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詠患癌去世!機械人記住:比癌症更可怕的是它……

這兩日,整個朋友圈都在瘋狂轉發一張截圖。

李詠患癌去世!機械人記住:比癌症更可怕的是它……

著名主持人李詠在與病魔抗爭了17個月後離世,他的人生在50歲戛然而止。不敢相信,這個曾風趣主持《幸運52》、《非常6+1》、《詠樂匯》的著名主持人,就這樣猝不及防的離開了我們。

李詠患癌去世!機械人記住:比癌症更可怕的是它……

1

551個早安“倒計時”

突然明白了,李詠妻子哈文每天早上發“早安”的意義。

據統計,自2017年4月14日,李詠去美國治療癌症起,妻子哈文一共給他發了551個早安。

李詠患癌去世!機械人記住:比癌症更可怕的是它……

幾乎每天不落的“早安”,上面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直到今天才終於明白,這些“早安”的意義,讓人淚崩。

李詠患癌去世!機械人記住:比癌症更可怕的是它……

李詠患癌去世!機械人記住:比癌症更可怕的是它……

2

“癌症”,每分鐘奪走4人生命

主持人表面上光鮮亮麗,背後都靠高強度的工作和快速的工作節奏支撐。在李詠之前,已有數位央視主持人,被癌症奪去了生命。

肖曉琳,曾主持《焦點訪談》《半邊天》等節目,2017年因直腸癌轉移不幸離世,終年55歲;

方靜,曾擔任《東方時空》《國際觀察》等欄目主持人,2015年因癌症醫治無效在臺灣去世,終年44歲;

王歡,CCTV-6《節目預告》編導,《下週電影》主持人,2013年7月3日因乳腺癌病逝,年僅43歲;

羅京,《新聞聯播》節目主持人,2008年7月被確診為淋巴癌,2009年去世,終年48歲……

實際上,最近短短2個月內,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華、小提琴家盛中國、評書大師單田芳、表演藝術家朱旭、吉祥三寶的父親布仁巴雅爾……到今天央視主持人李詠等十幾名文藝工作者,沒有告別,相繼離開。

他們大都因癌去世。

李詠患癌去世!機械人記住:比癌症更可怕的是它……

3

上半場拼智力,下半場拼身體

其實,所有的工作到最後拼的都是身體。

小說家村上春樹自從決定寫小說後,每天早晨4點起床,寫作4小時,跑步10公里。他現在70歲了,一直筆耕不輟,去年還出版了兩篇小說。

萬達董事長王健林也會堅持在4點起床後鍛鍊45分鐘,即便一整天的行程被安排得滿滿當當。搜狐CEO張朝陽,每天凌晨4點半起床,早起進行1小時英語直播。世界首富、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每天要睡足8小時,上午10點前不開會。

當你的能力智謀已經達到某個閾值,下半場就到了拼身體的時候。

經濟學家都有一個共識:健康等於1,只有擁有健康,人才可以去努力工作,去創業財富,去享受生活。但沒有健康的身體,你所有的努力只能歸0。

那麼,搞機械的你,有沒有關心過自己的身體呢?

大多數機械人都是從學徒、技工到專業工程師慢慢發展起來,一人一世草木一秋。等到自己苦苦奮鬥的大半輩子,家庭、事業到達一個緩和的階段時,卻發現人生已過半百。

這時候,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家庭來說,顯得彌足珍貴。

根據最近抗癌協會公佈的統計數據,中國平均每分鐘就查出7人患癌;每分鐘有4個人因癌症去世;超過9成家庭都有癌症病人。

李詠患癌去世!機械人記住:比癌症更可怕的是它……

癌症,離我們並不遙遠。

癌症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可能是對癌症的誤解。為了自己和家人,下面幾個知識請你一定要知道。

4

中國1/4的死亡由惡性腫瘤造成

由於種種原因,人們對於癌症的起因、防治存在不少成見和誤解,影響了對癌症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姜海認為,第一個誤區就是認為腫瘤就是癌症,癌症就是腫瘤。

生活中,癌症和腫瘤這兩個詞經常通用,但這兩個詞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腫瘤的關鍵詞是“固體”,癌症的屬性是“惡性”。

李詠患癌去世!機械人記住:比癌症更可怕的是它……

圖片來源:姜海《60%的癌症可預防,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不治而終?》/ 造就

所以惡性固體腫瘤就是癌症,血液癌症不是腫瘤,良性腫瘤不是癌症。

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區別要看腫瘤是否轉移。

良性腫瘤不轉移,只要手術切除腫瘤本身,就可以維持較好的狀態。

惡性腫瘤不論大小,都已經發生了轉移,有可能在血液系統裡,可能在淋巴系統裡,也可能已經到了身體的其他器官,引發惡性疾病。

李詠患癌去世!機械人記住:比癌症更可怕的是它……

圖片來源:姜海《60%的癌症可預防,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不治而終?》/ 造就

5

患癌最大風險是壽命

杜克大學癌症生物學博士、美國諾華癌症新藥研究員李治中在演講中提過一個問題:你認為中國癌症發病率在全球排名多少位?

