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儀式剛剛開始,他爲什麼就氣憤地說,我不想看下去了

孔子說:“禘祭的禮儀,從剛開始的獻酒之後,我就不想看下去了。”

祭祖儀式剛剛開始,他為什麼就氣憤地說,我不想看下去了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論語》八佾篇之十

祭祖儀式剛剛開始,他為什麼就氣憤地說,我不想看下去了

【品悟】

孔子對魯國禘祭中的違禮行為深惡痛絕。

祭祖儀式剛剛開始,他為什麼就氣憤地說,我不想看下去了

“禘”,古代天子舉行的祭祖典禮,每隔五年舉行一次,是極為隆重的大祭之禮,有一套非常繁複的程序。“灌”是禘禮中的第一次獻酒儀式。舉行禘禮時,有一個穿著祖先的服飾,坐在靈前神位上象徵接受祭祀的人叫做“屍”。這個角色一般要挑選一個幼小的孩子來擔任。第一次獻酒是把用香草和黑黍釀成的名叫“鬱鬯”的酒,獻給“屍”,讓他聞一聞香氣,再把酒澆在地上,以求祖先的神明能夠降臨。這個請神的過程叫“灌”,又作“盥”。自這一刻起,就開始降神了,其後的儀式都是有祖先神明在現場的。

祭祖儀式剛剛開始,他為什麼就氣憤地說,我不想看下去了

西周初年,周公旦輔佐年幼的天子周成王,東征滅掉了夥同武庚叛亂的奄國,由於周公要留在鎬京輔佐周成王,於是分封周公長子伯禽於奄國故土,建立魯國。後來周成王感念周公大德,就賜給他的後代子孫一個特權,可以在魯國的周公廟裡為周公旦舉行天子的禘祭。

祭祖儀式剛剛開始,他為什麼就氣憤地說,我不想看下去了

但演變到春秋時期,魯國居然把天子的禘禮用來祭祀後來的歷代君主,於是形成僭越之舉。不但如此,到魯文公舉行禘禮時,對國君的排位次序,也亂套了。他把自己的生父僖公之位擺到了閔公之前,僖公雖然是閔公的庶兄,卻是在閔公之後才接替君位的,這樣顛倒順序的安排顯然是不合於禮的逆祀。

祭祖儀式剛剛開始,他為什麼就氣憤地說,我不想看下去了

凡此種種做法極大地玷汙了孔子心中神聖的禘禮,實在讓他無法接受。對於不合禮的行為,孔子從來都是非禮勿視的,看都不要看。

“禘自既灌而往者”,“灌”僅僅是禘禮開始的第一個儀式,“既”,終了,指“灌”這個獻酒儀式結束。“而往者”指接下來的一系列過程。魯國的禘祭本來就不合禮,接下來所用的禮儀,僭越就愈加嚴重了,可以說是違禮中的違禮,所以孔子才說出“吾不欲觀之矣”的狠話,自“既灌”以後不想看下去了。

祭祖儀式剛剛開始,他為什麼就氣憤地說,我不想看下去了

再看接下來的一章,孔子不答禘祭之問,就更能夠進一步理解,孔子為什麼會如此激憤了。

祭祖儀式剛剛開始,他為什麼就氣憤地說,我不想看下去了

【本文為文化學者樂道也長篇系列原創作品《回到春秋讀論語》,八佾篇第十章《看不下去了》,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大家轉發。如需閱讀作者已發文章,請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