為什麼實力雄厚,善於創新的 “聯想”“華為”沒進來呢?不懂嘛,看著遍地黃金,外行進去可能就成了炮灰了。微軟,那麼牛逼的公司,論資本,論能力,都可以了吧?看著互聯網眼紅,殺進來,結果也賠了很多錢。

史光起:創業前的自我評估——你適合創業嗎?

咱們一般創業者更是如此,別看人家眼紅,沉下心做自己擅長的事,在行業內就有了競爭力,就可以賺行內的錢了,至少可以賺貿然進入的,小白們的錢了。

如果你說沒什麼專業能力,那我建議準備創業的朋友別忙著下海,先給打算進入的行業內的優秀公司去打工,別在意報酬多少,只為學習與積累資源,成為專家。這還不夠,還要看你打工的公司老闆的態度,他抱著你的大腿不讓你走,別的公司想法挖你,這時候差不多了,你可以自立門戶了。

而現在很多創業者正相反——找不到工作,或者打工打不下去了,才選擇的創業,這就像一個還不會走路的孩子,結果跳進水裡,來回避走路,不死等什麼。

這裡我說一下我第一次創業的故事,或者說事故吧:創業的契機是和公司老闆發生了衝突,我看那小子天天不是泡妞就是應付飯局,也沒啥本事。不僅加班沒加班費,還經常拖欠我們工資,我看這樣的人都能做老闆,而且也賺了不少錢,我差啥不行?於是,在一次和老闆吵了一架後就走了,而後開始自立門戶。

史光起:創業前的自我評估——你適合創業嗎?

開了公司才發現,原來撐起一家公司需要應付那麼多表面根本看不到的事物,而且,公司也不像想的那樣,只要花錢招人就能完成業務。那時候啥都不懂,不知道團隊的意義,結果單單是開公司各項紛繁的事物就把我搞的暈頭轉向,根本沒精力放在核心業務上,結果疲於奔命,撐了大半年,公司關張大吉,我又從歸打工陣營。

請大家對號入座,不具備以上兩點基礎素質的,趕緊找地兒修煉,別怪老闆剝削你,沒收你學費就是好的了,要心甘情願的被剝削,但前提是,別混日子,要有清晰的學習與積累目標。

作者簡介:美國Tutti Frutti餐飲連鎖中國區CEO、清華大學EMBA總裁班特聘講師。連續創業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