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看上殲20一技術,願拿看家武器交換!美國:決不允許

自殲20服役以來,各種新聞報道就層出不窮,從中我們也可以分析出殲20已經具備作戰能力。近日,疑似新型發動機渦扇-15試飛的新聞又被曝出,將殲-20又一次推向了公眾面前。

俄羅斯看上殲20一技術,願拿看家武器交換!美國:決不允許


我們可以看到,過小的機頭使得蘇-57無法安裝一些航電設備

我們知道,殲20作為一款隱身的四代機,其超音速性能是不容置疑的。不僅如此,殲-20可以將其全動鴨翼偏轉到近乎垂直的角度,這反映了其過人的機動性。在內置彈艙和隱身氣動佈局的加持下,其隱身性能也是可與F22比肩的。在電子設備方面,殲-20的機頭安裝有大口徑有源相控陣雷達,其AESA雷達尺寸非常大,T/R模塊功率要高於一般四代機,這可以保證殲20的探測距離比其他四代機更遠。

俄羅斯看上殲20一技術,願拿看家武器交換!美國:決不允許


試飛中的中國殲-20隱身戰鬥機

不過,在高新技術方面,俄羅斯相比之下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了。蘇-57雖然有些資料將其歸為五代機,但其航電設施和隱身性能都達不到相關標準,僅僅是發動機強大動力的加持下保證了其機動性,勉強可算得五代機。

蘇-57並沒有先進的雷達,俄羅斯也無力自行研發相關設備,因此俄羅斯就把目光放在了中國身上。有消息稱,俄羅斯甚至計劃用其壓箱底的戰略轟炸機圖-160與中國交換相關技術,這可讓美國吃了一驚——得知此消息的五角大樓擔憂不已,他們擔心這將打破美俄的戰略平衡。

無奈的背後

蘇聯曾經是軍事強國,既然如此,繼承了蘇聯絕大部分軍事裝備和技術的俄羅斯,為何如今落到如此地步呢?

其實,蘇聯在電子設備上與西方就有著一定的差距。我們知道,錦上添花容易,但白手起家卻難。蘇聯在二戰之後耗費巨資建立了龐大的裝甲部隊和核潛艇部隊,但到八九十年代後,戰爭逐漸小型化和信息化了,如何轉型就成了蘇聯軍隊面臨的一個難題。這個問題直到蘇聯解體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一度到了靠賣旗艦度日的窘境,自然無力去研發相關技術。

俄羅斯看上殲20一技術,願拿看家武器交換!美國:決不允許


已經停產的美國F22戰鬥機,總的來說目前四代機中最先進的還要屬中國的殲-20

另一方面,俄羅斯近年來更新的裝備,如米格-35、蘇-30MKK等戰機多為出口研發,其氣動佈局、發動機核心技術基本上沒什麼改變,很大程度上俄羅斯仍在吃蘇聯時期的老本。由於是外貿用,考慮到性價比等因素,俄羅斯並不熱衷於為其配備新型雷達等設施。這樣買家可以自行選擇其他國家的配件或是不選擇這些配件,買家的餘地更大,也有益於俄羅斯的武器出口產業。至於其自家如果需要的話,很多時候直接向國外購買即可。出於需要俄羅斯曾向法國購買兩艘新式登陸艦,奈何資金不足中途停工。

俄羅斯看上殲20一技術,願拿看家武器交換!美國:決不允許


俄羅斯目前的軍工企業多為出口型企業。圖為其為出口研製的米格-35和蘇-35戰鬥機

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俄羅斯保有一支龐大的常規部隊和龐大的核武設施,儘管經歷了數次裁軍其規模仍不可小視。這就對北約構成了巨大的威脅。然而俄羅斯在高新技術上捉襟見肘,短時間內很難有改觀,加上其經濟低迷,更無力更新其原有電子設備,所以北約對俄羅斯在相當多信息化領域還是領先的。這也是美國軍方所謂的“戰略平衡”。如今俄羅斯要靠中國獲取相關技術,甚至不惜拿出壓箱底的圖-160作為交換,要知道圖-160家族最新的圖-160M2,是全世界最先進的可變後掠翼轟炸機,這可嚇壞了美國人。

“不合算”的生意

那麼,中國真的會與俄羅斯進行這樣的交易嗎?俄羅斯不惜拿出壓箱底的圖-160M2,這一方面說明俄羅斯對新技術的渴望,另一方面其實也說明了俄羅斯的開價不會低。所以,有專家分析稱,中國不太可能與俄羅斯做這筆生意。

中國的新型戰略轟炸機轟-20項目進展順利,而近期,轟-6K、轟-6Z等中程轟炸機也足夠巡邏和日常使用的,因此中國對於圖-160的需求不是很大。俄羅斯雖然對新的航電設備非常渴望,但其畢竟還有理智,自家壓箱底的圖-160M2若中國需求不強烈,那必定賣不出好價錢。俄羅斯軍工業近年來的產品都以外貿為主,加上其國內經濟形勢低迷,其對利潤非常在意,賠本買賣是不會做的。

俄羅斯看上殲20一技術,願拿看家武器交換!美國:決不允許


俄羅斯圖-160戰略轟炸機

總的來說,中俄軍工貿易不斷走近對雙方都有好處,但拿出看家的東西卻賣不出好價錢,這樁買賣俄羅斯是不會做的。那麼,俄羅斯繼續吃蘇聯時期的老本,其會不會淪落到自己的所有先進裝備都靠進口呢?其實,這也是非常可能的,如果其經濟形勢繼續低迷的話。畢竟,一個國家軍工實力的背後,是經濟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