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爲什麼不能爲民間鑑定!

熱衷於到處請專家鑑寶的人,其實大家心知肚明:他一口咬定東西是真的,別人說什麼都聽不進去,找專家鑑定只是盼著專家應和他。

於是,大量的偽專家應運而生。


專家為什麼不能為民間鑑定!



上海博物館專家許勇翔先生,告訴你文物鑑定的靠譜觀點:

博物館內的崗位很多,包括很多行政人員,他們並不接觸實物文物,非鑑定崗位的人去社會上胡亂鑑定,參與市場行為,這是不妥的。搞文物鑑定的人都很清楚,哪些人是專業,哪些人不是。

藝術品的鑑定人才在藝術博物館產生,比如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這些鑑定人才裡都是有專業的侷限性,醫院裡分心臟科兒科牙科,博物館也一樣。

沒有樣樣懂的人,樣樣懂的,就是不懂。


專家為什麼不能為民間鑑定!



搞文物鑑定是文物系統內部的專業,但是,文物部門裡哪些人是能搞文物鑑定的,是真正懂文物鑑定的,內部是清清楚楚的。

並不是說:你在文物部門待過,跑到社會上就能做文物鑑定。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誤區,就是認為只要你是從上海博物館出來的、從故宮博物院出來的,就懂所有文物,就能鑑定文物,這兩者之間實際上不是畫等號的。


專家為什麼不能為民間鑑定!



另外,也不是所有博物館出來的人都懂文物鑑定。

中國的博物館,實際上只有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天津藝術博物館、瀋陽故宮博物院可以算藝術博物館,其他省市的很多是地誌類博物館,講的都是以地方歷史為主的博物館。

地誌類博物館的專業力量,就是搞考古;藝術鑑定是藝術博物館的強項,我們有一些同志,迎合了市場,專門在社會上拼命地做鑑定,這無非是咱們現在說的一切為了錢嘛。

你搞文物研究的就搞文物研究,你搞實物鑑定的就搞實物鑑定,這是兩回事,完全不一樣的。就如醫學院的教授,不能到醫院開刀一樣, 所以這東西就是這麼出的毛病。


專家為什麼不能為民間鑑定!


10月2日的推文中,有一個觀點:國家文博系統內的專家,不應面向社會做商業鑑定。引起了藏友們的疑惑,專家不應該為人民服務嗎?

專家為什麼不能為民間鑑定!


專家為什麼不能為民間鑑定!


我們請前蘇富比專家龔繼遂先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要分清一個概念:鑑定與估價,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

文物鑑定,考察的是文物的歷史價值、文化內涵乃至於真偽,傳統方法主要是目鑑和考據。

現在高仿作假越來越發達,文物鑑定往往要加上一些新的項目,比如字畫交易非常講究“傳承出處”,也就是以前的收藏、展覽、出版、交易的歷史記錄。

器物類還採用科學檢測,比如瓷器的熱釋光、木器的碳-14檢測,以及青銅的金相學檢測和自然鏽蝕檢測等等。

文物類藝術品評估,評估的是供求關係中的市場價格。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文物政策的變化、交易地點的變動,文物類藝術品的估值是不一樣的。


專家為什麼不能為民間鑑定!



文物鑑定和文物評估,完全是兩個不同的領域,硬把兩個過程捏合在一起,就相當於地質學家去給鑽石定價,營養學家去制定食品價格,完全是對不相干領域的跨界干擾。

一位專家,鑑定和評估都很在行,理論上可能,實踐上很難兼顧。

從法律法規上來講,博物館從業人員不應從事文物買賣和交易,那也就無法積累交易買賣的信息和市場經驗。

博物館從業人員如果介入文物的市場價值判定,不僅是違規,甚至是違法的。

比如,文物鑑定專家給“金縷玉衣”評估24億元,這就有問題了。當文物作為銀行貸款的抵押品,首先應該能夠合法套現。金縷玉衣不具有合法交易的可能性,文物政策不允許它套現,所以它就沒有市場價格。就連評估專家也無從做出市場價格評估。

博物館收藏的是:不能流通的文物,談及價值指的都是它的“保險價格”。


專家為什麼不能為民間鑑定!



國外的藝術品價格評估,外界普遍認可的是:專業資歷和行業聲譽。

在美國,拍賣行可以做價格評估,因為它是商業機構。

藝術品經紀人協會的成員,也可以做價格評估。

專業評估人員也可以不屬於任何機構,但是要有合格的從業經歷,還要有專業個案的積累。當然,在開始時要有權威人士的推薦。


專家為什麼不能為民間鑑定!



按照美國政府的規定,如果文物用於免稅捐贈,專業評估人在向美國國稅局呈交報告時,除附有從業簡歷之外,還要做一個專業聲明,包括兩點:

1、評估人與被評估的物品,沒有買賣關係和產權關係;

2、評估人的收費標準是按照服務小時或評估件數收取,而不是按評估標的物的價格比例收取。

這是明確遵循了避免關聯交易及利益衝突的商業道德。

當一個人的職業操守受到質疑,一般來說你會喪失從業資格。

美國社會是契約社會,聲譽會跟著你一輩子。當你擾亂了金融秩序,那就不再是單純的職業道德過失了,你將負有連帶的刑事責任。


專家為什麼不能為民間鑑定!



在商業實踐中,陶瓷的熱釋光檢測結果,是拍品上拍的重要依據,以前有幾家專業機構都能提供服務,現在蘇富比和佳士得等拍賣行只接受牛津大學的鑑定報告,關鍵不是技術水平,而是對職業操守和職業信譽的信任。

國外拍賣行業的所謂“保真條款”,也是大陸業界普遍缺失的。

通常佳士得和蘇富比兩大拍賣行在瓷器拍賣中,對用黑體字標示的年代和款識,都有5年保真條例。

如果兩位以上專家質疑,拍賣行會全額退款。在以往的實際交易中,也確實發生過退款的個案。

文物行業的規範化,最主要是行業自律。文物行業的自律又與社會整體的經濟發展程度,行業外部制度建設等社會文化綜合因素息息相關。


專家為什麼不能為民間鑑定!




(溫馨說明: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見諒!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佈文章,敬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