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時代變了,一個偶像選秀竟然能讓毛不易拿冠軍?!

《明日之子》總決賽有一幕非常搞笑。

最後一輪是毛不易和馬伯騫PK,唱歌前,每個人都要做個小演講。毛不易張口就用他慣用的憋著壞笑的表情說:“時代真是變了,時代不同了,長成(我)這樣也可以上臺,上偶像類的選秀節目。”

真是時代變了,一個偶像選秀竟然能讓毛不易拿冠軍?!

臺下的楊冪和華晨宇被逗得捂臉偷樂。

真是時代變了,一個偶像選秀竟然能讓毛不易拿冠軍?!
真是時代變了,一個偶像選秀竟然能讓毛不易拿冠軍?!

說這話的時候毛不易還不知道,他不光是能參加選秀節目,最後還真拿了冠軍呢!

他對自己的總結倒是沒錯,放在以往任何時候,或者任何別的節目裡,以毛不易剛出場時路人甲的顏值、拘謹的颱風、哼唱小調級別的作品,他都不可能拿這個冠軍,甚至也許活不過首輪。但是好在時代變了,節目也變了,最後的這個結果就是最好的證明。

真是時代變了,一個偶像選秀竟然能讓毛不易拿冠軍?!

在《明日之子》之前,我已經很久沒有看過選秀節目了,不管是選偶像的還是選歌手的。電視選秀能最後走出來的選手通常有兩種:一種是渾身正能量販賣夢想、展示自己多麼特別多麼努力的;一種是哭哭啼啼控訴生活,把音樂說成是人生救命稻草的。

這兩類人共同的特點就是太容易看膩了,一個兩個紅了有話題了,後面所有人都如法炮製,但秀努力和賣慘觀眾會很快脫敏 —— 真正的夢想,當事人分明應該享受其中,也許並不需要多麼苦情的堅持。

真是時代變了,一個偶像選秀竟然能讓毛不易拿冠軍?!

《明日之日》幕後的操盤手是龍丹妮和馬昊,她們都是經歷過超女時代的選秀元老,以至於我一開始知道這個節目的時候並不怎麼看好,慣性思維覺得不過是換個名字的快男。

真正追看是因為先聽了毛不易的歌,後來被邀請去現場看了一次錄製,回來就把前面所有節目都補了,然後一直追到結束。重新看進去之後我想明白了,觀眾變了、選手變了,節目怎麼會不變?

在最後一期節目裡,《明日之子》給三位總決賽選手都做了一個採訪,印象中以前從沒有選秀節目做過這樣的事情——讓他們在最後才出來講故事,通常淚點應該在亮相的那一刻就被挖掘完了。

採訪主持人是陳曉楠,我們寫過她,一個鳳凰衛視出身如今轉投騰訊的資深記者。關於她的故事點這裡可以看:一個女主播的非常時刻

陳曉楠採訪的特點是剋制,這三個選手的表達也同樣如此。看完這三段訪談,我驚訝於他們三個人的坦誠。

趙天宇的小片以愛情開始,他說“愛情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東西,沒有愛情的存在,我就是一副空殼。”明明偶像都要假裝自己多純情不是嘛!另外,他手裡的玻璃杯裡裝的不是礦泉水,是白酒。

真是時代變了,一個偶像選秀竟然能讓毛不易拿冠軍?!

趙天宇看著文靜貴氣,他口中過去的生活環境讓我很意外。他生在武漢,底層家庭,父母在他兩歲的時候就離異,母親去了深圳發展。父母很快各自成家,他成了那個需要輾轉在親戚們家中寄宿的小孩。從上學開始,趙天宇每天身上只有幾塊零花錢,從小就學會了一身如何蹭飯的技能。初中開始混社會,自己還組織了一個江湖幫派叫“秋昆社”。

真是時代變了,一個偶像選秀竟然能讓毛不易拿冠軍?!

他起初覺得那個集體和那種生活殘酷又有情誼,但見證了同伴在惹到一個“社會人”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之後,他開始覺得自己必須把自己從那種生活裡“拔”出來,於是自己想盡各種方法掙錢,學音樂,再去韓國當練習生。

按照傳統選秀的思路,趙天宇是最應該痛陳革命家史,面對鏡頭痛哭流涕的人,但是他給自己的音樂廠牌起的名字叫“局外人”。

真是時代變了,一個偶像選秀竟然能讓毛不易拿冠軍?!

馬伯騫出生在一個讓人豔羨的高知家庭,父親是世界知名的華裔建築設計師。但他也有他的負累,家人並不同意他以音樂為業,他也暗自覺得自己的人生至少不能比父母混得差才算成功。

真是時代變了,一個偶像選秀竟然能讓毛不易拿冠軍?!

馬伯騫說自己從來沒有失敗過,良好的家庭出身也讓他非常敢於剖析自己。陳曉楠問他為何有一場比賽開口唱歌前就痛哭,他說是為了掩蓋自己唱功不行。坐在對面的陳曉楠露出非常驚訝的表情——她一定沒想到眼前的小孩這麼敢說。

真是時代變了,一個偶像選秀竟然能讓毛不易拿冠軍?!

