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蘇德:區塊鏈落地場景不明確 要給予試錯成本(附資料全文)

文丨互鏈脈搏

互鏈脈搏按:“2018可信區塊鏈峰會”已結束有半月,多家媒體均對會議進行了詳細報道。會上,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辦公室主任卿蘇德博士曾以《可信區塊鏈評測結果通報》為題做精彩演講。互鏈脈搏為進一步解讀這份測評報告,對卿蘇德博士進行了專訪。

卿蘇德博士,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區塊鏈主管、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辦公室主任、工業互聯網聯盟工業區塊鏈特設組主席。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區塊鏈白皮書(2018年)》、《全球區塊鏈應用十大趨勢》等報告的牽頭負責人。

此次可信區塊鏈測評,共測評了20家單位,展現了國內區塊鏈的最新發展動態。

(文末可獲取此次測評完整報告)


卿蘇德:區塊鏈落地場景不明確 要給予試錯成本(附資料全文)

互鏈脈搏:可信區塊鏈計劃制定的區塊鏈系列標準是出於怎樣的考慮?

卿蘇德: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制定的區塊鏈系列標準,是出於一個供需雙方對接,提高技術供應方可信度,保護技術需求方利益的考慮。

區塊鏈作為新興技術,技術供需方有明顯的信息壁壘。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等,導致技術供應方的提供的技術,未必是技術需求方所想。所以,我們作為一個供需雙方的橋樑,匯聚了大量廠商,編制可信區塊鏈系列標準,希望能規範區塊鏈技術發展,促進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相結合。

互鏈脈搏:此標準是按照怎麼樣的標準類型進行設計?

卿蘇德:此標準是按照團體標準的類型去設計的。如此設計的原因有兩個:

1.區塊鏈發展十分迅速,技術更新迭代非常快。團體標準相對比較靈活,比較適合這種快速迭代的技術模式。

2.區塊鏈落地場景不明確,需要給予試錯成本。

基於這兩個方面的考慮,我們是從團體標準入手進行標準制定,同時注意標準的輸出。

互鏈脈搏:首次評測的項目中,22家未通過,能否具體介紹一下未通過的原因,使隨後參評的項目吸取經驗教訓。

卿蘇德:第一輪測評中,前期共42家單位報名,最終20家單位通過並獲得證書。未通過的原因主要是形式審查不合格或自我評估後自動退出。我們的測評相對要求比較高,測試排期也比較緊張。

互鏈脈搏:測試結果的具體排名,目前是否可以對外公佈?

卿蘇德:首先,我要聲明一點,我們的測試結果是沒有排名的,通過的項目數量的多少不代表測試得分。一個區塊鏈產品覆蓋的功能項多,只能說明該產品能適應的業務可能更廣,並不是代表該產品一定優於其他產品。

互鏈脈搏:為什麼性能測試只有7家參與?

卿蘇德:我們本次性能測試,是全球首次針對商用區塊鏈系統進行的統一硬件環境,統一測試工具的性能測試,為了保證統一的硬件環境,進行了機房排期,因此首批只完成了7家單位的測試,已經耗時一個月有餘。

互鏈脈搏:測試過程中,發現哪些共性問題,值得各區塊鏈項目借鑑?

卿蘇德:測試中發現的共性問題有如下幾點:

1.智能合約的編寫不規範,缺乏統一的管理。主要表現在智能合約的體量大小不一,智能合約的生命週期缺乏管理。

2.混合共識、分層共識更適應業務要求。

3.密碼算法性能有待提升,我們在官微的評測解讀中已經給了優化建議。

4.隱私保護方面有待加強,我們同樣在官微的評測解讀中給出了建議。

互鏈脈搏:如何報名參與可信區塊鏈的測試?

卿蘇德:參與可信區塊鏈測試需要報名,準備材料審查通過即可,具體時間請關注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的官網和官微,屆時會有通知。




微信關注ID:HiveEcon,回覆「通報」,領取完整資料

附《可信區塊鏈測試情況通報》部分資料截圖:


卿蘇德:區塊鏈落地場景不明確 要給予試錯成本(附資料全文)


卿蘇德:區塊鏈落地場景不明確 要給予試錯成本(附資料全文)


完整報告,進入公號回覆「通報」即可領取

​本文由互鏈脈搏首發,原文地址:https://www.blockob.com/posts/info/569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