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必須對羣衆飽含深情

10月27日下午,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舉行集體學習會,聽取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關於《以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重要論述為指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專題輔導報告。省委書記杜家毫主持並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省政協主席李微微參加學習。

脫貧攻堅是黨在新時代對歷史和人民的莊嚴承諾,立下的一張神聖“軍令狀”。當前,脫貧攻堅取得了歷史性巨大成就,各級黨員幹部飽含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去扶貧,保持“時時把困難群眾放在心上”的工作狀態和奮鬥精神,形成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強大內生動力。

飽含深情去扶貧,蘊含夙興夜寐、日思夜想的敬業奉獻品格,需要克難而進、業廣惟勤的勇毅篤行作風,堅守謹小慎微、如履薄冰的問題導向意識。“做人必須像人,當官不可像官。”這句話平淡無奇,樸實無華,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折射出對群眾的深厚情感,提醒和告誡各級黨員幹部身上不能有“官氣”“官念”“官威”,這方面,聶榮臻元帥給我們作出了最好的榜樣,他飽含深情地和阜平鄉親們一起工作、勞動、戰鬥,留下了“阜平不富,死不瞑目”的心願,如果每一名黨員幹部都能夠對人民群眾有如此的深情,就沒有打不贏的脫貧攻堅仗。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越往後,難度越大,越要壓實責任、精準施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官味十足”“眼睛向上”是做不好脫貧攻堅工作的,眼睛裡對群眾漠視、高高在上,又豈能在精準扶貧上“脫鞋下田”下“苦功夫”?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許多黨員幹部長年工作在脫貧攻堅第一線,視群眾為親人,是有口皆碑沒有“官樣”的群眾“貼心人”,始終“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滿腔熱情、實實在在為貧困群眾排憂解難、脫貧致富。

在湖南省推進精準扶貧的“七大行動”中,無數瀟湘兒女衝鋒在前、敢為人先,新化縣奉家鎮坪上村,扶貧幹部王玉圭駐村一個半月,就把一幅“脫貧攻堅作戰圖”掛在了村部的樓梯口,每個貧困家庭的基本情況,連同因戶因人施策的脫貧“藥方”清清楚楚。退伍老兵王新法來到湖南石門縣薛家村義務扶貧,帶領鄉親們修路、開山、種茶,最終因勞累過度,不幸離世,倒在扶貧一線,譜寫了一曲“千里來扶貧,青山埋忠骨”的感天動地之歌。

對人民群眾飽含深情,是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匯聚民力的源頭活水,有了這份深情,就會發自內心地轉變工作作風,努力用黨員幹部的“辛苦指數”換得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實現“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莊嚴承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