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下個獨角獸:中國科技巨頭瞄準共享自行車

寻找下个独角兽:中国科技巨头瞄准共享自行车

北京時間10月23日上午消息,中國科技巨頭正在投入巨資,追逐互聯網行業的另一個“風口”。這就是“自行車版的Uber”。

在汽車快速發展之前,自行車曾是中國城市的標誌。而目前,自行車正在迴歸。利用智能手機應用、GPS和可掃描的二維碼,創業公司試圖向城市居民提供廉價的自行車分享服務,解決中國城市的擁堵和汙染問題。

在中國市場,對打車應用的投資於8月份達到頂峰,當時滴滴出行收購了Uber的中國業務,從而成為一家規模350億美元的巨頭。過去一個月,上海的摩拜和北京的ofo完成了大筆融資。在尋找中國市場下個“獨角獸”的過程中,許多投資人看好這一行業。

摩拜獲得了騰訊等中國互聯網巨頭的投資。消息人士表示,本月該公司完成了1億美元融資。同樣是在本月,ofo完成了1.3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滴滴、小米和美國對沖基金蔻圖資本。後者曾經投資了Facebook和谷歌。

26歲的ofo聯合創始人張巳丁表示:“我們沒有想到居然會有如此多的投資人,也沒有想到這個領域會如此火爆。”2015年,包括張巳丁在內的5名北京大學生成立了ofo。該公司的服務價格為每小時1元人民幣。

摩拜同樣創立於2015年。兩家公司均表示,目前每天有數十萬的中國城市居民使用這些服務。科技行業觀察家估計,這兩家公司都沒有實現盈利。兩家公司也沒有披露業績數據。

兩家公司均宣稱,自己是全球首家此類服務。一些企業和投資人則在關注,這一模式能否複製到別的國家。

與此同時,中國市場的存量自行車估計接近4億輛。摩拜的車型採用了橙色內圈和實心輪胎,從而降低維護成本。ofo的黃色自行車看起來科技含量較低,外觀也比較普通。

摩拜:自行車的“性感”迴歸?

用戶使用智能手機應用去解鎖自行車並支付車費,在行程結束時可以將自行車隨意停在路邊。ofo和摩拜均表示,相對於傳統共享自行車,這是個重要優勢,因為以往的共享自行車必須將車輛停放至停車樁。利用GPS系統,摩拜的應用還可以讓用戶看到周圍空閒的車輛。

廣州一名29歲的學校教師於曉霞(Yu Xiaoxia,音)表示:“我覺得非常方便,因為道路交通狀況很差,尤其是在高峰期。”在廣州,使用摩拜車輛的價格為半小時1元人民幣。

於曉霞認為,這樣的價格物有所值,不過使用起來並不完全令人滿意。她表示:“車輛蹬起來感覺太重,而隨著用戶數越來越多,找到空閒的車輛也越來越困難。”

目前,摩拜和ofo的增長速度都非常快。

ofo表示,該公司的員工總數超過300人,其8.5萬輛自行車每天完成50萬個訂單。摩拜拒絕透露該公司的員工總數。摩拜CEO王曉峰表示,該公司的日活躍用戶數已經超過10萬。

43歲的王曉峰宣稱:“通過製造時尚、高科技的車輛,我們希望讓自行車重新迴歸性感。”王曉峰是摩拜聯合創始人,他此前擔任Uber上海總經理。

張巳丁則表示,目前ofo每輛車每天被使用4次。ofo可以在兩到三個月時間裡收回一輛自行車的成本。

即將到來的挑戰

目前尚不清楚,新出現的自行車分享市場是否會類似打車應用市場。後者競爭激烈,吸引了大筆投資,而最終趨於整合。在收購了本土競爭對手,以及隨後的Uber中國業務之後,滴滴已成為這一行業明顯的領先者。

與此同時,共享自行車的商業模式面臨著挑戰,無論是業務運營還是戰略。

對摩拜和ofo來說,自行車盜竊、損壞,以及用戶不負責任的使用將是業務運營中的麻煩。此外,這一行業也可能受到監管部門的關注。監管問題正在困擾中國的打車應用市場,相關公司面臨著政府部門對司機准入的嚴格限制。

另一個問題可能在於中國城市的設計。過去20年,中國許多城市正在進行建設,滿足私家車發展的需求。

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助理教授西爾維婭·何(Sylvia He)表示:“從規劃角度來看,共享自行車是很好的發展方向。然而許多中國城市在建設過程中優先考慮機動車。自行車沒有獲得足夠的基礎設施。”(邱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