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縣」潮陽笛套音樂:盛開在嶺南永不凋謝的華夏正聲

「千年古县」潮阳笛套音乐:盛开在岭南永不凋谢的华夏正声

潮陽笛套音樂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源於宮廷,歷史悠久,經過潮陽曆代樂工們的充實和發展,形成古樸典雅的風采和濃郁的地方特色,被譽為“盛開在嶺南永不凋謝的華夏正聲”、“中國民族音樂的一筆寶貴財富”。今天,就讓我們來領略這傳唱千年的雅樂。

「千年古县」潮阳笛套音乐:盛开在岭南永不凋谢的华夏正声
「千年古县」潮阳笛套音乐:盛开在岭南永不凋谢的华夏正声

潮陽笛套音樂之“源”起於宋。南宋末年,時宋室宮廷樂宦吳丙(字汝光,原籍江西),隨師抵潮,宋亡後,吳丙定居潮陽棉城,宮廷音樂的種子也因此播落於潮陽大地。到了元代,由於等級制度嚴酷,民族矛盾尖銳,南人受到非人的待遇,為志亡國之恨,潮陽樂人組織“賞仙會”,於每年中秋,以賞仙為名,在潮陽棉城南壇,對月演奏前朝音樂,藉以抒發懷舊和憂國之情,笛套音樂是賞仙會上演奏樂曲內容的組成部分,這也是笛套音樂得以在潮陽傳播的原因之一。到了清代,潮陽笛套音樂與地方戲曲和民間音樂互相融化,互相結合,從內容到形式都有所發展。各自樂曲的調式、旋律、結構、節奏和演奏風格以及樂器應用、樂隊組成等都各自成一格。清末以後,潮陽笛套音樂出現“文廟”、“民樂”(即民間樂社)兩種流派。潮陽笛套音樂源遠流長、別具風韻,成為深深紮根於潮陽土壤的一朵雅俗共賞的民間樂苑之花。

「千年古县」潮阳笛套音乐:盛开在岭南永不凋谢的华夏正声

2006年6月潮陽笛套音樂(潮州音樂)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潮陽笛套音樂就其共性而言,是屬於套曲式的音樂品種。它以笛、管、笙、簫為主奏樂器,並有機地配以三絃、琵琶、古箏和其他的絃樂、彈撥樂等。就其個性而言,潮陽笛套音樂從大笛吹奏的方法到奏出的音色有別於其他地方,由於潮陽人語音較重,丹田有力,讀譜與方言有著內在聯繫,而方言的本能轉化,必然使讀譜者把讀譜時的語音本能地注入吹奏時的樂音,構成潮陽笛套音樂地方特色的一個因素——“潮陽味”。在吹奏方法上是傳統的(宮廷式)“龍頭鳳尾指”,這樣的吹奏法,使得高音“高亢、激越、響亮、磅礴”,中音“悠雅、清麗、委婉”,低音“古樸、幽逸、紮實”。

「千年古县」潮阳笛套音乐:盛开在岭南永不凋谢的华夏正声

潮陽笛套音樂參加2012CCTV民族器樂電視大賽汕頭路演。

「千年古县」潮阳笛套音乐:盛开在岭南永不凋谢的华夏正声

潮陽笛套音樂參加2013年嶺南音樂會。

潮陽笛套音樂通過宣傳、文化部門對其進行搶救、挖掘和整理等工作,加強輔導,積極開展業餘演奏隊伍的排練和培訓。2004年,潮陽區成立了東信文藝協會,協會先後組團參加廣東省首屆民營企業文藝匯演、第八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演出、廣東省民間潮樂大賽總決賽、新加坡交流展演、泰國第十屆“歡樂春節”等比賽及演出,收穫各種獎項和讚許。協會現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潮陽笛套音樂傳承基地,汕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潮陽笛套音樂研究基地。

「千年古县」潮阳笛套音乐:盛开在岭南永不凋谢的华夏正声
「千年古县」潮阳笛套音乐:盛开在岭南永不凋谢的华夏正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