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大姓,卻被認爲會影響國運,高中的狀元被貶爲第二名


中國有百家之姓,姓氏卻無高低貴賤之分。雖然封建時代皇帝會將自己的姓定為國姓表示尊貴,但歷史的車輪碾壓過後,一切姓氏都歸於平等。但是,卻有一個姓氏被認為是不祥之姓,一度奪魁的狀元甚至被貶為了第二名。這個姓就是文姓。圖為:百家姓

文姓出自於姬姓,最早的得姓始祖是姬昌。公元前11世紀,姬昌之子武王姬發滅商建周,定都於鎬,追諡姬昌為周文王。姬昌第8代孫子中有一個叫做祈的人,祈第一次以姬昌的諡號“文”為姓,文祈便是第一個以文為姓之人。當然,文姓的起源不止這一種說法,還有多種來源和傳說。圖為:文姓

據有關資料顯示,文姓自明朝以來人口呈現了暴增的趨勢,由原來的60萬人漲到了200萬,佔了全國總人口的0.15%,在中華姓氏排名榜上位列第100名左右。圖為:文王姬昌

在歷史長河之中,文姓出現了諸如越國謀略家文種、北宋書法家文彥伯、南宋名相文天祥、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等傑出人才,為中華民族的發展進步作出了貢獻。圖為:文天祥

然而,到了清朝時文姓卻被稱為不祥之姓,高中的狀元還因此被貶為第二名。而這位被奪了狀元的人,便是光緒皇帝瑾妃、珍妃的老師,清末著名維新鬥士文廷式。圖為:文廷式

文廷式是廣東潮州人,自小聰明伶俐,有過目不忘之能,連續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得內閣中書第1名。光緒十五年,由戶部帶引見,奪得複試一等第一名。殿試的時候,文廷式依然是第一名。圖為:光緒皇帝

按照當時的規定,文廷式應該是狀元了。但一閱卷大臣卻對光緒皇帝進言:“宋朝的文天祥、明朝的文震孟都是在他們中了狀元之後,這兩個朝代都滅亡了。所以,文姓搶元,奪走天下文脈,此非國之幸。文姓不祥,奪魁有損國運。 ”圖為:狀元袍服

光緒皇帝深以為然,於是將文廷式貶為榜眼,狀元則點給了福建晉江人吳魯。 文姓不祥,這絕對是歷史上第一次對一個姓氏作出如此荒唐的判定。而最具諷刺意味的是,20年後清帝宣佈退位,大清王朝徹底滅亡。這一樁公案,也最終淪為笑柄。圖為:古代狀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