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養」已成挑戰 養老金運營效率亟待提高

日前,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我國養老形勢充滿挑戰。根據融360《維度》針對養老數據的最新調查,目前,從養老資金來源看,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約有四成依靠養老退休金,另有四成老年人依靠再就業,僅有兩成老年人依賴子女贍養。如此來看,“老有所依,老有所養”這一美好願景,似乎成為了比較棘手的難題。從國際比較看,中國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老齡化挑戰格外嚴峻;經濟和人口狀況的深刻變化,使中國進入了“未富先老、漸富快老”的新階段。

“老有所養”已成挑戰 養老金運營效率亟待提高

“老有所養”已成挑戰

究竟多少錢才夠養老?調查發現,不同地區、不同收入、不同年齡的人群對此意見不一。收入越高、年齡越小、居住城市越接近一線的人群,普遍認為需要更多的錢才足夠養老。從地域分佈看,生活在縣城農村的人群,普遍認為50萬元左右就足夠養老;二三線城市人群大多認為需要100萬元左右;而北上廣人群則表示至少需要500萬元以上。

融360分析師舉例表示,如果人們打算60歲退休,至少按照80歲死亡來準備養老金,也就是說需要準備20年。“1991年北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為2877元,按這一年水平計算,只要準備57540元就夠養老了。而2017年,北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已經漲到101599元,按這一年水平計算,要準備203萬元才夠養老,已經是20多年前的35.3倍。如此來看,即便按照200萬元計算,每月工資一萬元,不吃不喝也要準備將近17年。但目前調查數據顯示,還沒為養老作準備的人群接近六成,佔比高達58.42%,已準備百萬元以上的人群僅佔3.72%。”由此來看,“老有所養”已成挑戰。

“老有所養”已成挑戰 養老金運營效率亟待提高

養老體制需完善

“從個人層面來說,養老金是個人未來的儲蓄,或者是為未來的生活保障進行的投資。”富國基金總經理陳戈向《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目前,支撐我國養老金產業發展的第一支柱是國家強制的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是部分效益比較好的企業為員工繳納的補充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是個人的儲蓄養老。事實上,隨著三大支柱逐漸發展完善,居民實現“老有所養”基本是沒問題的。

不過,目前我國在養老體制方面確實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比如,退休年齡過輕,老齡化程度較高,甚至到目前為止,還未完全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等等。”人社部社會保險研究所特邀研究員鮑淡表示,“我國70歲以上老年人基本沒有其他養老保險制度性收益,只有基本保險收益,需要完全依賴政府;中年齡段的人群也較為依賴國家;年輕人往往又缺乏養老意識,對未來養老問題沒有完整的計劃,這對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設和完善多為不利。”為此,鮑淡如認為,在實現我國養老金統籌,保障養老穩定的前提下,我國養老金將迎來巨量投資需求。中金公司王慧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對比國外歐美髮達國家,我國養老基金不夠充裕,養老金佔GDP的規模太低,補充養老刻不容緩。解決養老問題的優選之策在於有效的投資運營,藉助資本市場力量提高養老金的運營效率。”王慧進一步表示,養老基金也需做好資產配置。對於個人來說,資產配置取決於年齡、財富的累積,以及投資經驗;對於國家來說,我國目前處於養老金制度以及養老金資產配置的改革過程中,養老金作為養老保障,需要運用市場化投資方式,在引入專業人才,主動與投資管理機構進行合作,並重視個人投資決策的基礎上,嚴格的監管也尤為重要。

此外,陳戈認為,養老金投資需要強調紀律性。“我國養老基金髮展才剛剛起步,不提倡在過高風險的前提下去追求高收益,風險和收益需相互平衡;同時,在養老基金中,公募基金風格穩定,有較高辨識度。在投資中,應重點投資具有穩定性的行業。”此外,陳戈進一步強調,養老基金投資標的基本面要紮實,需經得起時間考驗,這是獲得長期較高收益的保證。

記者 李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