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現象」令人抓狂的「初二現象」,家長要怎麼做?

一位媽媽抱怨——

兒子原本很聽話,但讀初二以後,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父母跟他說什麼,他都要頂撞,有時乾脆不搭理。

這次期中考試成績有進步,媽媽本想趁這個機會跟孩子好好溝通一下,沒想到孩子的反應讓人無語。

媽媽:兒子你真棒,這次成績不錯,媽媽為你驕傲!晚上想吃啥,媽媽給你做?

兒子:吃啥都行。

媽媽:這段時間成績有進步,說明你只要有信心,一定能成功,兒子,你是最棒的!

兒子:啥最棒的,棒不棒我自己最清楚,什麼都是最棒的,煩不煩啊。我先睡一會,困死了。

媽媽:去吧,一會兒吃飯我叫你。哎,你這回在班上能進前10名了吧?

兒子:媽,您就別問了。

媽媽:......


類似的抱怨,聽過很多次,故事的主角都是初二學生。這可不是巧合,這其實是很普遍的“初二現象”!


-01-

什麼是“初二現象”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變”時期,其中初二學生尤為明顯,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沃斯稱之為“心理性斷乳期”。還有人認為初二年級是整個中學時期“最危險”的階段,初二學生最難管理,被稱之為“初二現象”。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針對全國六省一市的2萬餘個初中生家庭的調查顯示,多數初二家長無論在親子關係上還是教育方式上,都未能採取適宜的方式來應對子女的變化。


「初二現象」令人抓狂的“初二現象”,家長要怎麼做?


-02-

“初二現象”的焦點問題


● 早戀

“不許跟某某聊天,打招呼也不行,每天晚上必須說一遍喜歡我。”宋女士幫兒子整理書桌,發現一張語言曖昧的紙條,一看便知是女生寫的,而有如此語言,說明兒子與這個女孩的關係已經非同尋常。宋女士本想好好教訓一頓兒子,晚上便親自接兒子放學,誰知在學校門口,卻看到好幾對男生女生手拉手親密地往前走。

某中學教育處主任介紹,早戀現象主要集中於初二年級,同學之間肆無忌憚地開玩笑,部分男女生表現過分親密。


● 上網

初中階段,初二學生上網最多,尤其是男生,有的幾乎一有空閒時間就泡在網吧裡打遊戲,餓了就在網吧幹吃方便麵,有的甚至逃課上網。

這些學生往往很難管教,有時即使老師在網吧裡把他們帶回學校,對其進行教育或者懲罰,也往往收效甚微,沒過幾天,又重回網吧。有老師在與學生談心時發現,一部分學生也知道沉迷網吧對自己的危害,甚至下決心離開網吧,但往往管不住自己,抵禦不住網吧的誘惑。


● 學習成績下降

在學習上,初二是一個分水嶺。有一部分學生存在畏難情緒,將心思用在學習之外,成績迅速下降,對學習失去興趣,自暴自棄,從此一蹶不振。這樣的同學到了初三往往很難有所突破,中考的失利難以避免。


● 逆反心理嚴重

初二學生的另一特點是不服管教。一些同學對老師、家長的批評不再虛心接受,而是反駁、頂撞,甚至嘲笑師長。越是父母、老師不讓做的事,他們越起勁,一定要和師長對著幹。


「初二現象」令人抓狂的“初二現象”,家長要怎麼做?


-03-

“初二現象”家長要怎麼做


和孩子交心,和老師交流,和學校配合——這三點是關鍵!


1、做有品位的家長

視人視其友,要求孩子儘量與品行和學習都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學交朋友,多向比自己優秀的同學學習。

2、做善於溝通的家長

默契配合,無事不成。常和班主任或授課老師就孩子的教育進行交流溝通。教育孩子學會自主解決問題,敢於向學校老師、領導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想法。

3、做積極、不消極的家長

相信孩子的未來是光明的。尋找孩子的閃光點、進步點,多表揚,多鼓勵,多督促。不說打擊孩子積極性的話,不糾纏孩子犯過的錯。

4、做懂一點辯證法的家長

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搞好學習的第一因素是自己。

5、做細心、不馬虎的家長

看重結果,更注重過程。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提醒孩子多接觸健康向上的人和事。督促孩子每天都要有定量的學習時間。

6、做有認識高度的家長

承認差距,不求同一。文化課的差距不等於能力的差距,不等於綜合素質的差距,更不等於未來事業的差距。不苛求孩子,關鍵看孩子是否盡了力。看孩子的成績,更要看孩子的綜合素質,看孩子的品行與修養。不扼殺孩子的靈性,不忽視孩子的個性,不泯滅孩子的信心,追求孩子的提高,一點一點的提高。

7、做有見識、有修養的家長

當面教孩子,背後論短長。孩子犯了錯,決不護短;當面要批評孩子,背後和老師商議、探討,可論理,也可提意見。不委屈孩子,不錯怪老師。要善於把壞事變成好事。互相理解,共同配合,達到最後促使孩子不僅改正了錯誤,而且還有新的提高的目的。

8、做能與孩子交朋友的家長

鼓勵孩子參與各種活動或競賽,明白“社會上最需要的是勇氣,最能體現水平的是能力”這個道理。學會找機會鄭重其事的和孩子談有關學校的事,有關孩子成長的事,有關孩子品行表現和學習表現的事。


「初二現象」令人抓狂的“初二現象”,家長要怎麼做?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家長應該成為孩子成長的陪伴者,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他們去想、去做自己的事情。在孩子的青春期階段給予有的放矢的關心。切不可通過偷看日記等方式瞭解孩子。想了解孩子,一個不錯的辦法是瞭解孩子喜歡的音樂、書籍、電影等。

人一生可以不做壞事,但絕不可能不做錯事。初二是孩子最容易“惹事”、“犯錯”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發展順利,固然幸運;產生了一點麻煩,一些困惑,也不必緊張。我們應該認識到,犯錯是孩子的權利,也是走向成熟的必備代價。

希望家長要有這個思想準備,有這個信心和耐力,有這個認識高度,有教育孩子健康發展的能力,讓初二年級這個“事故多發階段”平穩度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