李詠患癌去世!機械人記住:比癌症更可怕的是它……

很多人都會選擇A,但其實答案是D。

中國的癌症發病率現在在世界上其實是排在近70位,遠沒有大家想象的高。事實上全世界癌症發病率最高的20個國家,都是歐美的發達國家。

李詠患癌去世!機械人記住:比癌症更可怕的是它……

圖片來源:李治中.《我們是兼職在闢謠,別人是全職在傳播偽科學》 / 一席

癌症發生最大的風險因素,不是環境汙染,不是食品安全,而是壽命。

人為什麼會得癌症?答案是——基因突變。

李詠患癌去世!機械人記住:比癌症更可怕的是它……

圖片來源:姜海《60%的癌症可預防,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不治而終?》/ 造就

李治中說:“我們體內大概有兩萬多個基因,和癌症直接相關的大概有100多個,這些基因中突變一個或幾個,癌症發生的概率就非常高。”

總結的數學公式是:癌症發生概率(p) = 細胞分裂次數(a) X 每次分裂產生突變數目(b) X 突變基因是致癌基因概率(e)

在這個公式中,e 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關鍵是a和b兩個因子。

(a)歲數越大,細胞需要分裂次數越多,所以老人比年輕人容易得癌症。

(b)歲數越大,人體器官累計受到損傷越多,需要修復就越多。因此長期器官損傷,反覆修復組織容易誘發癌症。

暴曬太陽損傷皮膚細胞,因此皮膚曬傷次數和得皮膚癌直接相關;

抽菸或者重度空氣汙染損傷肺部細胞,因此長期抽菸容易得肺癌;

吃刺激性和受汙染的食物,損傷消化道表皮細胞,因此長期吃重辣,汙染食物會增加食道癌,胃癌,大腸癌,直腸癌發生;

慢性乙肝病毒傷害肝細胞,因此乙肝病毒攜帶者容易得肝癌,等等。

(c)每個人的細胞分裂一次產生突變的數目是不同的。

這個主要受到遺傳的影響,有些人天生就攜帶一些基因突變,這些突變雖然不能直接導致癌症,但是會讓他們細胞每次分裂產生突變數目大大增加。

無論男女,當超過55歲以後,癌症發病率就開始指數性地上升。我們身邊的癌症患者越來越多,是因為大家活的時間越來越長。

李詠患癌去世!機械人記住:比癌症更可怕的是它……

圖片來源:李治中《我們是兼職在闢謠,別人是全職在傳播偽科學》 / 一席

換句話說,癌症其實是個的“富貴病”,多數癌症都是“富人癌”。

中國近年各類癌症發病率都在提高,一個原因就是經濟等各種條件越來越好,我們的壽命越來越長。

癌症不是單一的疾病,是幾千幾萬種疾病的組合

在大多數人心中,癌症往往與“絕症”是同義詞。癌症的可怕源自人們對不治之症的恐懼,但癌症的真相遠比上述理解更復雜。

癌症之所以難治,李治中認為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個原因是癌症是“內源性疾病”: 癌細胞是病人身體的一部分。

癌細胞雖然是變壞了的人體細胞,但仍然是人體細胞。所以要搞定他們,幾乎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勾當,這就是大家常聽到的“副作用”。

李詠患癌去世!機械人記住:比癌症更可怕的是它……

圖片來源:姜海《60%的癌症可預防,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不治而終?》/ 造就

第二個癌症難搞的原因是癌症不是單一疾病,而是幾千幾萬種疾病的組合。

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樹葉,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癌症。

因為癌症的多樣性,藥廠幾乎註定每次只能針對很小的一些病人研發藥物,前期大量的時間金錢投入,導致研發抗癌藥物進展緩慢。

要攻克所有的癌症,即使不是遙遙無期,也是任重道遠。

第三是癌症的突變抗藥性。

在抗生素出現之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是致命的,比如敗血症。但是青黴素出現以後,金黃色葡萄球菌就慫掉了。

這點是癌症和艾滋病共有的, 也是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徹底攻克艾滋病的根本原因。

由於癌症的多重複雜性,人對於癌症防治的期待也越來越高。

2017年8月9日,李詠妻子哈文就曾發文,表示期待癌症疫苗:“艾滋病疫苗都有了,癌症疫苗還遠嗎?加油吧科學家們。”

李詠患癌去世!機械人記住:比癌症更可怕的是它……

5

比癌症更可怕的是這些

很可怕的是,源於對絕症的恐懼,癌症成為謠言的重災區。

李治中列出了幾個經典的謠言:

1、“酸性體質”VS“鹼性體質”

近幾年,有個“酸性體質” 的概念大火。按照“專家” 的說法,人的體質分為“酸性體質”和“鹼性體質”,“酸性體質”的人更容易患癌症等可怕的疾病,因此需要多吃鹼性食物。