毛不易來自東北小城,每當傍晚,恨不得整個城市的人都聚在中心小廣場,進行日復一日的夜生活,享受一天忙碌之後難得的釋放。他是老來得子,父母年逾六十,沒法形成太多有效的交流,但這也促使他成為一個內心世界豐富,很會觀察周圍世界的人。

高曉松講《三體》的時候說,偉大的作家往往誕生在小城。因為大城市裡生活的人雖然每天見很多人,但都是交集而沒有交往。小城鎮人際關係相對固定,身處其中的人有機會用十幾二十年的跨度去觀察人性,對“人”才有更深刻的瞭解。

這個理論也許對毛不易同樣適用,這也是為什麼小小年紀的他沒有經歷過太多跌宕起伏的苦痛,但是能寫出那麼多扎心的歌。

和陳曉楠的訪談裡,毛不易提到自己在醫院實習的時候,經常光顧一個小攤,攤上就只賣炒飯和雞爪,他常常和店主寒暄,互相覺得對方“都是可憐人”。所以才有了《深夜一角》裡的那句歌詞——

“深夜從小攤借一絲溫暖,缺失的總填不滿;搖搖晃晃忽明忽暗,路燈下影子太亂。”

真是時代變了,一個偶像選秀竟然能讓毛不易拿冠軍?!

其實即便毛不易的父母不是老來生子,他們和自己孩子能貼心交流的可能性也非常小。90年代正是社會飛速往前發展的時候,生活和潮流每三五年就是一次顛覆性的更新,新一代孩子物質條件好了,開始有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但和父母截然不同的成長環境註定這兩代人無法互相理解。

我身邊的朋友裡,大多數人提起原生家庭都有很多困惑甚至傷害,因此看到毛不易、馬伯騫、趙天宇的經歷我才覺得他們太有代表性了。反過來說,也只有他們瞭解同齡人真正在想什麼。

就像馬東曾經說過的,“如果我們用一條大河作比,所謂的潮流文化,它是存在於表面波浪下面的一條暗流。但這條暗流才是決定一條河能夠起多大的波瀾,能夠走向哪裡的重要力量。那條暗流,是人心所向、共同的痛點與焦慮。”

無論毛不易、馬伯騫還是趙天宇,同樣也包括九大廠牌的另外六位選手,他們都沒有踩在所謂政治正確的大眾偶像的點上,但他們都用各自的方式踩中了時下年輕人的痛點和焦慮。

扎心老鐵團的肖驍評價毛不易的歌的時候說,在他的歌裡有天地有眾生,最後見自己。

真是時代變了,一個偶像選秀竟然能讓毛不易拿冠軍?!

他總結《明日之子》的意義,是“明天的我要做的不是一個優秀的人,而是一個更好的自己。”

真是時代變了,一個偶像選秀竟然能讓毛不易拿冠軍?!

看完《明日之子》我發現,新一代偶像們都不再急吼吼地要證明自己的不同,他們剖白自己的常用句式是“每人都是……”

趙天宇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口井,活在自己的井裡。

真是時代變了,一個偶像選秀竟然能讓毛不易拿冠軍?!

毛不易說,每個人小時候都覺得自己與眾不同,長大後總會面臨泯然眾人的失落感。

真是時代變了,一個偶像選秀竟然能讓毛不易拿冠軍?!

事實上,他們不急於向任何人證明任何事,只是表現自己本來的樣子。而《明日之子》也不僅僅是一個供他們展示才藝的平臺,而是一個讓他們的價值觀得以被萬千觀眾認同的渠道。

馬昊曾經說《明日之子》就像音樂版《奇葩說》,尊重個性,不選全民偶像,只要圈層偶像,這是為什麼節目會設置盛世美顏、盛世魔音、盛世獨秀三個賽道,並且用“九大廠牌”的方式打造進入最後一個賽段的選手。

之所以叫“明日之子”,是因為想選未來偶像

未來屬於年輕人,所以《明日之子》的選拔過程給了觀眾很大的決定權重。雖然是純網絡綜藝,但是每週六晚的節目還是堅持採用直播的方式,和觀眾互動永遠保持零時差。也就是說,所有關注、參與節目的觀眾本身也成為了《明日之子》的締造者,而不僅僅是被動的接收者。

而且,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九大廠牌中會有二次元偶像荷茲的一席之地——技術所代表的,正是未來。

節目中的“廠牌”概念也是獨有的,9個年輕人每個人的廠牌都是他們各自專屬的經紀團隊策劃的產物,而不像傳統選秀只停留在導演組設計舞臺秀層面。這樣的操作模式保證了每個選手獨特的個性都被挖掘到最大限度。

比賽看下來,發現《明日之子》像一面鏡子,它不僅是一個選秀節目,更通過臺上臺下所有年輕人的參與,折射出了當下90後、00後群體的普遍生活狀態——他們自我、不矯情,也許頹,也許喪,但是卻真實、坦然。

有很多人擔心成名之後的毛不易會脫離生活寫不出歌來,但他自己被問到這個問題總是不以為然。比賽沒能改變他們的,成名也不會——在年輕人眼裡,名氣人氣這些真的不算什麼事兒。

就像趙天宇說的:“我不是偶像,不想引領你的時代潮流,我只想做我自己的作品、過我自己的生活。”

毛不易也說:“能讓你被記住的還是作品嘛,你不能指著沒有作品出現來還讓大家記住你吧。人家不喜歡你了,大家忘了,那就讓他忘了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