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oge Acoustic ONE V2書架音箱

喇叭的音質與體積一直是令人困惑的兩難問題:喇叭體積過小,聲音過於單薄;喇叭體積過大,擺在家中又會佔去過多的空間。不過,來自德國的Ologe Acoustic Acoustic,以特製的單元,加上特殊設計的薄型密閉式箱體,解決的這項難題。

在前年十月,林治宇評論了Ologe Acoustic ONE喇叭,便對其均衡的頻段分佈以及比例正確的低音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年音響展前夕,我們編輯部又收到了Ologe Acoustic的喇叭,然而型號還是“ONE”,我還想說是不是送錯了,詢問代理商才知道原來這次送來的是第二代版本“Ologe Acoustic ONE v2”,許多設計之處做了大幅的改進。

分音電路板用料更紮實

打開Ologe Acoustic ONE V2厚實的裝箱,才發現這次送來的喇叭跟第一代真的不一樣。最明顯的差別就是Ologe就是本來為於前障板右下方的EQ調整切換鍵更改到背板上,並且改用跳線連接的方式調整。

Ologe Acoustic ONE V2书架音箱

Ologe ONE V2的高頻EQ以及單元運作模式改以跳線方式調整。

原廠為什麼對Ologe Acoustic ONE V2採取這樣的改變,我感到十分好奇,然而我上Ologe Acoustic的官網,卻發現官網上的資料依舊還是刊登第一版的資料。好在,通過代理商熱心牽線,我聯絡到了Ologe Acoustic的原廠,讓我可以好好詢問Ologe Acoustic One V2的設計細節。原廠說明,採用這樣的設計,不單單是因為讓面板美觀而已,因為內部的分音電路9盎司銅製成的印刷電路板,電流量較大,原有的切換鍵裝置無法承受較大的電流,因此改以線徑達AWG 11的6N純銅跳線調整EQ。

EQ與單元運作模式調整移至後方

Ologe Acoustic ONE V2背板上的音量調整可分為兩個部分,左邊負責高頻段的量感,共有“HF:(+)”、“linear”與“HF:(-)”三個接點。若要讓喇叭擁有平直的頻率響應曲線,可以將跳線接在“linear”的位置;若樣讓高音量感多一些,則可接在““HF:(+)”,相反地,若要高音少一點,則可接在“HF:(-)”的位置上。

Ologe Acoustic ONE V2书架音箱

右邊部分則負責調整單元的運作模式,共有“free”、“full”與“conserve”三種。由於Ologe Acoustic的喇叭設計特殊,所使用的單元皆為特製。通過改變跳線接點,可以調整單元的運作方式。“free”模式可以讓單元以平常方式運作,可以傳達最寬廣的動態範圍,然而音壓過大時,有可能會讓音圈脫離磁束的控制範圍,產生雜音;“full”模式則可讓音圈限制在磁束控制範圍內;“conserve”則是保護模式,該電路上多了一粒雲母,當音壓超過單元負荷時,雲母便會發熱,併產生絕緣的效果,發揮保護單元的功能。

上述的兩個調整功能各由一條跳線控制。然而,Ologe Acoustic ONE V2也提供一條跳線的接法,跳線的一端皆在B0的位置,另一段則可接在“HF:(+)”、“linear”或“HF:(-)”上,這樣的接法可以調整Ologe Acoustic ONE V2的分頻點。原廠表示,這樣的接法可以繞過分頻電路,達到最好的聲音表現。

Ologe Acoustic ONE V2书架音箱

Ologe Acoustic ONE V2的分頻與單元運作模式調整功能從前障板移到了背後,前障板看起來更為美觀、乾淨。然而,全黑或全白的箱體,看起來有些單調,為此,原廠為新版的Ologe Acoustic ONE設置了彩繪壓克力板,為這款薄型喇叭的外觀增添變化,不但不佔空間,又能能帶來濃厚的藝術氣息。

Ologe Acoustic ONE V2书架音箱Ologe Acoustic ONE V2书架音箱

用薄型密閉箱體模仿無限障板設計

Ologe Acoustic One的箱體大體上承襲了第一代的設計。許多小型喇叭為了儘可能榨出中低頻,會在音箱上設置低音反射孔,或是在音箱內設計傳輸線的通道,加強喇叭箱體的下潛能力,然而對Ologe Acoustic而言,低頻下潛能力與量感並不是箱體設計的主要考量,而是如何讓ONE v2有著能夠產生清晰、自然的細節,並且不受環境的影響,才是設計的關鍵。因此,ONE v2的箱體採取封閉式設計,而且箱體的四周還刻意角度內縮,如此一來,可以避免音波朝聽者反射,干擾喇叭的聲音。