事實上,醫院根本沒有常規測試檢測酸鹼性體質。李治中教授認為這些結論只是“醫學專家” 編造的,都是為了賣一些所謂能“排酸” 的“保健品” 罷了。

2、“純天然無公害”

很多人覺得人工的東西不好,天然的東西就好。但請別忘了,古代的毒藥都是天然的。

例如,中國是肝癌的高發區。這裡面有個特別嚴重的問題,就是咱們的乙肝病毒攜帶者特別地多。但是很不幸的,很多人為了保肝就去吃了一些中草藥,結果這個中草藥正好含有馬兜鈴酸,對他造成了雙重刺激。最近的一些研究發現,中國的肝癌患者裡有很大一部分都攜帶這樣的馬兜鈴酸突變。

“純天然”的草藥,最好還是嚴格遵照醫囑服用。

前段時間有件事在網上討論得很激烈,有一個90後的年輕的演員得了淋巴瘤。其實淋巴瘤通過正規治療效果還是相對不錯的。但是她很怕,所以聽信了周圍的人說,我們不要去醫院了,去找所謂的“老神醫”,那個老神醫就用拔火罐和針灸的辦法治療。

後來她被送到醫院搶救的時候,其實已經沒有什麼辦法了。她最後其實不是死於癌症,而是死於拔火罐和針灸的時候造成的嚴重感染。她得淋巴癌以後,體內的免疫系統已經很弱了,這時候拔火罐造成毛細血管破裂,極容易被感染。

4、“餓死癌細胞”

它的理論是說癌細胞生長很快,特別愛吃糖,所以咱們就不要吃東西,餓死它。

這個東西想起來好像是靠譜的,但有個問題,癌細胞喜歡吃糖,但很多細胞也愛吃糖,比如說我們的腦神經細胞,我們的免疫細胞,所以通常來說,在餓死癌細胞之前,你已經把人餓死了。

在中國20%到30%的患者最後是被餓死的,真的,不開玩笑。希望大家以後也不要盲目地相信餓死癌細胞這件事情,癌症病人真的更要吃好吃飽。

現在60%的癌症,都是可以預防,可以避免的

姜海指出,患癌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飲食生活習慣,一個是病毒細菌感染。

以全球第二大致死的癌症——肝癌為例,酗酒和肥胖是患癌主因。

同樣可怕的胃癌,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是重要致病因素,例如喜歡攝入高鹽高脂、煙燻、油炸、烘烤類等食品。

在燒烤攤胡吃海塞,沉迷於垃圾食品,飲食習慣失調等,已為我們的健康埋下一顆不定時炸彈,說不定在哪天突然爆炸。

李詠患癌去世!機械人記住:比癌症更可怕的是它……

李治中認為:現在60%的癌症都是可以預防,可以避免的。

對於癌症,預防是上策,篩查是中策,治療是下策。

1、關於預防,我們應該避免一些引起基因突變的因素。

李詠患癌去世!機械人記住:比癌症更可怕的是它……

上面這幾種癌症在發展中國家的發病率都比發達國家高,根本原因在於它們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環境。

比如說胃癌,它和咱們的飲食習慣、和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密切相關。因為中國不實行分餐制,所以經常交叉感染。咱們70%以上的成年人都攜帶幽門螺旋桿菌,在歐美是非常少見的,所以咱們胃癌發病率很高。

食管癌,主要是因為喜歡吃燙的東西。咱們中國有個惡習,叫趁熱喝,就不管怎麼樣都要趁熱喝,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習慣,現在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把65度以上的飲品定義為致癌物。

肺癌,肺癌現在是中國的第一大殺手。中國佔了世界1/5的人口,但是有1/3的肺癌患者都在中國,大家覺得這是為什麼?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中國有全世界1/3的吸菸人口。

李詠患癌去世!機械人記住:比癌症更可怕的是它……

2、篩查

篩查是重要的防癌手段。醫生們建議我們定期體檢,並進行必要的癌症篩查。針對我國常見的幾種癌症,你可以這麼做:

李詠患癌去世!機械人記住:比癌症更可怕的是它……

李詠患癌去世!機械人記住:比癌症更可怕的是它……

如果你並不具備以上“高危因素”,那麼在體檢時,特別針對以下 3 種癌症做篩查就好。

李詠患癌去世!機械人記住:比癌症更可怕的是它……

3、普通人也不用談癌色變,我們最主要的就是做好預防。

不抽菸不喝酒,少吃辛辣食物;

少吃滾燙食物,少吃過鹹食物;

少吃醃製食物,多補膳食纖維;

遠離肥胖,堅持鍛鍊身體(每週平均運動3-4個小時的休閒型運動)。

最後,熬夜、環境因素等也是罪魁禍首,不要抱有僥倖的心態,為自己購置保險,學會積極健康地生活。

希望機械行業的朋友們不要一邊養著生,一邊熬夜作死。

更不要上半輩子拼了命的掙錢,下半輩子拿錢買命。

歲月點滴,願諸君安康!

更多行業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先進製造技術論壇(ID:AMTBB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