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市「電商+扶貧」讓貧困戶錢包鼓起來

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王映來)“來,搭把手,開始打包!”10月29日一大早,在京山市曹武鎮白泉村黨群服務中心,村支部李澤華一邊坐在電腦前開始核實網上香菇訂單一邊忙著招呼村民們打包發貨。一批批品質優良的土特產通過網絡下單、線上銷售的形式銷往全國各地市場。

白泉村是曹武鎮最偏遠的貧困村之一,由於銷路不暢,該村不少綠色無公害農產品滯留在農戶家中、農戶飽嘗“增產不增收”的煩惱。為了拓展農產品銷路,村支部書記李澤華註冊“白泉”品牌,採取“電商+合作社+貧困戶”、“你種我銷,你養我賣”、“線上線下、同城對接”等新型電商模式,將電商發展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起來,闖出了一條貧困山村電商扶貧的新路子。

“到10月底,全村85戶菇農種植的20多噸香菇在網上銷售一空,網絡銷售額突破80萬元,以前滯銷的板栗、土蜂蜜、筍乾、中藥材等也搭上了電商順風車,成為城裡人的搶手貨,我們種植戶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貧困戶張田英樂滋滋地說。

為提高農村產品的市場影響力,白泉村主動對接淘寶、京東、一號店等知名平臺,依託“拼多多”,開展“精準扶貧—愛心香菇”網銷活動,湧現出“白泉板栗”、“白泉香菇”等多個特色網銷品牌,努力打造“一村一品”,實現貧困村可持續發展。

同時,該村組織村“兩委”到荊門市委黨校參加專業電商培訓、開闢紅色精品鄉村旅遊路線,真真切切為貧困戶提供創收門路。併成立電商扶貧小分隊,“一對一”為貧困戶提供技術指導,免費發放種苗併網絡代銷,帶動全村31戶97名貧困戶發展生產,實現持續穩定增收。

“今年雙十一我們計劃充分利用白泉村電商網絡平臺,從周邊村莊大量收購香菇、木耳、板栗、野生核桃等綠色農產品,統一包裝後,形成適宜網銷的‘爆款’商品,最大限度保證貧困戶受益。”該村支部書記李澤華介紹說。

近年來,曹武鎮搶抓電子商務發展機遇,堅持“搭平臺、佈網點、育人才、建體系”,通過發展鄉村兩級物流配送網格體系,已經建成鎮級服務站1個,村級服務站6個,力爭打造“電商+扶貧”的示範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