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憂外患的華大基因:風波不斷、業績疲軟、市值1年縮水超700億

斑馬消費 沈庹

前合作方的一封“遺書”,把剛剛走出一連串輿論危機的華大基因,再次推上風口浪尖。

內憂外患的華大基因:風波不斷、業績疲軟、市值1年縮水超700億

2018年,乃是華大基因的多事之秋。公司在半年報中罕見地提到了“圈地門”“癌變門”兩次重大輿情危機。

無獨有偶,公司在2017年7月上市之後,2018年上半年就顯出業績疲態。

核心業務毛利率下滑,導致公司“增收不增利”,經營性現金流連年下滑後,2018年上半年再次出現負值。

多重壓力之下,公司市值從1000億頂峰下滑至現在的260億,縮水四分之三。

一手把華大基因塑造成“基因界騰訊”的創始人汪建,近期低調了很多,不再對外放衛星;公司面對外界質疑,及時處理;高調邀請王石擔任聯席董事長。這套組合拳,能拯救內憂外患的華大基因嗎?

內憂外患的華大基因:風波不斷、業績疲軟、市值1年縮水超700億

盈利能力原地踏步?

2018年上半年,華大基因(300676.SZ)營業收入11.41億元,同比增長28.44%,淨利潤2.08億元,同比增長8.73%,扣非淨利潤更是僅微增2.62%至1.68億元。

淨利潤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於補助和投資收益。近年,公司每年都要獲得各種補助數千萬元。

2015年-2017年,公司獲得的投資收益分別為6623.38萬元、7247.59萬元、6865.42萬元,2018年上半年則為3060.34萬元。

上市之前,華大基因就因為18億閒錢買理財卻募資17億,引起了“為了上市而上市”的爭議。

2017年7月上市後,次年業績就出現疲軟,還是令人大跌眼鏡。畢竟,上市前幾年,它的業績是如此彪悍。

內憂外患的華大基因:風波不斷、業績疲軟、市值1年縮水超700億

更值得警惕的是,2018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7904.38萬元,同比下降322.19%。

2015年之後,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就逐年下降,直到2018年上半年再次出現負值。

業績疲軟的首要原因是毛利率的下滑。

華大基因的基因測序技術主要應用於四大領域:生育健康、基礎科研、複雜疾病和藥物研發。其中,生育健康的主要產品為“無創DNA產前檢測”,這一板塊佔到公司營業收入的六成。

內憂外患的華大基因:風波不斷、業績疲軟、市值1年縮水超700億

2018年上半年,公司生育健康板塊的毛利率下降6.05個百分點,為69.89%,基礎科研板塊下降17.21個百分點,為27.08%;負責疾病和藥物研發分別增加1.78和1.00個百分點。

核心業務毛利率的下滑,直接導致公司的綜合毛利率降至54.55%,較上年同期減少6.99個百分點。

前有老牌主要競爭對手貝瑞基因(000710.HK),後有基因測序巨頭藥明康德(603259.SH)切入產前檢測,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價格戰在所難免。

另外,產前檢測板塊特有的高市場投放,同樣侵蝕著市場參與者的利潤。

2018年上半年,華大基因、貝瑞基因、藥明康德的市場費用分別為4638.77萬元、3123.53萬元、1048.27萬元,分別佔其營業收入的4.07%、4.87%、0.24%。

藥明康德雖然開展了少量2C業務,但其基因測序技術更多的是2B業務,市場推廣的需求並不強烈。

內憂外患的華大基因:風波不斷、業績疲軟、市值1年縮水超700億

專利訴訟影響至今

在基因測序行業,華大基因的研發投入,一直領跑行業。公司也曾因為高技術含量,而被稱為“基因界的騰訊”。

2016年-2018年上半年,公司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77億元、1.74億元、1.00億元,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分別為10.33%、8.32%、8.76%。

同行貝瑞基因、藥明康德,近年的研發投入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維持在3%-5%。

但要命的是,華大基因在引以為傲的技術層面,慘遭香港同行雅士能基因和科研機構香港科技大學打臉。

2015年底,雅士能基因和香港科技大學以華大基因侵犯了其在NIFTY(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領域的HK114024專利為由,在香港提起訴訟。

華大基因在招股書中披露,為了聘請律師應訴,公司2016年花了接近2000萬的成本。

內憂外患的華大基因:風波不斷、業績疲軟、市值1年縮水超700億

後來,華大基因與雅士能基因和香港科技大學達成和解,和解的條件之一是華大基金向後者支付一定費用。

到底需要付多少?外界不得而知。根據《和解協議》,公司2017年支付的費用低於當年利潤總額的3%,2018年-2021年預計支付的費用低於2017年利潤總額的1%。

值得一提的是,貝瑞基因、藥明康德等同行,均未發現存在此種情形。

對於號稱掌握核心技術的華大基因,這一陰影恐怕永遠無法散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