Ologe Acoustic ONE V2书架音箱

ONE V2箱體的角度設計,可以減少箱體反射音對聽感的影響。

Ologe Acoustic ONE v2箱體的外觀與雖然幾乎看起來一模一樣,實際上,前者在許多設計細節上做了許多改進。第一個改進的地方就是單元的安裝方式。一般的喇叭是將單元以螺絲鎖在前障板上,螺絲孔並沒有將前障板打通。然而,新一代Ologe Acoustic ONE前障板上的螺絲孔是前後相通的,單元以螺絲鎖在前障板後,前後方分別以螺帽以及金屬圈鎖住螺絲,讓單元緊緊固定在前障板上,當單元運動時,前障板也會跟著諧震,發揮調音的功能。根據原廠的說法,這樣的設計可以增進低頻的表現。

Ologe Acoustic ONE V2书架音箱

ONE V2單元的螺絲與螺帽經過重新設計,讓單元與前障板可以發揮諧振功能。

淺號角、線圈、吸音棉均有改良

除了單元安裝方式,單元本身也做了改良。首先高音單元方面,高音單元周圍的淺號角面積增大。無論是新版或是舊版的Ologe Acoustic ONE,皆採用了“Twin Array”的設計,上面搭載兩枚橫向排列的軟半球高音單元,增加喇叭的擴散角度。然而,喇叭上搭載兩個高音單元,就猶如在水面上用兩根手指製造水波,聲波會彼此干擾,甚至抵銷。這次Ologe Acoustic ONE v2上,原廠將高音單元淺號角的曲線以及位置依據“哈斯效應”重新計算,讓兩個高音單元聲波之間的時間差控制在25-35毫秒之間的範圍內,讓兩個單元在聽感上融為一體,而不是兩個獨立的音源。

Ologe Acoustic ONE V2书架音箱

高音單元周圍導播器的尺寸與兩個高音單元之間的距離經過精密計算,讓兩者聽感融為一體。

低音單元方面,Ologe Acoustic ONE v2與前一代一樣採用口徑5英寸的中低音單元,不過在音圈結構上做了改良,以半橢圓型的線繞制。原廠表示,這樣的音圈設計可以讓低音單元在短衝程運作下產生極大的音壓。

最後,為了減少Ologe Acoustic ONE密閉式音箱內氣壓變化對單元的影響,除了單元必須特別訂做外,音響內也裝載了大量吸音棉做為阻尼,吸收共振能量,讓單元不會受到箱體內氣壓變化產生作用力的影響。在第一代的做法中,原廠只是先將吸音棉秤至需求的用量,再將吸音棉塞入箱體之中。然而,原廠為第二代的吸音棉開模,吸音棉的形狀完全依照Ologe Acoustic ONE的音箱打造,如此一來吸音棉得以均勻分佈在音箱內,讓音箱內的共振獲得更好的控制。

利用底座或腳架引導箱體震動

Ologe Acoustic One V2的調音手法不單單在單元與箱體上,原廠還開發了RVGS(Recoil Vibration Guiding System)系統,讓底座或喇叭架發揮調音的功能。Ologe Acoustic發現,單元在運作時,是以水平方向前後呈活塞方式運動,這樣就如同槍在射擊時會產生後作力一樣,而傳統的角錐是將箱體的震動以垂直方向傳導至地板上,無法解決單元所產生的後作力。因此,Ologe Acoustic團隊特別開發了“後作力震動引導系統”(Recoil Vibration Guiding System,簡稱RVGS),將單元產生的做用力,將單元產生的作用力朝後方傳導。

怎樣發散呢?Ologe Acoustic團隊專門為這對喇叭開發了“Astand”喇叭架以及“Abase”底座。在上次治宇評論ONE V1時,便是將喇吧安裝在Astand上,藉由在Astand的支柱上安裝一個角錐,與ONE V1的背板,如此一來,單元產生的後作用力就會以水平的方向直接傳導至Astand上。這次的ONE v2是與Abase搭配使用。

Ologe Acoustic ONE V2书架音箱

Abase是以金屬材質製造的底座,形狀大約呈現拋物線與直線圍城的三角區域。安裝在ONE V2底下時,Abase的直線邊緣須與ONE v2箱體底部的前緣對齊,以兩枚不鏽鋼車制的角錐將喇叭與Abase固定再一起,最後再將金屬錐釘安裝於Abase的拋物線頂點端。如此一來,單元的作用力就可以傳導至Abase後方大塊的面積。

安裝Abase還會讓ONE v2產生仰角,而且仰角幅度比Astand造成的仰角更大。這樣的仰角除了可以校正高音單元與低音單元之間的相位外,若是將ONE v1擺在電視櫃等較低的平臺上,高音單元的仰角可以對準聽者的耳朵,讓聽者聽見更多的直接音。

比例正確的形體,靜電喇叭般的細節

試聽時,我以Keces S-3做為USB DAC訊源以及前級,並以bypass模式下的Linear Acoustic 的LAV 60 II推動Ologe Acoustic ONE V2。首先我播放宋冬野演唱的《安和橋》。本來還擔心開頭的鼓聲會不會因為這對喇叭特殊的音箱設計,而無法展現出完整的能量,但聲音一出,我發現我多慮了。Ologe Acoustic ONE不但能表現出鼓面震動時傳出的豐富細節變化,鼓聲出手時富含衝擊勁道的力度。至於間奏中出現的馬頭琴演奏,除了能清楚呈現出琴弓與琴絃之間互相摩擦時,那種絲絲入扣的纖毛質感,更有著厚實、濃醇的音色。老實說,光是在聽這兩種樂器,雖然其形體與量感無法跟落地喇叭相比,但是身形不會讓人覺得乾癟。這樣的聲音,說是通過一般的書架喇叭播放而出,我也不會懷疑。

至於宋冬野的歌聲呢?由於Ologe Acoustic ONE對於暫態變化較為敏銳,因此呈現宋冬野歌聲的聲線以及唇齒細節也都有清楚的表現,只不過他的歌聲從Ologe Acoustic ONE聽起來略為黯淡。為此感到稍微苦惱之際,我想到這對喇叭的高頻量感可以通過跳線調整,於是我將原先的設定改成,結果宋冬野的歌聲立刻變得精神起來。

Ologe Acoustic ONE V2书架音箱

接著播放大植英次指揮明尼蘇達管弦樂團在《歌劇舞曲集錦(Exotic Dances From Opera)》中演奏的林姆斯基?高沙可夫《雪娘》中的《雜耍者之舞》(FLAC 176.4KHz 24bits)。通常Reference Recordings的錄音電平較低,或許受限於阻抗匹配的問題,我在播放此曲時,將Keces S3的音量開至80-95的地方,依舊覺得音量沒有完全施展開來,但是從Ologe Acoustic ONE中,我依舊可以感受到喇叭後方有著超過兩個喇叭寬度的音場,Reference Recordings著名的大場面特色依舊保留在這對喇叭之上。此外,單獨樂器呈現的細節,像是鈸聲細碎的質感,提琴樂器纖細又柔軟的聲線,還有遠處打擊樂器的爽脆聲響,通過Ologe Acoustic ONE呈現,一如靜電喇叭一般,都有著清楚、乾淨又富含空氣感的質地。

清新秀麗,別具風情

全新一代的Ologe Acoustic ONE,雖然其低頻量感無法與一般的落地喇叭相提並論,但是在聆聽的過程中,我只覺得這對小巧的喇叭頻率銜接順暢,而且各頻段表現均衡且音色一致,適度的低頻量感,搭配乾淨柔軟的細節聲響,雖然稱不上份量澎湃,但是風味細緻,猶如一盤精緻的點心,讓人回味無窮。若您厭倦了一般喇叭偏重於魄力與量感的設計走向,不妨找張椅子,靠近Ologe Acoustic ONE V2,靜靜感受音樂中的細膩美感!

器材規格

Ologe Acoustic ONE V2

型式:二音路三單元書架喇叭

頻率響應:58-30,000Hz

靈敏度:86 dB@1W/1m

阻抗:4Ω

尺寸(mm):235 x 300 x 100

ABase(mm):尺寸:300 x 180

重量:11.25公斤

轉載本站內容請標明來源和作者,本站轉載內容均標明作者和出處,如有遺漏請聯繫本站及時處理!

分享達人請掃描上面二維碼,關注“HIFI秀”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